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天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此詩作於公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的早春時節,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人事部副部長》,本想約水部員外郎《相當於現在的政協委員》張籍《57歲,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遊春,張籍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
韓愈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屬於官宦之家。
但韓愈童年成長卻屢經考驗,三歲時任秘書郎《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的父親去世,九歲時任韶州刺史《相當於市委書記兼任市長》的哥哥病逝,一下子成了孤兒,與寡嫂相依為命,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
或許小時候這麼多變故,讓韓愈心智成長飛速,勤學苦讀。
18歲立志從事仕途之路,先是想走捷徑,靠當官的族兄推薦獲得一官半職,後無果。
於是積極備考,從正規渠道獲取功名。
19-21歲,參加三次科舉,均以失敗收場。
終於在24歲時第四次科舉考試中登進士第,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生學歷。
理論上講這時候可以當官了,由於唐朝的科舉屬於起步階段,很多還不夠完善,貴族子弟舊勢力占據了朝堂中很大一部分職位,留給新科進士的官位非常少。
你要當官,還得通過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隻有通過這門考試,才能真正當官。
於是,韓愈繼續奮鬥,可是三年三次博學鴻詞科考試全部失敗,這時候都在懷疑是不是裡面有什麼貓膩,是不是專門給寒門設的門檻,開方便貴族子弟之門,有玄機。
於是開始對這項考試制度發起了質疑,曾經三次上書宰相,當然,這種反饋石沉大海。
既然老是考不贏,韓愈負氣離開長安,心想江湖也大有可為,就這樣在社會兜兜轉轉六年,一直沒有闖出個名頭來,33歲韓愈選擇再考一次博學鴻詞科吧,還是體制內工作香。
不巧,這次終於考上了,次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相當於在教育部任職》。
19-33歲,歷經十四年,終於上岸。
35歲,韓愈晉升為監察禦史《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紀檢監察室的處長》。
當時關中地區大旱,韓愈在查訪後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中餓殍遍地。
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
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韓愈在憤怒之下上《論天旱人饑狀》疏,反遭李實等讒害,於同年十二月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
韓愈心直口快,為人正直,不懂圓滑,也為後來仕途波折留下伏筆。
為官22年,屢遭被貶被升被貶被升的循環之中。
但不管經歷什麼大風大浪,依然堅定本心,一心為民,即使被貶放逐邊遠地區,仍然為當地百姓謀福利,做實事。
潮州、江西一帶均留下韓愈的感人事跡與不朽工程。
韓愈人生在世最後三年,也算是官運基本穩定在吏部侍郎《相當於中國現在的人事部副部長》。
終年五十七歲,在長安靖安裡的家中逝世。
獲贈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也算是善終。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