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跨越江浙兩省的通蘇嘉甬鐵路江蘇段、浙江段同日開工建設。
項目建成後,將大大縮短南通、蘇州至嘉興、寧波等地的時空距離,對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促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其實,在80多年前,從蘇州到嘉興,曾有過一條鐵路——蘇嘉鐵路,這可以算作通蘇嘉甬鐵路的前身。
從1936年7月正式通車到1944年3月鐵軌開始拆除,蘇嘉鐵路因抗日而興,承載著『救亡圖存』的使命,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
80多年前,蘇嘉鐵路通車了
蘇嘉鐵路的建設,源於戰略需要。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中日雙方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
按該協定,中國軍隊不得在上海、蘇州以及蘇州昆山以東駐軍,軍隊調動也不能經過上海。
原有的京滬、滬杭甬兩條鐵路被切斷,軍事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更重要的是首都南京也受到威脅。
因此,為抵禦日軍進一步的侵略和戰時部隊調動的方便,國民政府決定修建連接蘇州和嘉興的鐵路,在上海以西連接京滬《南京至上海》、滬杭甬兩鐵路,以保證交通通暢,滿足戰爭需要。
1934年2月,國民政府鐵道部正式決定興建蘇嘉鐵路。
12月1日,鐵道部蘇嘉鐵路工程處成立。
1935年2月22日破土動工,這天是美國援華飛行員肖特義士犧牲3周年紀念日,可見其強烈的象征意義。
蘇嘉鐵路大致為南北走向,起自京滬鐵路吳縣站《即蘇州站》,沿運河東岸經相門站向南,在尹山以南跨越運河,改沿西岸與蘇嘉公路平行南下,經過吳江縣境內吳江、八坼、平望、盛澤四站,往東跨過運河後進入浙江境內,轉向南到王江涇站,然後沿運河東岸南下,抵終點站滬杭甬鐵路嘉興站,全長74.44公裡。
蘇嘉鐵路示意圖
1936年4月25日,蘇嘉鐵路全線接軌,7月15日正式通車。
蘇嘉鐵路為單線準軌鐵路,由滬杭甬鐵路局滬杭段管理,每日行駛客貨混合列車4對,以後不斷加密增開車次。
客車時速為35公裡,貨車為30公裡,旅行時間為2小時55分。
1936年7月15日7時許,從嘉興站開出的蘇嘉鐵路第一趟列車駛往蘇州。
嶽欽韜供圖
費孝通在《江村經濟》中寫到它
蘇嘉鐵路是克服重重困難才建成的。
首先是選線困難。
江南地區河網密集、水道縱橫,在鐵路選線問題上,既不能妨礙太湖水利,影響泄洪,又要盡量少挖廢民田,因此選線慎之又慎。
其次是施工難度大,工期緊。
特別是橋梁多,工程難度大。
蘇嘉鐵路所穿水道約占全線總長的0.9%,而滬杭甬鐵路隻有0.7%,超過了以往所有的鐵路。
由於地基上堅下軟,許多橋梁建造時,填土一合,馬上出現土陷橋動等現象,建造難度極大;加上建造時間急迫,從國外訂購的建材不能能及時交貨,致使工程一拖再拖。
最後是絕大部分靠人力建設。
蘇嘉鐵路路基較高,大量土方工程沒有先進機械,全靠吳縣、吳江和嘉興三縣農民人工完成。
蘇嘉鐵路工程啟動之時,華北告急,華中告急,國難當頭!沿線人民得知蘇嘉鐵路的修建是為了對付日本侵略時,不計土地征購價錢,不計莊稼房屋損失,甘願作出巨大犧牲,積極配合鐵路施工。
蘇嘉鐵路通車後,蘇州以西、嘉興以南之間的客、貨運輸不再繞道上海,運輸距離縮短了110.7公裡,節省了3小時。
費孝通在《江村經濟》中有這樣的描述:臨近城鎮的民眾『可乘輪船或公共汽車到達蘇嘉線的平望站。
通過現有鐵路線,可在8小時以內到達上海』。
蘇嘉鐵路吳江站
蘇嘉鐵路的通車,改善了盛澤、王江涇以及震澤、南潯等鄉鎮絲綢業的運輸條件。
因此,鐵路的客貨運量一直居高不下,不斷增加客貨運輸的班次。
蘇嘉鐵路年運送旅客約30萬餘人次,貨物約1萬餘噸。
鐵路帶動了江南小城鎮與大城市之間的貨物交流,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日軍將鐵路掠劫一空
建設蘇嘉鐵路的根本目的是『為增強國防』,因此它在軍事上更占有重要地位。
除使南北間的軍事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外,鐵路還擔當起了抵禦日軍、保衛南京的艱巨任務。
蘇嘉鐵路建築時,就在它的路基下面,修了無數半永久性的軍事堡壘,這些工事交叉的射口一律向東。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從杭州方向開往上海北部和從南京方向進軍上海南郊及浦東的軍隊都是通過蘇嘉鐵路運輸的。
大量的戰備物資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方,為抗戰作出了有力的貢獻,徹底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
為了打破僵局,日軍開始著手開辟所謂『新戰場』的計劃。
1937年11月5日清晨,大隊日軍在杭州灣北岸金山衛一帶登陸得逞,攻占上海楓涇,截斷蘇嘉、滬杭兩鐵路。
11月9日,中國軍隊開始全線撤退。
當日,盛澤淪陷,蘇嘉鐵路被切斷。
11日,上海淪陷,中國軍隊退出上海,18日撤離嘉興,19日蘇州淪陷。
至此,蘇嘉鐵路全線淪入日本侵略軍手中。
蘇嘉鐵路橋
日軍采取各種措施封鎖保護蘇嘉鐵路。
沿線各站均建有碉堡,並在重要地段設置炮樓。
1938年3月間,日軍強抽壯丁拼湊鐵路護路隊巡邏放哨。
然而,有侵略必定有反抗。
日本侵略者的種種暴行,激起了沿線人民的強烈憤怒。
1939年8月,嘉興抗日自衛隊第二中隊顧烈之部在王江涇至盛澤間活動,襲擾日偽軍。
8月7日晚,盛澤區漊下鄉鄉長沈允中以『愛路會』查哨為名,引領抗日遊擊隊襲擊平望、盛澤間的金家池路段,殲滅日軍一個班,將日軍的防禦工事和軍火裝備悉數毀,致金家池軍需站癱瘓。
9月下旬,自蘇州開出的載有二三百士兵的日軍軍車至盛澤站附近,遭抗日遊擊隊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11月9日《申報》消息稱,中國軍隊奮勇進攻蘇嘉路之王江涇,將王江涇收復。
後沿鐵路北上進攻平望,引起日軍恐慌。
1940年1月12日深夜,中國軍隊在盛澤附近破壞一段鐵路,致使13日早晨由蘇州駛來的日軍用列車在此出軌,日軍損失慘重。
1942年農歷七月的一個晚上,遊擊隊再次在盛澤北王鄉泥船浜路段埋設地雷,炸毀鐵軌數十米。
1943年底,一列日軍軍需列車在平望、八坼間遭襲擊,5車皮軍米被遊擊隊全部扒走。
上海、南京各日偽報刊驚呼:『太湖湖匪猖獗,洗劫車載我軍糧!』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發生重大變化。
面對敗局已定的侵略戰爭,日本國內的軍用物資原材料極度匱乏,於是一場掠奪受害國戰略物資的所謂『國民獻納』運動出籠了。
1944年3月初,日軍以『協助江蘇省政府收集金屬』為名,開始拆除蘇嘉鐵路。
至五六月間,鋼軌悉數被拆,運到日本國內。
不久,枕木也被掠奪。
9月,開始拆除沿線橋梁,至1945年1月拆除完畢,拆下的木材全部被日軍掠奪。
蘇嘉鐵路隻剩下路基,它的實際運行時間還不足8年!
位於嘉興王江涇的蘇嘉鐵路遺址公園
硝煙散去,蘇嘉鐵路走進歷史。
80多年後的今天,在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推動下,通蘇嘉甬高鐵開始動工。
這是一條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的鐵路,它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特約撰稿 王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