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繼漢朝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
在唐高宗時期,唐朝版圖擴展到1200萬平方公裡。
唐朝不僅打敗了北方的強敵突厥,還收復了西域,橫掃漠北。
時至今日,國人都以漢唐盛世而自豪。
從軍事的角度分析唐朝的開疆拓土,唐軍的騎兵強大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但歷史事實的真相卻是,騎兵強大確實是唐軍開疆拓土一個重要原因,但卻非唯一的原因。
唐軍開疆拓土戰鬥力強大,其內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圖_ 唐朝版圖
第一,健全的府兵制成為初唐時期唐軍開疆拓土的重要制度基礎。
唐朝的府兵制度沿襲於隋朝,屬於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
貞觀年間,這些戰時出征,平時忙於種田的府兵有非常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李世民曾親自教授京師的部隊練習騎射,優秀的給予獎勵,將帥給予相應的獎勵。
而訓練不利者會遭到相應的懲罰。
嚴格的訓練成為唐軍府兵戰鬥力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圖_ 唐朝用於征發府兵的憑證——魚符
當然,任何的軍事制度和當時的生產環境密不可分。
唐帝國執政的早期,由於人口的減少,國內出現了大量的荒田。
在當時的情況下,唐朝能給這些府兵分配充足的土地。
在均田制制度的影響下,唐朝府兵以土地為『福利兜底』,平時種田,在戰時就響應國家的號召隨時出征。
也正是因為土地制度的兜底和嚴格的訓練,這些府兵在唐朝初期就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
府兵在當時就能積極作戰,取得了打敗東突厥、高昌、龜茲和焉耆,在漠北打敗薛延陀的輝煌戰績。
上圖_ 唐朝宿衛部隊的府兵形象
第二,府兵制度衰敗後,唐朝能實時根據需要調整軍事制度。
募兵制度的應運而生保證了唐玄宗時期,唐軍戰鬥力的強大。
唐高宗時期,唐朝對外戰爭的規模逐漸加大。
唐軍消滅了西突厥,還打敗了高句麗和日本。
由於國內土地兼並問題逐漸凸顯,在高宗後期到武則天時期,府兵制度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戰爭時期造成的傷亡難以補充。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唐朝政府對國家軍事體制做出了重大調整,從府兵制改革為募兵制。
募兵制由國家給提供糧食和武器,軍人為職業軍人,而不是府兵制時代的兵農合一。
有時候為了提升軍隊的質量,唐朝還會選拔士兵。
那麼從積極的角度看,職業軍人的出現維持住了唐朝的戰鬥力,讓唐朝在唐玄宗時期進攻吐蕃、大小伯律的戰鬥中維持住一定的戰鬥力,並向西和阿拉伯帝國開戰。
所以,不斷改革的軍事制度成為唐朝在初唐到盛唐時期,維持部隊戰鬥力的根本所在。
唐軍對外戰爭的勝利無法離開這個軍事制度的支持。
上圖_ 唐朝騎兵
第三,唐朝在對外戰爭中,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積極參與的合成軍隊。
騎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唐軍的步兵能力也不算差。
更重要的是,唐軍的騎兵,也擁有步兵那樣強大的戰鬥力。
唐軍能獲得勝利的密碼在於:
首先,裝備和鎧甲。
唐朝軍隊的主要裝備為鎧甲和皮甲,相比較南北朝時期,唐軍身披戰甲的比例逐漸增加,唐軍一個軍12000多人中就有60%的官兵身披戰甲。
戰甲的普及有效提升了唐軍士兵作戰的防護能力。
唐軍使用的武器很廣泛,有鋒利的陌刀和長槍。
由於鋼鐵冶煉技術、淬火技術在唐朝時期有了較大的發展,唐朝時期的陌刀和長槍非常鋒利。
在安史之亂時期的香積寺戰役中,唐軍名將李嗣業的陌刀隊就和叛軍展開激戰。
其次,戰術運用
武器裝備是唐軍能獲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唐軍之所以能在對外戰爭中不斷地取得勝利,和唐駿的戰術有直接的關系。
而完美的戰術和先進武器的有機結合才是唐軍對外戰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關鍵。
上圖_ 李靖《571年-649年》
唐軍騎兵的戰術:騎兵閃擊戰。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北伐突厥。
唐軍出動10萬軍隊兵分六路反擊突厥,其中最直接的一路就是李靖指揮的3000名唐軍官兵,他們的目標是直接進攻東突厥的王庭。
其他5路唐軍配合李靖作戰。
有關戰役的詳細經過在這裡不做贅述,但唐軍騎兵的戰術卻在反擊突厥的作戰中顯得非常值得探討。
李靖的精騎戰術,就是讓一支騎兵變成奇兵,猶如一把匕首直接插入敵人的胸膛。
李靖的3000騎兵猶如一把匕首,直接搗毀了突厥王庭,在軍事上可以看作是突厥的指揮部。
那麼突厥的指揮部被李靖搗毀後,突厥一時間失去了抵抗能力,可汗隻能向北方撤退召集舊部繼續抵抗。
但就在唐朝使者和突厥談判的關鍵時刻,李靖又來一次騎兵閃擊戰,直接殺到了突厥的營地,這連續的騎兵閃擊戰就隻能讓突厥選擇投降。
所以,李靖奇襲突厥王庭的作戰更像是一場小股特種部隊直接插入到敵人指揮部的特種作戰。
唐軍的作戰戰術之成熟由此可見一斑。
而這種戰術也被後來的蘇定方反擊西突厥得到了全面的運用。
上圖_ 吉林集安高句麗族三室墓壁畫甲騎具裝戰鬥圖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吐蕃的交戰中,唐軍騎兵戰術更加成熟。
剛開始,唐軍和吐蕃軍隊的交戰並無法占據絕對上風,因為吐蕃步兵屬於重步兵,適應高原作戰。
射箭技術成熟,作戰意志極其頑強。
『每戰,前隊皆死,後隊乃進』。
吐蕃騎兵屬於重騎兵。
面對強大的吐蕃軍隊,唐軍騎兵閃擊戰再次發揮作用。
公元680年七月,吐蕃3萬軍隊進攻河湟地區,唐軍黑齒常之指揮3000人突襲吐蕃大營,斬殺2000多名吐蕃官兵。
到公元681年,黑齒常之再次和吐蕃部隊交手,唐軍焚燒吐蕃的大量軍事物資,吐蕃軍隊知曉黑齒常之的實力,再也不敢和黑齒常之交手。
上圖_ 吐蕃武士
騎兵下馬變步兵作戰戰術。
這個著名戰例是李績進攻薛延陀的諾真水之戰。
公元641年,薛延陀下令進攻歸順已經投靠唐朝的突厥部落阿史那思摩的同羅、仆骨、回紇等部落。
李績率領唐軍攔截薛延陀部隊。
雙方在諾真水展開激戰。
薛延陀的軍隊對騎兵戰術非常熟悉,他們五人組成一個戰鬥小組,各有分工。
薛延陀軍隊在開戰後向唐軍當中的突厥部隊發射弓箭,突厥部隊頂不住薛延陀的進攻迅速潰敗。
唐軍主力騎兵趕到戰場後,薛延陀的部隊弓箭萬箭齊發,唐軍戰馬紛紛倒地。
李績下令騎兵下馬化身為步兵,手持長槊猛烈進攻薛延陀。
薛延陀在唐軍騎兵變步兵的戰術打擊下迅速失敗,而唐軍將領薛萬徹指揮的另一路部隊配合李績展開反擊,最終打敗了薛延陀。
而唐軍的作戰這完美體現了騎兵下馬變步兵的戰術。
當然,此類戰術並非唐軍中常見的戰術,但確實是一種應急戰術。
這說明唐軍對士兵的訓練非常全面,就連騎兵也得學會步兵武器和戰術。
上圖_ 敦煌壁畫中的唐軍步兵
優秀的唐軍步兵和唐軍步兵騎兵戰術。
657年,唐軍進攻西突厥。
蘇定方參與其中。
當唐軍到達額爾齊斯河的時候,西突厥出動10萬軍隊抵抗唐軍。
蘇定方將步兵駐紮在河谷南岸,讓步兵手持長槍利用有利地形作戰。
西突厥部隊認為唐軍兵力少,采取措施包圍了唐軍步兵。
但西突厥或許意料不到,唐軍步兵和騎兵一樣,都是一支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
在前期作戰中,唐軍步兵手持長矛和王世充、竇建德的軍隊交戰。
唐軍步兵將長矛、弓箭的優秀性能發揮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大唐李衛公兵法》詳細記載了唐軍用長矛訓練的場面。
西突厥騎兵幾次沖擊唐軍步兵方陣沒能成功,使用長矛的唐軍步兵抵抗住西突厥的進攻。
唐軍騎兵迅速展開反擊,和步兵一起打敗了西突厥。
唐軍步兵和騎兵一起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戰鬥,成就了蘇定方的名將威名。
上圖_ 蘇定方《-667年 》,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
通過以上的舉例就能看出,唐軍並不單靠騎兵包打天下。
唐軍有屬於自己的軍事體制,並不斷完善這個軍事體制。
再加上唐軍步兵、騎兵有優良的武器,完善的戰術,讓唐軍橫掃天下。
作者:孫毅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大唐西域戰事》 指文烽火工作室編著 臺海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