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剛剛登基不久,然後朝廷眾臣要求,皇帝陛下叫自己的伯父為爸爸,叫自己的親爸爸為生父,但是皇帝不願意。
我想除了於謙,任何正常人也不願意吧,然後就展開了一場長達三年的政治鬥爭,這就是著名的大禮儀事件,是明朝嘉靖年間最精彩的一場政治鬥爭。
結局是三年後,朝廷眾臣同意嘉靖皇帝把自己的親爸爸稱為』睿宗獻皇帝』,然後把自己的親爸爸送進太廟《當時沒有骨灰,隻有牌位》參加祭祀。
而三年當中,反對這樣做的所有官員全部被開除。
你憑良心說,誰會對這種故事有興趣啊?
但是有趣的,是這故事裡面有文章,也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
那麼,就話說從頭吧,事情要從明武宗說起,這位既風流又荒唐的老兄,沒有留下子嗣就過世了,那麼大明朝的皇位該由誰來繼承呢?
朝廷眾臣們的意見是『兄終弟及』,具體來說是堂弟來及。
這個意見由內廷首輔楊庭和,根據『黃明祖訓』提出。
這位楊庭和是前任皇帝的老師。
還曾經扳倒了大宦官劉瑾,在明武宗統治的後期,屬於權傾朝野的等級。
況且,楊庭和還抬出了黃明祖訓,這在明朝可是憲法等級的依據,所以,此議一出,自然是朝野一致贊同,連當事人皇太後也沒異議,就這麼定了。
本來一切應該順理成章的辦,由朝廷即日派出迎接新皇帝的使節。
把那個中了大獎的外藩世子,接進大內,然後該幹嘛幹嘛,大家各安其位。
皇帝關起門吃喝玩樂,國家大事由楊首府處理,豈不美哉?
可是就這麼簡單明白的事情,就硬是能夠出狀況。
讓我們來看看新任皇帝的情況,此時的朱厚聰虛歲15歲,放在今天,也就是個中二少年。
可是,此子的心思異常縝密,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我們來看幾個關鍵細節。
根據《明實錄》,明武宗是3月14號掛了,12天之後朝廷迎接新皇帝的代表團,就已經抵達湖北安陸了,朱厚熜所在的安陸,距離北京有1000公裡,考慮到當時的交通條件,這種效率很驚人。
六天後就帶著朱厚熜啟程北上,這次用了20天,回到了北京城外。
為什麼把這些事情說這麼詳細呢?
因為這可以讓大家知道,朱厚熜這個年輕15歲的年輕孩子,並沒有多少時間深思熟慮,所以他接下來做出的事情是非常驚人。
在北京城外朱厚熜表示,哎,咱們先不忙進城啊,先把我繼位的禮節,拿來給我看看。
這一看,朱厚熜就有意見了,因為朝廷原來的規劃是:朱厚熜從崇文門進城,然後繞到東華門進宮,然後在文華殿先繼位為皇太子,最後正式登基,成為新任皇帝。
這裡我提出兩個問題,請大家想想。
一、這樣安排會有什麼問題?
二、這種安排會是誰的意思。
這是一道權力鬥爭試題,如果大家對政治鬥爭有興趣,建議在此處先暫停,思考一下。
再接著看下邊的文章,會很有樂趣。
關鍵就在於:先繼位為皇太子。
這崇文門,是北京城的東南偏門,當時是給運輸物資進城的車隊走。
東華門則是皇宮的東門,進去就是皇太子的東宮,這種安排的用意,再清楚也不過了。
流程的目的,是替這個15歲的小皇帝,安排一個先當兒子,再當皇帝的圈套。
只要小皇帝接受了這個安排,以後要擺佈他,只要抬出皇太後的名義即可。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猜到這是皇太後的意思了吧。
學者們多半同意,這是內閣楊首輔,跟皇太後張氏的合謀。
本來這一招,應該萬無一失,畢竟十幾歲的孩子,能有多少政治謀略呢?
萬萬沒想到,朱厚熜就是不上當。
朱厚熜堅持不按照這種安排,他有自己的套路,如果朝廷不配合,他就決定回老家,這個皇帝我不當了。
這項繼承儀式的爭議,雖然隻是所有爭議的開端,但是也可以看成是後來所有爭議的縮影。
如果用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那從哪個門進去?
是不是先繼位為皇太子?
有什麼差別呢。
反正最後還不都是我當皇帝。
但是如果你這樣想了,你就把權力鬥爭看得太淺。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名號問題。
就算你是皇帝。
如果你先當了人家兒子,那以後國家大事誰說了算,就由不得你了。
所以,雙方僵持不下。
那麼最後的結果呢?
最後是未來的小皇帝贏了,因為他抬出了大學士楊庭和,自己寫的正德皇帝的遺詔。
裡面清清楚楚寫著,』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以尊奉祖訓,兄終弟及』巴拉巴拉,並沒有提及先當皇太子。
第一回合,嘉靖勝。
然後是年號之爭,我們現在都知道,朱厚熜的年號是:『嘉靖』,這個年號使用了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
但是在當時,備選年號有三個,第一個為『明良』,寓意君明臣良。
其次為『紹治』,寓意繼承宏治中興,第三個才是嘉靖。
請各位細品這前兩個年號的寓意,你就明白朱厚熜選擇嘉靖的心態。
要知道這是個才15歲的大孩子。
居然就有如此的政治敏感度,隻能說是天授。
第二回合,嘉靖勝。
接下來,就是《大禮儀》事件了,朝臣要求皇帝,把自己的伯父當親爸爸的事件。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簡直就是笑話,根本沒有必要討論。
但是在朱厚熜當上皇帝之後的第六天,他就迎來人生第一次大挑戰,楊大學士的同黨,毛澄上書,引經據典,長篇大論,向皇帝講一個大道理。
基於種種原因,我們認為您,現在不能繼續稱呼您的父親為父親了。
根據古代的規定,您應該稱呼他為叔叔。
至於您爸爸的空缺,別擔心,我們幫你準備好了,從今以後……巴拉巴拉,這是人話嘛?
反正就是臣子們,堅持皇帝要認個新爸爸,皇帝說不要也不行,是的,你沒聽錯。
號稱擁有無限權力的皇帝,還是明朝這種專制獨裁時代的皇帝,連自己的爸爸是誰都決定不了。
為什麼呢?
這裡涉及到權利的層次。
皇帝的權力僅止於第一層,也就是具體決策那一層,他可以寫一封詔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是皇帝與皇後,這沒問題。
沒有人能阻止皇帝寫這種東西,愛寫幾封都行啊,但是很遺憾,政府的運作,是有規則的。
如果想讓這封造書變成法律文件,必須通過內閣這一關,而內閣裡面有楊大學士。
楊大學士充分發揮了第二層權力的特色,程序。
內閣連個正式回函都沒有,解釋都懶得解釋。
就隻是把這詔書封起來,派人退還給朱厚熜,然後就完了,皇帝爆跳如雷呀。
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也許你會問,皇帝又怎麼不下令,殺掉楊大學士或者換一個人呢?
很簡單,這些都牽涉到程序問題,理論上,要求殺掉或換掉內閣大學士的詔書,也需要內閣來辦理。
最後嘉靖怎麼取得了勝利呢?
這個中二少年如何使用計謀手段,和內閣的老頭子們鬥爭呢?
篇幅有限,咱們以後再講。
文采有限,不能把鬥爭的驚心動魄,步步陷阱描寫的很生動,先說一聲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