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九年八月,華陽王朱友堚上奏:『臣父悼隱王乃蜀獻王次妃金氏所生,為第二子。
叔父保寧王乃獻王宮人所生,為第五子。
今保寧王子孫襲王爵位,享有封國之富。
臣在澧州,窘乏殊甚。
乞以獻王所遺金帛器物、內使、宮女、官校分賜於臣』
朱友堚是明朝第二任華陽王,父親是華陽悼隱王朱悅燿,祖父是蜀獻王朱椿。
他此次上奏的內容主要是說,父親身為蜀獻王次子,乃是次妃所生,可他們這一脈卻在澧州,過著窘困的日子。
叔叔保寧王為妾室所生,如今卻能承襲蜀王爵位,享有封國,吃香喝辣。
為此,朱友堚請求將蜀獻王的遺產重新分配。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幾個信息,首先,朱友堚是蜀獻王次子朱悅燿的兒子,可蜀獻王去世後,並不是朱悅燿承襲爵位,而是其弟弟保寧王。
明朝不是『嫡長子繼承制』嗎,為什麼朱悅燿為長,卻沒有承襲爵位?
其次,朱友堚為蜀藩宗室,蜀獻王朱椿的封國在四川成都,可為什麼他卻在湖南澧州?
最後,從朱友堚的話可以看出來,他對叔叔襲爵是很不滿的,究竟他叔叔襲爵對於他來說,有什麼值得委屈的地方?
其實要解答以上問題很簡單,筆者只要簡單介紹一下,關於朱友堚父親的一生,大家很快就可以理解了。
朱友堚的父親,也就是明朝第一任華陽王朱悅燿,前面也說過了,他是蜀獻王朱椿第二子。
朱悅燿生於洪武二十五年,於永樂二年被封為華陽郡王。
他上面還有個哥哥叫朱悅燫,後者是蜀獻王嫡長子,因此順理成章被封為蜀王世子。
身為老二的朱悅燿不甘心,一直懷有奪嫡的心思。
永樂八年,蜀世子朱悅燫去世,朱悅燿想奪嫡的心思愈發明顯,甚至被父親得知。
朱椿原本想將朱悅燿交給朝廷處置,但朱悅燫的長子朱友堉極力為叔叔求情,朱椿看在世孫的面子上,這才放過朱悅燿。
然而,朱悅燿不但不感激侄兒,還想方設法誣陷對方,希望扳倒他之後,自己將來承襲蜀王爵位。
朱悅燿三番五次誣陷朱友堉,後來明仁宗派人調查,證實是朱悅燿居心叵測。
明仁宗並沒有因此革去朱悅燿的爵位,隻是說:『此人行虧忠孝,心懷奸詭,若使歸蜀終亂其國,宜令析處,庶幾兩全』
正因如此,明明身為蜀藩宗室的華陽王一脈,才會遷至澧州。
也因為朱悅燿奪嫡的心沒有得逞,反而被朝廷發現,也就徹底失去了襲爵的機會。
朱椿去世後,世孫朱友堉承襲爵位,不過朱友堉在宣德六年早逝,年僅25歲。
朱友堉沒有兒子,因此其弟朱友壎襲爵,可朱友壎也在宣德九年便去世了,無子。
如此一來,朱悅燫一脈就絕嗣了,按照明朝制度,朱悅燿便能以『兄終弟及』的方式襲爵。
不過,朱悅燿卻在一年前就去世了。
雖然朱悅燿去世了,可他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友堚、次子朱友壁。
按照制度,朱悅燿一脈是可以襲爵的。
相信大家如今明白了,根據事情的發展,在這個時候,朱友堚理應是最接近蜀王之位的人,然而就因為父親當年犯了錯,導致這一支徹底失去繼承權,所以朱友堚與蜀王之位,便這樣擦肩而過。
身為次子的朱悅燿一脈無法襲爵,而朱悅燿三弟、四弟早已去世,所以到最後,蜀王之位就落到其五弟保寧王朱悅《劭火》身上。
由此種種,導致朱友堚心中委屈,更是嫉妒叔叔朱悅《劭火》可以承襲爵位,搖身一變成為親王,待遇比自己好千百倍。
朱友堚的心思也可以理解,畢竟是父親不爭氣,導致他們與親王之位錯過,他也很是無奈,心中難免咽不下這口氣。
其實,朱友堚一開始也不是這樣,他襲封華陽王之初還很正常,與弟弟朱友壁更是兄友弟恭。
可到了後來,兄弟倆就開始相互攻訐,隻能說是現實改變了他。
正統二年,朱友堚襲封華陽王,弟弟朱友壁被封為鎮國將軍。
根據史料對朱友堚的記載是:『王,悼隱王之長子也,母妃張氏,永樂癸卯生,正統戊午冊封華陽王』這裡的『永樂癸卯年』應該是永樂二十一年,也就是說,朱友堚襲爵的時候,年僅14歲,弟弟朱友壁年紀應該與他相差不多。
正統五年,朝廷給兄弟倆賜婚:『丁巳,命永康侯徐安為正使,給事中李詢為副使,持節冊荊州衛指揮使楊昇妹為華陽王友堚妃。
封常德衛指揮使夏瑄女為蜀府鎮國將軍友壁夫人』
這個時候,朱友堚還是個凡事都為弟弟考慮的好哥哥,朱友壁隻是個鎮國將軍,所以很多時候他想要什麼,都得靠哥哥這位郡王去幫他爭取。
比如二人得到朝廷賜婚,朱友堚就替弟弟向皇帝請求,想進京謝恩。
不過,明英宗以『道遠跋涉艱難』回絕了。
同年十一月,朱友壁因為受封為鎮國將軍,卻還沒有歲祿,於是朱友堚再次為弟弟發聲,史料記載:『給華陽王弟鎮國將軍友壁祿米二百石。
朱友壁既封而未給祿米,王為之請。
行在戶部覆奏鎮國將軍歲祿米一千石,今友壁尚未出府。
上命歲給二百石』
可以看出,朱友堚和朱友壁兄友弟恭,還是比較令人動容了。
然而沒過多久,兄弟倆卻反目成仇,相互攻訐,為什麼會這樣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其一,華陽王一系奉命遷至澧州,其北面的荊州,恰好是遼王的封地。
此時在位的遼王是朱貴烚,按照輩分他是朱友堚兄弟的堂叔。
朱貴烚囂張跋扈,不僅在自己封地作威作福,還將手伸到澧州來。
他見華陽王一系是被罰到澧州來的,朱友堚又是年幼襲爵,竟然派人到華陽悼隱王朱悅燿的墓園去伐取竹果。
朱友堚兄弟在宗室中處境卑微,哪裡敢得罪勢大的遼王,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不過,這並不代表兄弟倆就不會記恨,他們恨父親當初犯錯,恨朝廷將他們罰到澧州,恨承襲蜀王爵位的不是他們。
其二,前面說朱友堚替朱友壁討歲祿,實際上是朱友壁已經成婚,卻沒有出府獨立,朝廷便故意扣下歲祿。
朱友堚上奏後,朝廷也不得不按規矩,給朱友壁發放歲祿。
可是,鎮國將軍的歲祿明明是一千石,朝廷卻隻給朱友壁二百石,這種不公,換成誰都會怨恨不滿。
其三,景泰三年,朱友壁先發制人,向朝廷參了哥哥一本。
史料記載:『華陽王府鎮國將軍友璧奏,其兄華陽王友堚嘗率與宮人,並軍丁百餘出城圖獵,止旗軍張林家五日。
又同妃及妃弟楊旻家人楊俊等貴賤雜飲於別墅,信宿而回。
及擅造鉞斧金瓜等物,殿宇床座諸器僭飾龍鳳日月,妄以宮女玉帶繡衣,賜童仆家人。
且聽母舅張濟等言,累克軍糧至二千餘石等罪』
『好家夥,要不是我,你現在連歲祿都沒有,你還惡人先告狀!』這應該是朱友堚此刻的心情。
他萬萬沒想到,他一心維護的弟弟,會向朝廷揭發他的罪行。
現在連最親的弟弟也信不過了,他覺得無依無靠,既然你不仁,那麼我也不義。
於是,朱友堚也向朝廷舉發弟弟的不法行為:『王亦奏友璧杖死軍丁,擅受其妃父指揮夏瑄弓馬等饋諸不法』
其四,從兄弟倆相互揭發對方的罪行來看,似乎都與二人的妻子有關。
比如朱友堚與王妃、妃弟等人一起在王府別院飲酒作樂、通宵達旦,朱友壁擅自接受老丈人贈的弓馬。
加上後來朝廷還斥責了華陽王妃楊氏來看,或許二人婚後的種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妻子的慫恿。
其五,這兄弟倆既然相互攻訐,朝廷也不能坐視不理,自然是要派人去查的。
結果一查嚇一跳,兄弟二人所奏,竟然全部屬實。
也就是說,朱友堚、朱友壁兄弟倆,本身就不是什麼好人,他們的確多行不法。
兄弟倆原本就不是什麼好人,他們在澧州遭到遼王欺壓,朝廷也不重視,心裡越來越扭曲,便開始放飛自我。
他們不敢得罪朝廷、遼王,便隻好拿比他們地位低的人出氣。
景泰二年的時候,朱友壁擅自離開封地,結果被巡按直隸監察禦史全智所彈劾,他心裡氣不過,憑什麼受懲罰的要是自己,憑什麼自己隻是個鎮國將軍,僅有二百石祿米。
於是,他決定將哥哥的罪行全部揭露,讓朝廷看看,誰才是該受懲罰的人。
就這樣,兄弟二人走上手足相殘的道路。
第一次相互告狀之後,明代宗給了兄弟倆一次機會,並沒有懲罰他們。
朱友壁因此不甘心,很快又上奏,說當初祖父蜀獻王曾分給他王莊上的三十七戶人家,可如今全被哥哥霸占了。
這次朝廷仍然沒有懲罰,隻是命『華陽王分給之,無廢親親之義』
嘗到甜頭的朱友壁得寸進尺,很快又提出要搬出澧州自立門戶,這種請求皇帝怎麼可能答應,明代宗直接表示,你們兄弟倆不要再鬧了,要兄友弟恭,才可保你們一系平安富貴:『王自今當守禮,法務全友愛,庶可保富貴於永久』
見皇帝這樣說,朱友壁也沒有辦法,接下來的時間裡,兄弟倆老實了幾年。
後來,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復位,兄弟倆想著當初明代宗不管,不代表現在的皇帝不管,於是新一輪兄弟相殘再次上演。
華陽王朱友堚欺壓軍民,鎮國將軍朱友壁罔顧禮法,兄弟倆一樁樁不法事實擺在明英宗面前,令其無言以對。
要說這兄弟倆也是相互迫害失去了理智,使自己的罪行暴露在皇帝面前,這又有什麼好處呢?
明英宗對這兄弟倆也是很無語,也不想再聽到關於他們的破事。
最終,明英宗降敕嚴厲警告兄弟倆,讓他們不要再鬧了,否則就以『祖宗之法』處置。
言下之意,就是再鬧便革去爵位。
直到這樣,朱友堚、朱友壁才感受到君王的威嚴,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惹事了。
史料記載:『上特敕友堚曰:‘王兄弟交惡,以傷骨肉之情,惑於異端以招嫌疑之謗,急於財利以失下人之心,皆非保全名爵之道。
自今以後,宜痛自改悔,循理守法。
如或罔知改悔,仍蹈前愆。
則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
’並私諭友璧,俾其具實以聞』
雖然兄弟倆是不鬧了,但朱友堚心中仍然有氣,因此成化九年的時候,才會發生文章開頭的一幕,朱友堚在上奏請求分祖父蜀獻王的遺物時,話語中處處帶有不甘和嫉妒。
然而事實已經是這樣了,他註定坐不上蜀王的位置。
而且就在此次上奏的三個月後,朱友堚就去世了,享年50歲。
朝廷訃聞,輟朝一日,賜祭葬如制,賜謚『康簡』。
他去世後,嫡長子朱申鍷襲爵,這位華陽王也很有『意思』……
《參考文獻《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