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二戰的歷史,最不願意寫的就是中國被日本欺凌的這段歷史。
日本就像《水滸傳》中盧俊義的那個管家,平日裡小心謹慎伺候主子,一旦找到機會比任何人都要歹毒。
中國的東北地區從來沒有被稱為『滿洲』,這個詞最早隻是一個部落的別稱,即建州女真部落。
所以『滿洲』被用於地域名稱,也僅指建州女真人居住的地方,即松花江和牡丹江交匯處,現在的黑龍江省依蘭縣一帶。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挑起的侵略行為,被其稱為『滿洲事變』,並且將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國』,完全是日本人對歷史的篡改,用來粉飾『滿洲國』的合法性。
日本自占領朝鮮半島以後,一直對中國的東北地區虎視眈眈。
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日本戰勝俄國,取得了部分中東鐵路的管理權。
滿清政府被推翻以後,東北地區名義上由北洋政府管轄,實際上由東北的地方實權派張作霖控制。
在此期間,日本為了進一步控制東北,極力拉攏的張作霖。
但是在與張多次談判無果後,於1928年6月,炸毀了張作霖專列,身受重傷的張作霖經搶救無效,數日後去世,此事件即『皇姑屯事件』。
其子張學良隨後接管東北事務,並於1928年12月29日宣佈,服從南京政府,史稱『東北易幟』。
東北地區在當時的中國屬於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在張氏父子的經營下,東北的工業,特別是軍工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大部分武器裝備可以自給自足。
並且還組建了海軍和空軍。
據統計,1930年,東北地方軍有27艘艦艇,排水量3萬多噸,占當時中華民國海軍的60%;空軍有新式作戰飛機50多架《其餘飛機過於老舊,沒有作戰能力》,其中一部分甚至是由東北本地軍工廠生產。
東北陸軍的數量約30萬人,依靠自身軍工企業,裝備十分精良,而且還庫存巨量的武器裝備。
那麼當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東北軍的戰鬥力究竟如何呢?
1929的中東鐵路事件可以讓我們做一個參考。
俄國19世紀末在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時,就希望能夠在中國境內修建一段鐵路,這樣既可以縮短到達遠東地區的海港海參崴的距離,更便於從中國東北地區獲得資源。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財政困難,四處賤賣國家財產。
1896年允許俄國在東北修建鐵路,以換取俄國的貸款,這條鐵路就是中東鐵路,全稱『中國東部鐵路』。
中東鐵路分為兩段,一段從滿洲裡經哈爾濱至綏芬河,並連接到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另一段從哈爾濱經長春到遼東半島的出海口大連。
這條鐵路貫穿整個東北地區,在當時乃至現在都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線路。
不過你不要以為俄國人是為了幫助中國,這條鐵路在修建之前就已經跟清政府商定,其管理權歸俄國政府。
而且,俄國當時是把吞並中國東北視為國策,所以這條鐵路在俄國人眼裡,隻是提前為自己修建的而已。
民國時期,時任東北最高長官張學良,在民國政府的授意下,決定收回中東鐵路的管理權。
1929年5月27日,張學良下令關閉中東鐵路沿線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的蘇聯領事館,並驅逐蘇方人員。
雙方經交涉無效後,於8月向對方宣戰。
10月蘇聯貝加爾方面軍以4萬多兵力進攻滿洲裡和紮賁諾爾一線,梁忠甲的東北軍第15混成旅和韓光的第17混成旅奮起抵抗。
雖然蘇軍有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但中國守軍死戰不退,蘇軍一度進展十分緩慢。
戰至11月20日,因為缺少增援,守軍損失慘重,取勝已經無望。
為了保護城市和避免更大的傷亡,第15混成旅旅長梁忠甲率部投降。
此役,中國軍隊傷亡副旅長以下1500多人,被俘7000多人;蘇聯方面傷亡800多人。
戰後,民國政府不得不承認繼續與蘇聯共同管理中東鐵路。
中國收回本國境內的鐵路管轄權本無可厚非,但是對於清政府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民國政府應該更加謹慎的處理。
這裡我們不深入討論中東鐵路事件的是非曲直,而是透過此事,我們看到,民國政府5月驅逐蘇方人員,蘇聯方面10月出兵滿洲裡,中間有數月的時間可以準備。
但是在沖突發生時,邊境上的兵力顯然不足以抵禦蘇聯的進攻。
再者,當沖突發生以後,中方的調動和增援也非常不得力,這裡確實存在一個客觀事實,就是日本方面為阻止中國軍隊對蘇作戰,而從中阻撓、幹擾中國軍隊兵力調動。
但是中國方面顯然對困難估計不足,缺乏有效的組織。
兩年以後,當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中國軍隊的弱點再一次暴露。
早在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簽署《四國條約》,約定太平洋地區發生爭端的解決方式,此協議有效期十年。
這十年對於日本來說是煎熬的十年,一戰結束後,日本在面臨嚴重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把近一半的國家財政預算用在軍費上。
到1931年日本常設軍隊發展到23萬。
4月,日軍軍部制定並決定實施對中國東北的作戰計劃。
1931年9月18日22時,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並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
次日凌晨,關東軍獨立第二大隊和第五大隊進攻東北軍沈陽駐地北大營。
1小時以後,東北守軍第7旅奉命退出北大營。
當天夜裡,東北軍司令張學良得知此事之後,命令部隊『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次日,張學良在對天津大公報記者采訪時宣稱『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這就是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
此後,日寇迅速北上,9月21日吉林淪陷;
11月19日齊齊哈爾淪陷;
1932年1月3日,日寇南下占領錦州,東北軍主力南退河北、熱河;
2月5日,日寇攻占哈爾濱。
100萬平方公裡的東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全部落入日寇手中。
3月9日,日本扶持滿清末代皇帝溥儀,成立傀儡政權『滿洲國』
9月15日,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
1931年9月19日,民國政府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訴,希望以此迫使日本方面退軍。
蔣介石在9月22日召開的國民黨黨員大會上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
11月,蔣介石再次公開表態:『先要國家統一,力量集中』
11月30日,又指出:『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未有國不能統一而能取勝於外者』
12月10日,國際聯盟通過決議,決定派出調查團前往東北。
次年2月調查團從法國出發,4月抵達沈陽,此時『偽滿洲國』已經成立。
5月,國際聯盟公佈調查報告,內容含糊其辭,沒有絲毫作用。
對於日寇侵占東三省,各國反應不一。
美國在1931年9月17日,也就是事變發生的前一天,與日本方面達成秘密諒解:美國保證不幹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日本則保證其在東北的行動限於錦州以北。
事變發生後,美國開始不公開表態,直到日本違背雙方密謀的協議、南下攻占錦州,並繼續向錦州以南進犯。
美國時任國務卿史汀生於1932年1月7日照會中國和日本,宣佈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是對中國主權的幹涉,違反了此前的凡爾賽和約,美國政府對此不予承認。
蘇聯對九一八事變非常關注,並發表聲明,表示在道義上、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國,並願意做一切必要的幫助。
不久,兩國恢復了因中東鐵路事件而中斷的兩國外交關系。
但是,蘇聯同時也兩次致函日本,表達了對中日兩國的沖突采取中立立場。
以上可以看出,各國對日本的侵略行為都采取了縱容的態度。
民國政府寄予厚望的國際聯盟《主導國聯的是英法兩國》在此事上,完全沒有起到作用,而且間接的助長了日寇的氣焰。
美國和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也采取了綏靖政策。
所以,國家和民族遇到危難時,依靠外部力量是完全靠不住的,隻有依靠自身的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國民政府錯誤的判斷局勢,不願擴大事端,等到發現局勢不妙,又寄希望於依靠國際聯盟來解決事端。
在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北守軍共計16萬餘人,日寇總計不足3萬人。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東北全部落入日寇之手,並不是軍人懼死畏戰,而是政府並沒有有效的組織抵抗,才讓日寇如此輕易地得手。
1931年9月20日,ZG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譴責日軍的侵略。
此後又連續發表宣言,號召全國民眾抵抗日軍的暴行。
同時,陸續派遣周保中、趙一曼等ZG黨員到東北工作,組建東北抗日聯軍,開展遊擊戰爭。
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武裝鬥爭歷程。
期間湧現出了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一大批抗日將領,據統計,在14年中,抗聯共殲滅日偽軍17萬餘人,40多萬中華兒女埋骨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