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對高麗既有政治征服也有聯姻。《網路歷史》

高麗蒙古戰爭發生於紹定四年《1231年》至至元十年《1273年》,元朝《蒙古》先後九次征伐高麗。

中統初年,高麗國王王瞰死,王子倎在蒙哥末年來朝,被留不遣。

趙璧、廉希憲等因建議忽必烈乘機禮送王子倎歸國,即國王位,這樣便可以不煩一兵一卒而得一國。

忽必烈采納了這個建議,王子倎歸國即位,更名為植。

按照成吉思汗的定制,凡內屬之國,均需納質子、助軍役、輸糧餉、設驛站、編戶籍、置長官,通過這些措施以便對歸屬國進行嚴密控制與剝削。

忽必烈一再責令王子植奉行這些規定,並令他從江華島遷還王京。

忽必烈同時利用高麗作為跳板,對日本進行侵略,強迫高麗提供人力物力資源。

至元五年《1268年》,令王子植造能涉海載重四千石的大艦一千艘。

當時,高麗經過了從成吉思汗入侵以來連續數十年的破壞,人口凋殘,生產荒廢。

在這種情形下,忽必烈復強興大役,致使全境騷然。

高麗朝野都對王子植十分不滿。

至元六年《1269年》,權臣林衍廢王子植而另立其弟淐為國王。

忽必烈聞訊即遣頭輦哥國王率兵入高麗,扶王子植復位。

頭輦哥進據王京,以脫脫朵兒充其國達魯花赤。

這時,林衍已死,三別抄軍首領裴仲孫等立王子植庶族承化侯溫為國王,遷入珍島《全羅南道》,堅持抗元鬥爭。

忽必烈乃令忻都、史樞為鳳州《黃海鳳山道》等處經略使,領軍屯戍金州;又令洪茶丘領民屯田,而以阿剌帖木兒為副經略司總轄之,從政治、軍事方面加強控制。

當林衍廢立王子植時,高麗統領崔坦、李延齡等以西京五十餘城來附於元。

元改西京《今平壤》為東寧府,屬遼陽行省,劃慈悲嶺與高麗為界。

忽必烈

至元八年《1271年》,堅持在珍島的抗元義師在忻都等的進攻下潰敗。

餘部金通精走耽羅。

至元十年《1273年》,金通精被擒。

至元十一年《1274年》,王子植死,子愖立,後改名為昛。

忽必烈以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王子昛,通過這種政治聯姻而進一步加強了高麗國王對元的依附關系。

高麗被迫更改官職稱號,革其所謂『僭濫』者,『凡省院、臺、部官名爵號,與朝廷相類者改正之』。

並遣其衣冠子弟二十人入侍。

高麗侍中金方慶謀組織反抗、事敗,被流放海島。

元朝所委派的官員們飛揚跋扈,洪茶丘更特別專恣。

根據忽必烈再次大舉進攻日本的要求,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高麗設置了驛站。

至元十八年《1281年》侵日之役,高麗被迫征發軍士萬人,水手萬五千人,戰船九百艘從征。

『是時,驛騎絡繹,庶務煩劇,期限急迫,疾如雷電,民甚苦之』。

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式設立了征東行中書省,以王昛與阿塔海共領之。

元與高麗的聯姻,並非如某些史家所說:它是元廷強加於高麗王室的一項桎梏。

實際上,高麗最先提出請求,而由元廷加以允準。

高麗的請婚,乃是迫於內外交煎的情勢。

對外方面,至至元七年《1270年》左右,高麗陷於兵燹之中,已六十年。

而自紹定四年《1231年》起,蒙古屢次揮兵入侵。

高麗王室雖因退保江華島,而得暫延殘喘,但是半島上下,蒙騎縱橫,所過之處,廬社為墟。

高麗早已陷於兵財兩竭,不能再戰的地步。

武臣的跋扈,更是高麗王室的心腹大患。

自乾道六年《1170年》以來,王權旁落、武臣專政已達百年之久。

其中崔氏一門,更獨秉政綱達六十年,欺凌王室,恣意廢立。

開慶元年《1259年》崔氏覆亡後,新武臣金俊、林衍又相繼專政。

武臣對王室的順服蒙元殊為不滿。

在這種情形之下,高麗國主乃決定犧牲國家主權換取元廷對他王權的保障,請求公主下嫁便是爭取元廷保護的一個手段。

忽必烈的允準通婚則是為加強對高麗的控制,使後者全力支持他進攻宋、日的計劃。

忽必烈之所以改變過去對高麗的武力政策,改施懷柔,一方面是由於單恃武力使高麗完全屈服,並非易事。

另一方面,高麗由於地理位置,在忽必烈進攻宋、日的計劃中,占有很大的重要性。

李璮

蒙元的伐宋,雖因忽必烈與其弟阿裡不哥爭位一度停頓,但自景定三年《1262年》起,因宋與元叛將李璮相勾結,戰端又告重啟。

此後十幾年中,攻滅南宋,統一中國,一直是忽必烈最重要的目標。

自至元三年《1266年》起,忽必烈又欲招降日本。

但因屢次遣使誘降都未奏效,自至元七年《1270年》起,即已準備出兵討伐。

而在忽必烈的地理觀念中,高麗與宋、日一衣帶水,是一個理想的進攻跳板。

他屢次在詔書中說:『宋則如得順風,可兩三日而至,日本則朝發而夕至』,『若至耽羅,欲往南宋、日本,海道甚易』。

由於高麗的重要性,元廷一方面必須加以控制,防阻暗通宋、日,結成反元三角海上聯盟。

另一方面,則須督促高麗,履行屬國義務,協濟糧艦、兵力,助攻宋、日。

後來由於元廷采取西路攻宋的策略,取道襄樊,以致高麗在伐宋戰爭中未起作用。

但在元軍二次征日中,高麗發揮了預期的效用。

而林衍廢元宗事發生後,忽必烈已決定支持元宗,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宗主國必須維護臣屬國的合法君主,但主要原因則是忽必烈已知悉高麗未能真正臣服的梗概,在於武臣牽羈,而王室則甘願臣服,易於操縱。

因此,忽必烈即派遣大軍,協助元宗即位,​並鏟除武臣。

忽必烈

元宗復位後,即於至元七年《1270年》2月親朝忽必烈於大都。

一方面表示願意還都,另一方面則請求下嫁公主於世子諶:『伏朝降公主於世子,克成合巹之福,則小邦萬世永倚,供職唯謹』事實上,世子諶此時年已三十有五,早在十年則即已納有嬪妃,元宗的請求是出於政治動機,而不是純粹為子覓婦,乃屬顯然。

忽必烈對元宗請婚世子一事,並未立即應允,拒絕的理由是:『韃旦法:通媒合族,真實交親,敢不許之。

然今因他事來請,似乎欲速。

待其還國,撫存百姓,特遣使來請,然後許之。

朕之親息,皆已適人,議於兄,會當許之』

忽必烈顯然洞察元宗請婚的動機。

因而雖已決定給予支持,但亦不願予以空白支票。

唯有待元宗歸國,全面履行臣屬國的義務,然後始可允婚。

元宗返國後,確能符合忽必烈的期望,至元七年《1270年》5月鏟除林衍的勢力及完成還都開京,以及與蒙軍協力追剿反對還都的三別抄。

至此,元宗已以事實證明臣服的意願,遂於1271年遣使再度為世子請婚,並造世子入朝為『禿魯花』,即質子。

不久忽必烈即允許以幼女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

但此時公主年僅十三歲,不能立即成婚。

三年以後,世子諶才得與公主完成婚禮。

不久,因元宗逝世,世子返國即位,是為忠烈王《1275年——1308年》。

據說,公主與王同輦入開京時,『父老相慶曰:不圖百年鋒鏑之餘,復見太平之期』可見高麗人對公主下嫁的重視。

公主下嫁確實是元與高麗關系史上,也是高麗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象征著高麗對元廷的完全臣服和元廷對高麗王室的信任與支持。

而且此後在元廷的支持下,高麗王室不必再憂心於武臣的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