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多次提到好漢打鬥、猛將單挑以及戰爭,所以《水滸傳》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兵器。
尤其是招安之後,一百單八將先是打敗遼國,而後平定河北田虎、淮西王慶以及江南方臘,書中更是說到過多種兵器。
比如遼國副統軍賀重寶,兵器是三尖兩刃刀;王慶麾下的李助,兵器是一把金劍,而袁朗的兵器則是兩個鋼撾;河北田虎部下,猛將山士奇慣使一條混鐵棍,卞祥則使開山大斧和長槍;方臘陣營中,『寶光如來』鄧元覺,用的是渾鐵禪杖,而石寶則用劈風刀和流星錘,至於方傑,他擅長用方天畫戟。
這些兵器中,有一種是『骨朵』。
《龐萬春》帶領著兩員副將,一個喚做雷炯,一個喚做計稷。
這兩個副將都蹬的七八百斤勁弩,各會使一枝蒺藜骨朵。
新水滸龐萬春形象
很明顯,這裡的『骨朵』是一種兵器。
另外,水滸還有幾處提到骨朵。
比如第十三回,楊志和周瑾比武時,為了避免傷亡,所以去了槍頭,包上氈佈,『縛成骨朵』;第三十三回,花榮救了宋江後,為了震懾前來捉他的軍士,曾一箭射中『門神骨朵頭』。
那麼,骨朵到底是什麼樣的兵器呢?
骨朵的起源是何時,又於何時不再上戰場呢?
除了兵器,骨朵還有接下來,就聊一聊中國古代的兵器骨朵。
『骨朵』的歷史
在很久以前,人們還沒有工具,他們打獵常會借助天然的工具,比如石頭,來作為遠程狩獵武器。
這些石頭中,石球就是骨朵《頭》的原型。
人們發現石球的力量後,逐漸把環狀的石頭安裝在木棍一端《或者系在繩子上,是流星錘的原型》,用在近距離捕獵中。
這種帶著木棍的石球,不但可以近身錘砸、擊打,必要時刻還能甩出去遠程攻擊。
因為實用性強,所以這種武藝得到了保留和傳承。
石球《來源網絡》
為了增加威力,石球還常常帶著許多尖刃或者凸起,這就成了『骨朵』。
從商周到秦漢,這種棍棒逐漸發展為兵器,並且在軍隊中使用。
比如秦漢、南北朝時期,軍中都有骨朵。
後來,北方遊牧民族在戰爭中,認識並吸收了這種兵器,他們也開始大量使用骨朵。
當然,骨朵的材料,也從木石制,變成銅制或者鐵制。
明代《出警入蹕圖》《局部》中的骨朵《金錘》
五代以後,骨朵逐漸向儀仗器具發展,宋、遼、金時代,骨朵常作為禮儀器具。
到明代時,骨朵正式退出兵器行列,完全成為禮儀器具。
清代中期以後,骨朵不再作為禮儀器具使用,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代的兵器『骨朵』
『骨朵』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是因為像花骨朵兒嗎?
並不是。
北宋曾公亮所著的兵書《武經總要》中,有詳細記載。
蒺藜、蒜頭骨朵二色,以鐵若木為大首。
跡其意,本為胍肫《guā zhūn)》,大腹也,謂其形如肫而大。
後人語訛,以胍為骨,以肫為朵。
其實,宋代之前的古人,對圓頭器物或大頭的棍棒統一稱之為『胍肫』,因此骨朵這種兵器也叫『胍肫』。
不過到宋代時,胍肫被訛傳成了骨朵,於是『骨朵』的名字就流傳開了。
《骨朵名稱來源,說法較多,本文隻取主流的一種解釋》
之所以把含苞待放的花稱為『花骨朵』,就是因為未開之花像骨朵,而不是因為骨朵像花。
骨朵在前,花骨朵在後,所以含苞待放的花才有『花骨朵』之稱。
曾公亮說『蒺藜、蒜頭骨朵二色』,主要是因為,骨朵有幾種不同的形制。
第一種是蒺藜骨朵。
蒺藜是一種植物,其果實像蒼耳,但是比蒼耳多了一些長短不一的硬刺。
這種骨朵的前頭,用的正是蒺藜一樣的骨朵頭,上面帶著許多鋒刃長刺,能夠在打擊敵人時,增加傷害。
水滸中提到的『蒺藜骨朵』,就是種兵器。
第二種是蒜頭骨朵。
除了蒺藜骨朵,還有一種骨朵,骨朵頭不帶長刺鋒刃,而是圓圓的像蒜頭,瓣狀分明,所以叫蒜頭骨朵。
楊志與周瑾比武時,槍頭裹著氈佈,像是蒜頭一樣,所以說『縛成骨朵』。
這裡的骨朵,其實就是指蒜頭骨朵。
《武經總要》中,繪有蒺藜骨朵和蒜頭骨朵的圖。
《武經總要》中的骨朵《最右側兩個》
當然,骨朵並不隻有這兩種形制,還有沙袋骨朵,此處不再贅述。
值得一說的是,作為兵器的骨朵,其實並沒有統一的形制規定,其重量、長短可以根據自己使用來打造,可長可短,可重可輕。
明清小說中,常出現數十斤甚至數百斤的大錘。
比如《說嶽全傳》《隋唐演義》有『四大錘』等。
其實書中大錘的原型就是骨朵,而且重量遠沒有這麼大。
即便是狼牙棒之類的兵器,原型也屬於『蒺藜骨朵』。
嶽雲影視形象
『骨朵』還是權力的象征
作為梁山的統帥宋江,他雖然不用親自上陣沖鋒殺敵,也會拿著一支骨朵。
這一點,百二十回本的水滸中有提到。
百二十回本《水滸傳》
第五十九回,宋江為了騙宿太尉的『金鈴吊掛』,帶領眾多好漢,攔截了宿太尉的船。
當時,宋江手裡『執著骨朵』。
這是因為,骨朵不僅可以作為兵器,禮儀器具,還能象征權力。
央視水滸宿太尉形象
作為禮儀器具的骨朵,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象征權力和身份。
比如宋代、遼代、金代、明代,骨朵就是作為皇帝出行等活動的禮儀器具。
《宋史》中記載,皇帝出宮時,『禁衛諸班直、親從儀仗並內侍省執骨朵使臣等並迎駕』。
另外,宋代宋祁所著的《宋景文公筆記》中,也說『國朝有骨朵子直,衛士之親近者』。
所謂『骨朵子直』,指的是皇帝身邊的衛士,他們手執骨朵,所以也叫『骨朵子直』。
宋代皇帝閱軍時,管軍、殿帥等人也要手執骨朵。
管軍並令全裝衣甲,帶禦器械執骨朵升臺,於幄殿稍南面西立,俟入內官喝排立。
皇帝出幄,行門、禁衛等迎駕奏萬福。
皇帝出,閣門分引殿前馬步三司統制、統領官常起居訖。
次三司將佐以下,聽鼓聲常起居。
次殿帥執骨朵赴禦座前,奏教直陣。
——《宋史》
宋徽宗畫像
這些都能說明,骨朵像權杖一樣,象征著權力。
宋江之所以手執骨朵,就是用骨朵來表示自己的身份和權力。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權力的象征,骨朵常常是銀、水晶等材質。
骨朵也可以作為刑具
除了作為兵器、禮儀器具,作為權力和身份的象征,骨朵還能作為刑具。
不過,用骨朵做刑具,多是在少數民族中。
遼代慶陵壁畫中的骨朵
然其制刑之凡有四:曰死,曰流,曰徒,曰杖……又有木劍、大棒、鐵骨朵之法。
木劍、大棒之數三,自十五至三十;鐵骨朵之數,或五、或七。
——《遼史》
這裡可以看出來,骨朵是作為刑具使用的。
據史料記載,宣懿皇後曾經因為誣告,惹怒了遼道宗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因以鐵骨朵擊後,後幾至殞』。
水滸第七十四回,李逵在壽張縣坐衙時,縣衙裡的人怕他,所以隻得『擎著牙杖骨朵』,來集合升堂。
央視水滸李逵坐堂
按《金史》記載,牙杖、骨朵是正一品官員的儀仗器具,知縣一級的人沒有骨朵。
所以,這裡的『牙杖骨朵』,顯然都是刑具。
另外,中國古代有一種酷刑,叫『金瓜擊頂』。
這裡的金瓜,也是骨朵的一種,顯然,金瓜是刑具。
綜上可以發現,兵器、權力和刑具,這三種骨朵,水滸中都提到了。
圖文分享自網絡,作者:自說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