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是人類的一大獨特發明。
古今中外,不少人物,不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有一個與其身份、氣質、特點相符的綽號,說起其人,往往不提其名,而是先說綽號。
有時候,一個響亮的綽號極可能蓋過其真姓大名,比如《水滸傳》中的許多人物。
比較常見、也是較為通俗的綽號,有『母老虎』『母夜叉』『鐵公雞』這些含有貶義的;也有『神算子』『小諸葛』『萬人迷』這種語帶褒揚的。
因綽號的特殊性,基本都是非褒即貶,極少有中性的。
正因如此,我們通過綽號,基本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高下了。
因受評書或武俠小說影響,我們對處江湖之遠的豪俠們的綽號往往比較熟悉,而對居廟堂之高的官員綽號相對陌生,其實,通過他們的綽號不僅能見性格人品,更能看到其官德之高下。
漢代的劉寵,歷任縣令、太守、太尉等要職。
任會稽太守,郡內太平,政績顯著,因而被提升為將作大匠。
臨行前,郡內六位白發老翁,為表民意,均出一百文錢相送,不收下就不讓劉寵離開。
劉寵無奈,隻能收了每人一文錢,留下『一錢太守』的美名。
北魏元慶智,性貪鄙,作太尉主簿時,事情無論大小,總要先得賄賂,然後再處理,十來個錢、或者二十來個錢都收,被人稱為『十錢主簿』。
兩個綽號看似差不多,然為人為官,高下立判。
古時,人們多以『青天』來贊譽那些廉潔奉公、愛護百姓的官員,如包拯被稱為『包青天』,海瑞被叫作『海青天』。
除了『青天』,還有不少表示贊頌、崇敬的綽號——後漢楊震,任東萊太守,路經昌邑縣,此縣縣令王密曾是楊震舉薦的秀才。
王密得知楊震途經此地,便去拜見楊震。
夜間,王密以十金相贈。
楊震不解地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
』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厲聲斥責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地退出。
楊震因此事而被後人稱為『四知先生』,名聞天下。
明代范景文,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要職,位尊權重,卻清正廉明。
當時,許多親朋好友常登門相求辦事,均被范景文一一謝絕。
為表自己的清廉之心並杜絕親朋好友的請托,范景文特意在衙門堂鼓邊放置了一塊牌子,上書『不受囑,不受饋』六個大字,並放出話:『要是有人違犯,莫怪翻臉無情』,范景文的做法讓老百姓交口稱贊,大家尊稱他為『二不公』『二不尚書』。
後來,有正直之人以范景文的勤政廉政為內容撰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不受囑,不受饋,心底無私可放手』,下聯是:『勤為國,勤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清官有綽號,貪官也『絕不示弱』,除了前面談到的『十錢主簿』,還有——南朝梁魚泓做過南譙、竟陵、新興、永寧等地太守,他經常對人說:『我當一郡太守,要搞他個四盡:水中魚蟹盡,山中麋鹿盡,田中米谷盡,村裡百姓盡』百姓惡其貪,稱之為『四盡太守』;唐時,有個侍禦史名叫嚴升期,特別愛吃牛肉。
巡查時,他所到州縣烹宰的牛便極多。
他是一個貪官,問題不論大小,只要交納金銀,就一概不予追究。
此人所到之處,金銀價格暴漲。
時人譏諷其為『金牛禦史』;唐文宗時,裴顏祺官拜翰林學士。
當時翰林院有個規定:日光照到甬道之第五塊磚時上朝。
裴顏祺性懶,總是等到日光照到第八塊磚時才到,人稱『八磚學士』,謂其經常遲到;五代時後唐的馬胤孫是個不通世務的書呆子。
他身居相位,卻從不敢決斷政事,朝政任人擺佈。
馬胤孫上朝不開口議論,不開印辦事,在家不開門接見士大夫,時人譏稱其為『三不開宰相』;南宋寧宗時,李汝翼任九江元帥,此人貪欲十足,連營中最窮的士兵也不放過,規定他們每天交一雙草鞋給他。
士兵們私下稱其為『李草鞋』;明末崇禎時,右僉都禦史、湖廣巡撫宋一鶴善於討好上級。
到任後照例要持名帖參見上司。
當他得知上司楊嗣昌的父親大名為鶴時,便在名帖上把自己的署名改做『一鳥』,以示避諱、尊重,時人稱其『鳥巡撫』。
官員的一言一行,都被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勤政愛民、清正廉潔的好官、清官,人們以雅號相贈,反之,隻能獲得諢號、惡名。
本版插圖王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