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從海上來
椒人興學,始於宋初。
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之六·學校志·學宮》『宋初置學於縣南一百五十步,崇寧四年《1105》,縣令王俞卜地於縣之東隅』『明正德七年《1512》,提學禦史黃如金命令潘倧遷於襄河北』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之九·名宦志·知縣》載『宋代王俞:建學宮於東南隅,襄水之側,為屋六十五楹,爽塏博衍』『明代潘倧:遷學宮於白雲庵,規制巍然』明泰昌《全椒縣志·卷之一·建置志·黌宮》對古代學宮的遷移、佈置有詳細描述,有興趣的可參閱。
學宮佈置也可參考本文附圖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首·學宮學校合圖》。
明泰昌《全椒縣志·卷之一·學校志·書院》載『望陽書院:椒原有‘南譙’、‘大觀’二書院,廢學不講,而院亦幾夷於民居。
……道臣嗜道有年,忻成盛舉,構書院學宮之左,……堂成,而周公額曰‘望陽書院’』『大觀書院:萬歷丁未《1607》,通學諸生並鄉官貢監鄉民為職方楊沖所建』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七·學校志·書院》載『望陽書院:在學宮東,明嘉靖間《1522-1566》就樊公祠故址改建』
據此可知,全椒古代學宮變換了三個位置,參照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首·城廂圖》《參見下圖一。
此圖中『文廟』即為學宮、『縣立中學』為以前的襄水書院》,最終落座於襄河北岸望陽書院的西邊《參見下圖二》。
望陽書院的東邊有國光樓《學宮附屬建築,原名『尊經閣』,建於明隆慶六年,清嘉慶年間改名『奎光樓』,辛亥革命後又改為『國光樓』》。
學宮與望陽書院雖然相鄰,卻並非同一個機構。
關於望陽書院的建成時間,按上述邑志記載有兩種說法。
明泰昌縣志明確望陽書院建於南譙書院和大觀書院之後。
但民國九年縣志記載為明嘉靖年間,而大觀書院建於明萬歷丁未《1607》,建在大觀書院之前,這顯然是記載有誤。
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之十五·藝文志《四》·記·望陽書院》『椒孝廉金生九陛、魯生國俊及庠彥若而人從餘遊,歸謀諸令君。
令君毅然以興起後學為己任,構書院於黌宮左隅,局徒求友,予嘉厥志,已題額為‘望陽書院’矣』『令君楊氏,名道臣,溫陵人。
有為如是,是亦聖人之徒也』可見望陽書院的創建與當時的全椒知縣楊道臣和邑人金九陛有關。
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九·職官志·名宦·楊道臣》『福建晉江人,萬歷末由舉人任』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之七·選舉志·鄉舉·金九陛》『萬歷乙卯《1579年》中式,崇禎庚辰《1628年》會副』由此推論:望陽書院建造年代應在南譙書院和大觀書院《明萬歷三十五年》之後的明萬歷末年,即萬歷四十七年《1619》左右。
詳情請參閱本人著《古椒新考》之『文脈相傳在筆峰』篇。
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之六·學校志·書院》載『望陽書院:今改為朱文公祠』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七·學校志·書院》載『望陽書院:清康熙間,改為朱文公祠。
乾隆間,復改為襄水書院,邑人王廷諍題額。
……光緒二年,薛時雨捐錢二千串。
提出一千串重建書院、講堂五楹大門,屋宇一重。
其一千串存店生息,酌改章程,為生童膏火。
……今改縣立中學校』
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七·學校志·學校》載『縣立中學校:就襄水書院改設。
自光緒二十七年詔開學堂,旋由薛葆梿、邱景章、葉堯階籌款,稟準抽提鹽厘票費合原有之書院田租及賓興等款,約得銀幣三千元,於二十八年《1902》創辦中學,公推汪鴻海為監督,學生二班,並附設高等小學一班。
三十年《1904》遵改官立高等小學校,推王福銓為堂長,學生二班,畢業兩次。
民國元年《1912》,邑人士復規畫中學,呈準達部定名為‘全椒縣縣立中學校’,公推邱景章為校長,學生三班,畢業兩次。
嗣推張德霈為校長接辦,學生三班。
近推汪文鼎為校長,學生三班,畢業兩次』由此可知,縣立中學校的前身為襄水書院,薛葆梿、邱景章、葉堯階為主要發起創辦人。
其中薛葆梿為薛暄黍之子,薛春黎嗣子,薛時雨侄子,清光緒壬午《1882》舉人《有關薛時雨、薛葆梿的情況請參閱邑志或本人《薛時雨詩詞楹聯選註》》。
汪鴻海為清光緒己卯《1879》舉人。
王福銓為清宣統己酉《1909》歲貢。
邱景章為清光緒甲辰《1904》進士。
張德霈為請同治甲戌《1874》進士。
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十·人物志一·文苑》有薛葆梿、汪鴻海、邱景章等人的傳記,可參閱。
結合民國九年《全椒縣志·卷首·學宮學校合圖》《參見下圖》,縣立中學校創辦時,全椒古代學宮依然存在,雖然兩者緊密相關,但還是兩塊地方、兩個機構。
1988版《全椒縣志·第二十六章教育·中學教育》載『全椒中學的前身是全椒縣立中學堂,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全椒中學於民國十四年《1925》遵令改名為‘全椒縣立初級中學校’;民國三十六年《1947》增設高中部,改名為‘全椒縣立中學校’;1949年元月全椒解放,高中部被撤銷,改名為‘全椒縣初級中學’;1958年,根據省人民政府指示,增設兩個高中班,改名‘安徽省全椒中學’』
清康熙《全椒縣志·卷之六·學校志》言『椒學,舊在縣治之南,後遷於東,文筆峰拱於前,襄水左右瀠洄若帶,形家謂為最吉,自是而人文蔚興焉』全椒中學可謂風水寶地,培養了一代一代的社會棟梁之才。
綜上所述,全椒中學的前身為襄水書院《原名為建於明萬歷末年的『望陽書院』》,說前身是全椒縣立中學堂也可,但說前身是全椒古代學宮不太妥當。
全椒中學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於民國元年《1912》起名『全椒縣縣立中學校』,邱景章為主要發起創辦人之一,並為首任校長。
全椒縣縣立中學校先後改名『全椒縣立初級中學校』、『全椒縣立中學校』、『全椒縣初級中學』,最終於1958年定名為『安徽省全椒中學』。
隨著歲月變遷,荒廢的全椒古代學宮故址和幸存的國光樓並入全椒中學范圍。
全椒中學也於2009年8月整體搬遷至城南新區,原國光樓旁老校區移交給全椒第三中學。
為便於讀者對全椒中學的相關歷史和來歷一目了然,綜合上述史料,簡要列表如下:
今年恰逢全椒中學雙甲重開、百廿之慶。
鑒於目前網絡上有關全椒中學來歷的說法多樣、莫衷一是,請讀者注意甄別。
尤其是官方《包括學校》有關慶典活動宣傳時更需尊重史實,避免以訛傳訛,做到以正視聽。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謬誤之處,還請方家斧正!
【參考文獻】
①全椒縣志[M].明,泰昌.
②全椒縣志[M].清,康熙.
③全椒縣志[M].民國九年.
④全椒縣志[M].1988年.
椒陵後學呂春海撰於壬寅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