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為什麼不能偽造,憑借虎符真的可以調動軍隊嗎?《網路歷史》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戰國和秦漢兩代。

從出土文物看,東周時期有鎏金虎符,戰國以後虎符一般由青銅制成。

虎符是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一共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叫將符,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叫君符,兩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對應,就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隻有同為一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調兵遣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這也是『符合』二字的來歷。

如果需要出兵打仗了,那麼皇帝會把將符給領兵出征的將領,而另一半則在皇帝手中。

如果皇帝在軍事上有什麼變動了,就讓人帶著這個一半的虎符到將領那兒去,兩塊虎符如果能嚴絲合縫地合上,那虎符就是真的,隨之傳達的命令也就是有效的。

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之戰兵敗之後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令趙雲奪取南郡,並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讓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

諸葛亮憑借著這一小小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兩座城池,由此可見虎符的重要性。

那古人為何不能偽造虎符呢?

那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時候需要虎符,以及偽造虎符的成本如何。

據史料記載,虎符是調兵遣將用的,其實這話說得不精準。

至少在秦朝,虎符隻是調動將帥用的,而他們手下的小將領們,其實隻是遠遠看下看虎符,一般是不會去驗證其真偽的。

至於那些最底層的兵,對他們來說,只要聽從上級的命令就行。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人想偽造虎符,那就真的很容易麼?

據記載,虎符在制造時,其尺寸是嚴格保密的,如果你不知道確切的數據,就算造出來了,也合不上啊,到時候反而引來殺身之禍。

而且在兩半虎符的接縫處往往有特殊的文字,這是一種防偽標志。

還有更要命的,在唐朝時,每支部隊都有屬於自己的『虎』符。

換句話說,你就算偽造出了一個『虎』符,那也隻能調動一支部隊,有何用處?

所以虎符應該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

戰國後期的秦國杜虎符上的四十個小篆說明了虎符的作用和限制。

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雖毋會符行殹,大致意思是說,調兵之符,右半存於君王處,左半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凡調兵超過五十人,杜地將軍的左符須與君王的右符契合並勘驗無誤,才能行動;但如果遇到需點燃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必合驗兵符即可行動。

虎符在秦漢時期是使用的巔峰時期,到了隋朝改用麟符,唐朝因為先祖叫李虎的原因,改用魚符,龜符,兔符。

再往後都是用令牌之類的物件,虎符之類的兵符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