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冷兵器打仗最講究的就是兵法陣型。《網路歷史》

中國古代冷兵器打仗最講究的就是兵法陣型,說白了,就是大平原作戰時,陣型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前進方位不變,最大的真理就是排兵佈陣,舉起武器,往前沖,沖的時候陣型不能亂,雙方誰先亂了,就等著被另一方單方面屠殺吧。

中國目前為止還沒見到過真正的古代戰爭片。

就算場面大,穿著鎧甲飛踹或者使出無甲俠客才能使出的劍技也是讓人無力吐槽。

前些年的赤壁在裝備上盡量還原了,戰法上也有進步,但陣型那個太假了。

再往前就是投名狀還不錯。

像英雄那種紗衣女子一把單劍把重甲兵兵團連人帶盾一塊砍真是醉了。

諸葛亮的八卦陣是典型的組合方陣,單個方陣之間留有較大的間隙,騎兵馬匹沖陣,會自然的避開方陣前面的長矛而進入到方陣之間的間隙,陣型一旦轉動,陷入陣中的敵人四面八方都受到攻擊,非常厲害。

雙八卦更厲害,間隙可以根據對手的兵種,數量變化,始終保持局部以多打少。

三國演義最扯淡 兩軍對陣變成了兩個將軍單挑! 比如關二爺上去把敵方將軍頭砍了 就贏了 !羅馬三列陣就能說明列是什麼,第一列是青年兵,第二列是壯年兵,第三列為後備兵,每列十個中隊,十個中隊之間的間隙後方,是後一列中隊所在的位置,各列前進、撤退時,都可以從間隙間實施。

各中隊又排成幾列,投矛時,幾列一起投,才能達到密集殺傷的效果,而不是精確瞄準攻擊。

這不是直瞄射擊的火槍和弩,不需要第一列給第二列讓路。

一列一列投矛即降低了密度,又減少了攻擊敵人的投射次數。

一起投,各列不用等別人,投完一次,馬上可以投第二次,否則敵人沖到面前了,還投個屁。

三列輪流投一次,人家一齊投的,各列都可投三次,這樣攻擊才更強。

走走腦子,別生搬硬套。

不管哪個朝代,步兵一直是主力,弓弩的生產需要時間,往往比長槍戰戈花費大許多,騎兵就更不用說了,養馬就夠難了,一匹合格的戰馬更是難上難,步兵的兩軍對壘其實可用陣法不多,長途急行軍和駐紮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為將帥者之時。

中國古代士兵的主戰搏鬥兵器一直是戈,裝備數量比矛還多。

戈在對付盾牌、長矛、重裝騎兵、雲梯時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後來出現了專門對付戈的一種兵器――鉤鑲,才使戈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散兵線和三三制才是王道,至於方陣屬於密集型自殺從古至今都是如此,要不也不會有火燒藤甲兵和赤壁之戰的火燒連營。

最愛看勇敢的心英格蘭騎兵沖陣那個片段!雖說人數不多但鏡頭給的好很震撼!《配樂也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記得當時手攥拳隨著鏡頭的切換推進越攥越緊《鏡頭是在騎兵和防守方步兵之間切換》!最後沖陣騎兵大喝一聲長槍放平前指時身體不由得抖了一下,後來買了好多冷兵器時代的盤看,都沒那種感覺。

中國人被評書演義古裝劇禍害了,古代打仗根本沒有將軍單挑、士兵在旁邊搖旗吶喊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