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分享一些黨史相關知識。《網路歷史》

最近聽了一節課,其中有些觀點不錯,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也不一定全對,僅供大家參考。

有個觀點:

理論是研究規律的,一個人為啥會犯錯誤,因為違反了人性的規律,一個政黨為啥會犯錯誤,違反了社會運行規律。

比如,認識不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的國情,相對應的錯誤,就是大躍進。

大家可以套用這個理論,去想一些人和事,挺有意思的。

歷史認知的推遲效應:

比如,中國在1840年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26年才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概念,整整推遲了86年,學界稱之為歷史認知的推遲效應。

為什麼巴黎公社之後,歐洲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巴黎公社的革命?

因為資本家認識到,當壓榨工人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改善工人的生活。

所以,歐洲的這種現象,並不能說明馬克思的觀點是錯誤的,反倒證明,馬克思的觀點無比正確。

是否允許農民入黨的問題:

在革命時期有人認為,農民不屬於無產階級,是私有階級,因此是不能入黨的。

但是教員認為農民可以入黨,重要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

馬克思和列寧都強調的是組織建黨,教員強調思想建黨。

根據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創新舉措延安整風。

農民入黨決定了中共政權基礎就是工農聯盟,和蘇共有明顯的不同。

根據地的名字:

以前的時候沒有注意,後來發現,什麼陜甘寧、晉察冀、鄂豫皖、為啥都是三個字,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三省交界處敵人實力薄弱,容易發展。

矛盾:

斯大林認為,蘇聯沒有矛盾,那麼,沒有矛盾的情況下怎麼發展,斯大林認為,蘇聯的發展是不斷清洗黨內不純凈分子,後來發展成大清洗,由此導致蘇聯體制僵硬,黨內沒有民主。

教員就不這麼認為,中國是有矛盾的。

以人為本:

這個觀念提出來的時候,有人問為啥不是以民為本。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於民的界定來說,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