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李邑詆毀班超,受皇帝痛斥
【原文】
帝拜班超為將兵長史,以徐幹為軍司馬,別遣衛候李邑護送烏孫使者。
邑到於窴,值龜茲攻疏勒,恐懼不敢前,因上書陳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毀超:『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顧心』超聞之嘆曰:『身非曾參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遂去其妻。
帝知超忠,乃切責邑曰:『縱超擁愛妻,抱愛子,思歸之士千餘人,何能盡與超同心乎!』令邑詣超受節度,詔:『若邑任在外者,便留與從事』超即遣邑將烏孫侍子還京師。
徐幹謂超曰:『邑前親毀君,欲敗西域,今何不緣詔書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
』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毀超,故今遣之。
內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譯文】
皇帝拜班超為將兵長史《大將軍下設長史、司馬,不設將軍,直接由長史將兵,就是將兵長史》,以徐幹為軍司馬,另外派遣衛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回國。
李邑到了於闐,正趕上龜茲攻打疏勒,李邑恐懼,不敢繼續前行,於是上書陳述西域之功不可成,還大肆詆毀班超,說他『擁愛妻,抱愛子,於外國享樂,無思念中原之心』。
班超聽說後嘆息說:『我不是曾參,卻有曾參遇到的三次讒言,恐怕我也要被朝廷懷疑吧!』於是班超把妻子休了。
皇帝知道班超的忠誠,痛斥李邑說:『縱然班超擁愛妻,抱愛子,那還有思歸的將士一千餘人呢?
他們怎麼又跟班超同心同德呢?
』
進而下令李邑到班超處報到,歸班超節制,下詔給班超說:『如果李邑適合在外工作,就留他在你那裡任職』班超即刻派李邑護送烏孫侍子回京師。
徐幹對班超說:『李邑之前詆毀您,還試圖敗壞西域的事業,為什麼不順著皇上詔書的意思,把他留在西域,另外派人執行回國的任務呢?
』
班超說:『此言差矣!正因為李邑詆毀我,我才派他回去。
只要自己無愧於心,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麼!如果我為了自己稱心快意,就把他留在西域,那反而不是忠臣了』
【學以致用】
01,曾參他媽遇到的三次讒言
與曾參同名的人殺人,有個人跑去跟他媽媽說曾參殺人了,他媽不信;第二個人又去說,他媽還是不信;第三個人去說,他媽翻墻逃跑了
三人成虎就是這樣來的
這個現象,換作一般人都很難頂得住。
到了現在也同樣有這種現象
如何來打破這個現象呢?
還得從『源頭』入手
就是班超所講的,
『內省不疚』
如果我們遇到了詆毀,或者謠言時候,怎麼辦?
國家出臺了一個反詐APP,這是從技術層面,從外來保護的層面來破除被欺騙, 但這些都是外圍的
還有一個主觀的因素,要看自身
前段時間也每天收到詐騙電話,反詐APP也緊跟著來了短信
我的做法就是,
第1,不是正常手機號碼開頭的,或者不是熟悉的手機號碼,不接聽
不會給對方有聊上語音的機會
第2,就算是手機號碼,如果不是備註的,是陌生的,我一般習慣於在微信查了後,覺得有必要再回過去,也不用擔心會錯過重要信息, 重要人員來信,電話沒接到,短信會有的
第3,自己本身不想薅別人的羊毛,不貪便宜
所以,關於註冊什麼平臺送什麼,什麼理財金融,退款之類的,絕對不碰,與對方多說一個字都是浪費
從中醫內經的思維來看,人的一生中,認識的重要人士越少越好,鏈接的人越多,就越消耗心神,
至於業務上的客戶,重要的是你所在的專業,平臺與服務給到客戶價值,他會因為你的價值買單,不會因為你的關心買單,關心僅僅是方案的增值部分
所以,自己這邊沒什麼毛病了,騙子就沒有機會了, 謠言也用去理會,至於親人這邊的信息,自己去找到多人,多方進行信息驗證,不要急著處理, 就算真的遇到事情了,也得一步步來。
02,班超說,只要自己無愧於心,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麼。
這句話是說給身邊人聽的,在行為上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很擔心憂慮的,不然也不會把自己親愛的老婆給休了
紙老虎是對普通戰士說的,戰略上要藐視
真老虎,這是對內部高管說的,戰術上要重視
『把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就夠了,何必在意其他人的做法』 這是領導要宣示的價值觀
為了不讓家人出現災禍,行動上要積極主動
不這麼做,萬一遇到個昏庸的皇帝怎麼辦?
畢竟大軍在外,遠離京師,老大也怕你有二心吶
這段裡面,難得的是,班超沒有報復心理,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1,李邑是小人,班超是知道的,報復小人《或者比自己地位低,又沒有給你造成致命傷害的人》,這種事上不了臺面,也很麻煩,會遭到小人的怨毒,以及下一次他的報復,除非,要麼直接幹掉他,要麼就像班超這樣,拉開距離
2,皇帝隻是讓班超節制一下他,並沒有讓班超殺他,所以班超的做法就很好,還能起到往上宣傳的作用
徐幹問班超的對話能夠被史書記錄下來,就說明,這段話一定被傳出去了,能傳出去就能傳到皇帝的耳朵裡面。
03, 張居正在對『內省不疚』有段很好的解釋,這裡引述一下做結尾
他說:『凡人涵養未純,識見未定,禍福利害皆能動其心。
所以還沒遇到事的時候呢,就多疑慮;遇到事的時候呢,又多畏縮,這就是憂懼之所生。
而君子平時為人,光明正大,無一事不可對人言,無一念不可與天知,內心省察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內疚。
所以其理足以勝私,氣足以配道義。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什麼意外災禍,那也就安然接受命運,所以有什麼憂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