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這個稱呼源自這個朝代,漲知識了。《網路歷史》

『父親』、『母親』的稱謂至今還有人這樣稱呼雙親,多數出現於我們的前輩口中,特別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人。

那麼究竟是誰最先開始使用『爸爸』『媽媽』來稱呼雙親的?

根據史料《廣雅·釋親》記載,『爸,父也』,『媽,母也』。

這部著作是最有說服力的,這部著作源自三國中期,以此來看三國時期就有稱呼『爸』『媽』的詞,應該是最早了。

『父』這個字是如何由來的?

又怎麼將『父』字定義為『父親』的呢?

這個字來源於甲骨文,雖然甲骨文和後期的象形文字有一定的區別,無論怎樣演變都離不開形,所以甲骨文和金文都算是象形文字。

在甲骨文時期是沒有『父』這個字的,但是有『斧』字,一人手持斧頭象征著力量、象征著權力和威嚴。

『父』字就是由『斧』字演化而來的,因為自幼『父親』便是自己的守護神,父親才是我們心中最偉大的,最值得尊敬的人。

與父親相同輩分的人也稱為『父』,例如『姑父』『姨父』等。

『父』字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派高粱候酈食其遊說各國歸順,出使西域的當然也是他,酈食其天生一副三寸不爛之舌對於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的歸順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西域歸順以後由於沒有國界的歧視,西域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開始了大規模的內遷,例如大宛族、大月氏族、小月氏族等。

西域民族所指的就是蒙古,當時蒙古發生了數年以來的大旱災千裡的赤地寸草不生,這些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無法生存才導致了大規模內遷。

酈食其勸其歸順的時候就稱贊內地物阜民豐風調雨順,這也是導致大規模內遷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麼西域遷入和『爸』『媽』雙親的稱謂有什麼聯系呢?

實際上關系非常地大,因為少數民族在稱呼父母的時候發音是不同的,比如稱呼『父親』為『阿佈』,稱呼『母親』為『阿瑪』這種諧音被漢朝內地人效仿衍生出『爸爸』和『媽媽』這兩個詞匯的。

中華民族詞匯博大精深相當難以理解,其中還有一個稱呼叫『爺』,許多人以為『爺』就是祖父的稱謂,實際上並不是我們現在口中的『爺爺』。

我們現代父子之間被別人稱為『爺倆』這個詞指的就是爸爸和自己,特別是在中國北方這個詞匯的應用還是非常地廣泛。

還有大伯這個稱謂,在北方被稱作『大爺』南方則稱為『大爹』。

意思就是和自己爸爸輩分相同但比自己爸爸年長的稱為『大爺』,主要用作於爸爸的親哥哥。

到了宋朝才將『爺』這個字的意義徹底轉變,在宋朝『爺』指的就是祖父。

到現在字意還在繼續演變,乃至很多的網絡詞匯,其結果也是在逐步簡化更利於人們學習和記憶。

例如幾個月的嬰兒,最早教他們學習的就是『爸爸』和『媽媽』,吐納之間很容易就學會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了,其結果也是利於學習而被人們廣泛使用。

曾經看過一部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就用到了『爸爸』這兩個字,瞬間就覺得頭皮發麻。

不斷疑問『爸爸』這個詞匯究竟來源於哪個時期呢?

十分不解,所以才費盡心機地各處找資料查閱。

綜合以上所述,『爸爸』這組詞是源自漢朝全國人民的綜合體才演變出漢字『爸爸』,和這個稱呼的。

個地方都有本地的方言,你所在的方言是怎樣稱呼『爸爸』的呢?

歡迎留言,希望各位同僚共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