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
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
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豎方形,高273厘米,寬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明萬歷初年在陜西省郃縣舊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內容為王敞記述曹全生平。
此碑是漢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
其結體,筆法都已達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清萬經評此碑:『秀美生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曹全碑》是目前中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作品之一。
該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漢隸中此碑獨樹一幟,是保存漢代隸書字數較多的一通碑刻,自己娟秀清麗,結體扁平勻稱,舒展超逸,風致翩翩,筆畫正行,長短兼備,與《乙瑛》、《禮器》同屬秀逸類,但神采華麗秀美飛動,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態,實為漢隸中的奇葩。
其波磔之法與《石門頌》有異曲同工之妙。
它以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於世,因此歷來為書家所重。
《曹全碑》系晉王敞等紀念曹全功績而立。
王敏、王畢等立石。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出生於敦煌名門望族,以戎馬軍功名揚河西邊陲。
然而不幸的是,正當曹全春風得意之時,卻因政治勢力之間的殘酷鬥爭而含冤入獄七年之久。
直到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三月,黃巾起義橫掃中原,危在旦夕的朝廷無奈之下大赦天下,曹全才得以出獄,並被朝廷委任為酒泉祿福長,率兵鎮壓起義軍』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專家說,為了追回失去的光陰,實現『兼濟天下』的宏大理想,曹全擔任『合陽令』,對黃巾起義軍實施了殘酷的武裝鎮壓。
曹全的這一舉動以及其在位期間廉政愛民的崇高威望,使得合陽57名郡、縣官吏在王畢、王歷、秦尚等人的號召下,感恩戴德,同心合力在合陽故城《今合陽縣城東20公裡處伏六鄉和陽村附近》,為曹全豎起了這座不朽的豐碑。
《曹全碑》碑文除了記載東漢末年曹全鎮壓黃巾起義的事件,還記載了張角領導農民起義波及陜西的情況,反映了當時農民軍的聲勢和合陽縣郭家起義等情況,為研究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鬥爭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說起《曹全碑》的曲折故事,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叫行知省的人。
抗日戰爭期間,西安、合陽等地屢遭空襲,曾經有一次,合陽遭到六架敵機輪番轟炸,死傷民眾多達57人。
在這個關鍵時刻,陜西省政府暨教育廳等有關單位為保護文物,曾嚴令各縣采取措施。
合陽縣政府接到命令後,立即責成該縣北護難村拓印碑石的工人行知省等人,在合陽文廟內就地用土構築窯洞,維護《曹全碑》。
為了保守秘密,嚴防漢奸破壞,行知省和同仁放出風聲,假稱『《曹全碑》已奉命運到省城』。
從1939年到1944年,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曹全碑》能一次次地躲過敵機的狂轟濫炸,安然無恙,這與行知省的悉心保護是分不開的。
1956年,西安碑林博物館派來工人,將藏在合陽文廟夯土墻內的《曹全碑》挖出,用卡車運回碑林收藏。
《曹全碑》及其審美特征粗析
隸書始於秦而興於漢,尤其到了東漢,碑刻最為發達,留下了不少書法藝術的精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說是隸書發展中技法最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寬一百二十三厘米,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
碑陽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陰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
此碑無額,明萬歷初年出土於陜西郃陽莘裡村,現存於陜西西安碑林。
清康熙十一年後,碑身出現裂痕。
從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跡保存較為完好,雖不免少有風損,但字形輪廓及筆畫的起訖用筆都仍清晰,這無疑為後人臨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作為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歷代學人及書法評論家的心目中地位較高。
清孫承澤贊譽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乃『漢石中之寶也』。
萬經平其曰:『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南海康有為先生則認為其與《孔宙碑》為『一家眷屬』,『皆以風神逸宕勝』。
徐樹鈞在其《寶鴨齋題跋》中稱其碑陰書法『神味淵雋,尤耐玩賞』。
從前人諸多評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曹全碑》最顯著的審美特征是典雅逸靜。
與其同時代粗拙的漢碑相比,《曹全碑》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極高的修養,其個性不激不勵,中正平和,既符合規范,又飄然逸出,與《張遷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樸的碑風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曹全碑》碑陽釋文:
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蓋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勛,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於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孫遷於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佈,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及其從攻,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裡,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率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湧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遺,且二百萬,悉以簿官,遷右夫風槐裡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網,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並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於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俊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米粟,賜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襁負,反者如雲,輯治廧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災害,退於戊亥閑,興造城郭,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幹時,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其辭曰:懿明後,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佈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裡,感孔懷,赴喪紀,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曹全碑》碑陰釋文:
處士河東皮氏岐茂孝才二百縣三老商量伯祺五百 鄉三老司馬集仲裳五百 徵傳士李儒文優五百 故門下祭酒姚之辛卿五百故門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門下議掾王畢世異千故督郵李諲伯嗣五百 故督郵楊動子豪千 故將軍令史董溥建禮三百 故郡曹史守丞馬訪子謀故郡曹史丞楊榮長孳 故鄉嗇夫曼駿安雲故功曹任午子流 故功曹曹屯定吉 故功曹王河孔達 故功曹王吉子僑 故功曹王時孔良五百 故功曹王獻子上故功曹秦尚孔都 故功曹王衡道興故功曹楊休當女五百 故功曹王衍文珪 故功曹秦杼漢都千 璉 故功曹王詡子弘 故功曹杜安元進 元 孔宣萌仲謀 故郵書掾姚閔升臺故市掾王尊文熹 故市掾杜靖彥淵 故主簿鄧化孔彥 故門賊曹王翊長河 故市掾王理建和 故市掾成播曼舉故市掾楊則孔則 故市掾程璜孔休故市掾扈安子安千 故市掾高頁顯和千 故市掾王?
季晦千 故門下史秦 靜先 起 故賊曹史王授文博故金曹史精暢文亮 故集曹史柯相文舉千故賊曹史趙福文祉 故法曹史王敢文國 故塞曹史杜苗幼始 故塞曹史吳產孔才五百 □□部掾趙炅文高 □□曹史高廉□吉千義士河東安邑劉政元方千 義士侯褒文憲五百 義士潁川臧就元就五百義士安平祈博季長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