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一詞的本意是指法度;標準等,也比喻事物在動態中維持平衡的狀態。
本期我們不是談物理問題,我們來聊一聊權衡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意義。
話說,古時候趙國一戶人家患鼠害,就到中山國去借貓,貓很會捉老鼠,但也喜歡吃雞。
不久老鼠沒了,雞也吃光了。
他的兒子認為貓是個禍害,對父親說:『把它除掉吧』父親說:『我們的禍患是家裡有鼠,不是沒有雞。
老鼠偷吃糧食,咬爛衣物,這樣下去我們要挨餓受凍,比沒有雞更糟!沒有雞,隻不過不吃雞肉,不會挨餓受凍。
古語雲:『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意思是說,做事要權衡利弊,首選利重害輕。
大清的風流帝王乾隆帝和寵臣和珅,那是眾多影視劇的常客啦,大貪官,大奸臣和珅同志那可是家喻戶曉的。
對於那些沉浸在影視劇情節當中的我們,不免要問的是:和珅這樣一個大貪官,大奸臣,難道你乾隆不知道嗎?
是呀,不知道嗎,呵呵,對於如此聰明的乾隆帝來說怎麼會不知道呢!
我們來看看乾隆帝對和珅的評價:和珅承訓書諭,兼通清漢。
旁午軍書,唯明切斷。
平薩拉爾,亦曾督戰。
賜爵勵忠,竟成國幹。
於清文、漢文、蒙古、西番《藏文》頗通大意。
去歲用兵之際,所有指示機宜,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並兼用蒙古、西番字。
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唯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勤勞書旨,見稱能事。
由此可見,不是乾隆帝昏庸,那是權衡之後的不得啦!
被譽為明朝六奸之一的嚴嵩,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63歲拜相入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
《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那麼他的主子明朝實際掌權時間最長且最聰明的的皇帝明世宗,即帝嘉靖帝不知道嗎,非也非也,究其原因依然是權衡後的結果啦!
正所謂:成熟就是你越來越能接受現實,而不是越來越現實。
不是你能用很多大道理去開導別人,而是你能說服自己去理解身邊的人和事。
權衡
軒轅哥
伶牙俐齒耳目聰,
文韜武略藏心中。
兩權兩害取輕重,
人生難得是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