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影視劇中,有人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是真的嗎?《網路歷史》

應該說國內絕大多數古裝劇都不考究,但在一箭能不能把人殺死的問題上,答案肯定是『Yes』。

雖然僅靠一支弓箭就要射殺敵人,實在費神費力還需要點運氣。

但不是完全沒有可能,而且在歷史中也確實存在被一箭射死的例子。

其實能不能被一箭射死主要考慮四個因素:射手的力度、射擊位置、是否有鎧甲保護和被攻擊者的運氣。

在這四個因素中,運氣甚至是最重要的,至於為什麼,我們按下不表,後面詳細探討,先說一下弓箭一擊便射死人的兩種常見情況。

第一種情況當然就是當場斃命,如果單靠弓箭就能把一個身穿裝備的士兵直接射殺,射擊者肯定是三位一體的幸運兒,射擊力度夠大、位置刁鉆、外加運氣爆棚才能完成這一壯舉。

古代冷兵器時期打仗,士兵都會身穿鎧甲,雖然普通士兵的鎧甲沒有想象中厚實,但面對遠距離射擊,還是有一定幾率可以擋住弓箭的傷害。

可就算身穿鎧甲,為了行動方便,身體總有軟肋暴露,比如腰部或臉部,而這兩個地方恰恰都非常脆弱,很容易被一擊斃命。

明朝曾經有一位名叫趙德勝的名將,在敵軍攻擊到城下時,這位趙德勝將軍作為守軍在城樓上指揮,但飛來『橫箭』一枚,直接擊中腰部,當場斃命,享年39歲。

趙德勝作為指揮,身穿的鎧甲一定是防護措施做得非常到位的那種,但依舊在腰部露出軟肋,運氣太差被射中腰椎,結果當場死亡。

腰椎附近有無數條神經,一旦被金屬箭頭射中,輕則半身不遂,重則直接死亡。

另外,士兵的臉部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不要小看臉部暴露的問題,三國時期的關羽就曾被龐德在腦門來了一箭,好在射在頭盔上,不然關二哥就一命嗚呼了。

八旗兵就曾被明軍形容為『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

第二種情況就是一箭射在身上,雖然當場沒有斃命,但過了一段時間因病或者因傷死亡,這種情況也應該算在『一箭斃命』的統計中。

由於弓箭的箭頭多是金屬所制《如:青銅、鐵》,當時沒有那麼好的防銹技術《也沒有必要防銹》,所以打仗時容易看到一些『破傷風箭頭』,通過名字就能想象出一些端倪。

一眼望去,箭頭佈滿銹跡,這一箭射在身上,哪怕沒破皮,都感覺九死一生。

實際戰鬥中,在那個面對破傷風或傷口發炎無從下手的年代,一旦出現上述問題,戰場上基本就是落得等死的下場。

另外,弓箭的力度非常之大,只要距離不是非常遠,一箭射入骨頭輕松至極,雖然當時沒有威脅到生命,但光是疼痛和流血也夠當事人喝一壺,在麻醉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基本也是淪為生不如死的境地。

最後一種情況當然就是有人在箭頭塗了毒藥,就算隻是擦傷,也有死亡的風險,隻不過這種情況在那個打仗都要約時間的年代,的確令人不齒。

以上兩種情況基本都能算作『一擊斃命』的范疇,至於被射中喪失戰鬥力,比如張獻忠曾經被射中額頭,但最終並不是因為箭傷而死,我們當然不能算到統計數據中。

接下來就聊聊為什麼相比射擊者的力道、運氣,其實被攻擊者的運氣最為重要,答案很簡單,單根弓箭的殺傷力有限。

剛才聊了這麼多一擊斃命的情況,但在現實打仗時,由於士兵大面積穿戴鎧甲,而且使用弓箭都是遠距離的,所以真正遇到一箭被射死的情況並不多。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常被用作兩種用途。

一個是令敵方喪失戰鬥力,僅此而已,並不指望依靠弓箭直接將對方射殺,畢竟都身穿盔甲。

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具備戰略目的,像《英雄》這部電影最後,無數根弓箭從天而降,箭矢密集到連蒼蠅都能釘死在門板上,這可能才是弓箭終極使用方式。

至於神射手這種東西的確存在,但畢竟是少數,就好像戰場上比的是力氣和人數,傳統武術的套路在真正戰場上不值一提。

另外一個比較考驗運氣的原因就是箭頭的傷害范圍有限,我們前面雖然說弓箭力道很足,打進骨頭非常輕松,但由於體積小,也僅此而已,不足以致命。

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弓箭為例,名叫箭鏃的箭頭,整體長約40cm,箭頭有4.5cm左右,重量在50g~100g之間,據此,大家對弓箭體積應該有個大概認知。

——要論力道,在10米左右擊穿普通的鋼板問題不大,但因為箭頭體積小,面對這樣小面積的刺傷,除非是脊椎、心臟、後腦這樣的關鍵部位, 不然很難一箭就被射死。

也正因為此,弓箭雖然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天花板,除了手持弓箭外,還發明出連弩這種家夥,但優勢還是使用靈活,而不是殺傷力大。

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弓箭的殺傷力,箭頭塗毒就成了很多士兵的首選,或者使用『膏油』塗抹在箭頭上,點燃之後射出,射到人當場斃命,射到周圍的花花草草也能有AOE傷害。

弓箭在古代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君子六藝,是指禮、樂、射、禦、書、數也,其中的射正是射箭。

什麼東西一旦和君子沾上邊,那種箭頭荼毒的事情就變得難以啟齒,隻不過在實際戰爭中為了提高勝率,還是有將軍出此下策。

說回開頭的觀點,有時候運氣在弓箭面前尤為重要,在宋朝有兩名武將都被射中頭部,他們是李漢瓊和王廷乂,前者活了下來,後者則死於這枚弓箭。

所以說能不能一箭被射死,答案當然是可以。

雖然弓箭是冷兵器的天花板,但隨著熱兵器的來臨,哪怕再靈活的弓箭也要退出歷史舞臺。

直到今天,射箭不再是君子六藝之一,而是成了奧林匹克的比賽項目,更高更快更強成了『射手』的追求,這可能就是時代車輪滾滾而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