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最喜歡的人物是忠義曉勇的關羽和智謀無雙的諸葛亮。
在他們死後皆封侯,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崇拜。
到了宋朝,關羽的人氣和地位不斷攀升,先後由朝廷加封公爵、王爵、以及帝號,最後更是冠以武聖頭銜,與文聖孔子齊名。
就連釋、道家兩大宗教也來蹭他的光環用以傳道,佛教中他是守護佛的伽藍神,道教則將他奉為關聖帝君,俗稱關帝。
多方的崇拜使得關羽這個歷史人物神格化,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境內有關帝廟30萬座之多,遍佈各個城市和鄉村,位列所有神廟之首。
由此衍生出來的關帝文化,不僅在國內十分興盛,而且隨著華人的活動,在海外廣為流傳。
本篇就以江戶時代的日本為例,談談人們對關帝的信仰。
一. 關帝文化形成的基礎
1.史書中的關羽
最早記載關羽的史料為西晉史家陳壽編的《三國志》裡頭的《蜀書》。
《蜀書》卷六起首便是《關羽傳》,同卷的還有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
作為劉備的臣子,關羽的地位僅次於《蜀書》卷五的諸葛亮。
陳壽畢竟是西晉的史官,而蜀國與西晉的前身曹魏是敵國,為了避嫌、避忌,他的《三國志》關於吳、蜀部分刪減了不少內容,其中關羽的生平均為略述。
盡管如此,筆下的關羽仍難掩忠心事主,不戀富貴,勇冠三軍,有謀善用兵等優秀品格。
其中包含降漢不降曹、白馬斬顏良、千裡尋主、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典故。
到了南北朝劉宋時期,裴松奉命充實《三國志》的史料。
他通過多方收集文獻,並進行整理、考證,最後完成了《三國志註》這一史料批判式的史籍註釋作品。
在《關羽傳》一篇中,就大量引用《蜀記》、《吳書》的記載,進而豐富了歷史人物的經緯度,這也為後世的故事傳說創作提供了更多素材。
2.通俗文化中的關羽
唐宋以來,隨著商業氛圍的繁榮,城市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市井當中出現類似說書、評彈一類的行當,也有提供戲劇和樂曲表演的娛樂場所,如勾欄。
這些娛樂活動的題材有很多是取自於三國故事,以史書為基礎增添了神奇色彩的故事,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關羽經常出現在這些故事當中,其英勇忠義的事跡深入人心。
到元代,戲劇蓬勃發展,光三國題材的劇本就有四十多個,以關羽為主角的《桃園結義》、《千裡獨行》、《單刀會》等劇目很受人們歡迎。
進一步提升了關羽在民眾心中的地位。
元末明初,羅貫中經過對傳世的三國故事進行整理,結合史書寫成了通俗小說《三國演義》。
該書問世後廣為流傳,從手抄本到刻印本,從弘寧版到嘉靖版到李卓吾版最後到毛宗崗版,經歷了多方補充和勘正,可謂將民間流傳的三國歷史故事作了一次大匯總,而關羽是以忠、義、勇的高大形象出現在書中。
3.官方對關羽文化的推動作用
宋代以前,關羽隻是在局部地區受到民間的崇拜。
到了宋代,冗兵弱旅的現象令中國屢屢遭受外敵欺辱,朝廷急需樹立一個強大的軍魂形象。
關羽的忠烈義勇正好符合要求,於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大力推崇,光是在宋微宗時期,其封號就由原來的壯繆侯陸續加封為忠惠公、崇寧真君、義勇武安王。
各地紛紛立祠修廟,以各種形式開展祭祀活動。
後世元、明、清各朝皇帝都以他的事跡作為忠君愛國的材料,加封一度升級。
元代為護國真君,明代為關聖帝君,清雍正年間,更是將關帝廟升格為武廟,並入祀典,全國官員、百姓按祭祀孔子的規格進行春秋兩祀。
自此,關羽成為國家祭祀的主神,是與文聖齊名的武聖,這也令關帝文化在中國廣泛傳播。
二. 關帝文化在日本的發展
1.關羽事跡在日本的傳播
由關帝的祭祀所衍生出來的關帝文化不僅傳遍中國,而且也影響了中國周邊的地區。
尤其是東亞的日韓兩國,對《三國志》的故事傳說有著廣泛的、持久的傳播。
至於這些故事是何時傳到日本的,現今還沒有確切的說法。
但從中日文化交往的頻度來看,西晉末年中原地區人口大量遷徙時的可能性較大。
遷徙隊伍中有一支經由朝鮮半島來到日本,三國故事和關羽事跡也一並帶去。
《通俗三國志》是日本人了解三國故事的主要書籍,書中塑造了一個忠肝義膽的關羽形象。
該書是小說《三國演義》的日文版,在江戶時期用李卓吾版本譯成日文。
同時期日本也有很多評價關羽的作品,幕府的官員林讀耕齋在詩中寫道:『關羽威名鼎國中,久從先主逞軍功』。
興起於江戶時期的浮世繪,也有一些以關羽為題材的畫作。
應該說,在江戶時代,關羽的名聲在日本廣為流傳。
2.日本關帝的祭祀文化
日本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關帝信仰的?
這個問題同樣說法不一。
據說,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尊氏將關羽的神像供奉在京都大興寺,並舉行過請神大典。
這是日本最早的關帝祭祀記錄。
到了江戶時代,日本已修建起很多的關帝廟,這些廟宇多為赴日經商的華人所修建。
廟中的關羽像常見的就是手持青龍偃月刀或是手捧一卷《左傳》。
在某些地區,關帝信仰融入了本土風俗。
在《長崎市史.風俗篇》中,詳盡地描述聖福寺關帝祭典各項事宜;《長崎圖志》也有:『關帝祠,五方五帝之像,制極精奇,禱祝甚驗』的記載;日本祭祀活動典籍《年中行事辭典》中也專門介紹關帝祭。
今天在長崎縣立圖書館中,收藏著一份明末刊行的《關帝君遺訓》原稿真跡。
這份經文由明末東渡日本的華人帶去,用於關帝誕祭祀時所誦讀。
由此可見 關帝祭祀在江戶時代的日本已形成風氣。
三.日本信仰關帝的原因分析
1.忠義信勇的戰神
一個來源於中國信仰,要在異國他鄉被人們接受,必然有其適用性。
日本自鐮倉時代就出現了出現為諸侯領主服務的家臣,隨著家臣制度的推廣,逐漸形成了武士階層。
到了室町時代,日本進入了戰國亂世,武士對這個時期的歷史進程推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諸侯領主們既希望自己的武士作戰英勇,又要求他們無條件效忠。
在這種歷史需求下,一個被認為是武士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武士道』就形成了。
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將日本武士道精神概括為忠、義、勇、仁、禮、信和名譽。
不難看出,除了名譽以外,其餘幾個都來自於中國的儒學思想。
光有行為準則是不夠的,還要樹立榜樣吧。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足利尊氏為何要供奉關羽的神像,因為關羽的精神是符合武士道精神的,堪為楷模。
論忠誠,關羽降漢不降曹,得知義兄所在不惜拋下榮華富貴千裡走單騎;論信義,在華容道為報恩放過曹操;
論仁、禮,甘為兄長家眷委屈自己,且同置一室時,守於室外,秉燭達旦;說到勇,更有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等不勝枚舉的典故。
江戶時代的日本雖已統一,戰亂也已平息,但也需要武士道『忠、義、勇』的精神來維持秩序。
因此,關帝文化的信仰繼續得到傳播。
2.商業之神與佛教護法
關羽從小生活的地方正是晉商的勢力范圍,晉商在從事商業活動時,將同鄉的關羽作為守護神加以崇拜,借此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旅居日本的明朝商人為了祈求海上安全,會在旅居地修建寺廟,如興福寺、崇福寺、福濟寺等。
剛開始這些寺廟主要供奉的是海神媽祖,關帝隻是附帶廟之中的神。
隨著江戶時期的關帝信仰的提升,開始出現專門供奉關帝的廟宇。
這些廟宇由商人所建,其祈禱功能當然也會與求財有關。
因此,關帝的信仰在日本有別於其他神社之處就是,原本身為武將的他卻作為財神被人供奉。
《佛祖統記》有載,關羽在隋朝被封為伽藍神。
這一地位是由當時的天臺宗所確立的。
天臺宗在日本也有眾多的信眾,作為伽藍神的關羽在日本人心中建立了良好的親和力。
清初心越禪師東渡扶桑進行文化交流,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帶到了日本,並得到德川幕府的支持。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也因此在江戶時代得以流傳。
正因為關帝在佛教中特有的尊崇地位,使得關帝信仰能很好地融入到日本社會當中。
3. 關帝信仰是華人互助的縮影
關帝信仰原產生於中國,又通過文化交流由中國人帶到日本,因此有關帝信仰的地方,就是華人關系的聯絡樞紐。
在橫濱、函館、神戶、長崎等華人聚集的城市,都能找到關帝廟,其中數橫濱中華街的最為壯觀,那是眾多華人通過募捐修建而成的。
建立關帝廟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管理信眾們捐贈的財產統一管理,並將其借給因經營失敗而陷入困境的人,或為孤兒提供必要的資助。
關帝廟通過文化信仰,讓海外華人團結在一起,實現互幫互助,形成了華人關系網的核心紐帶。
結語
關羽既是三國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又是《三國演義》中重要的文學形象,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在東亞諸國頗有聲望。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尊稱為關公、武聖、關帝。
江戶時期在日本的關帝信仰,體現出日本武士道對中國文化的傳承。
而且關帝還被當作商業之神和佛教守護神,受到日本人的敬仰和推崇。
同時他還是海外華人相互聯絡的重要紐帶和精神寄托。
參考文獻
1、《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2、《關公信仰研究》
3、《關公文化1800年-幕府軍神》
來源: 孤風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