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講通『姓氏』是如何來的?名字又當如何去取?《網路歷史》

一個人進入人類社會,首先就需要一個名字。

中國人的名字與西方不同,不僅僅結構不同,一個好的姓名搭配甚至能有詩韻。

然而起名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包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熱愛,所以比較講究的家長面對起名,總難有合心意的選擇。

這兩天,有醋梳理了一下姓名的起源以及古人起名的一些方法,還請各位看官往下看,隨有醋娓娓道來。

一、姓的淵源

翻看歷史,中國人的姓名在文字創立之前的遠古時代就已誕生。

那時的人名,僅是個人的語言代號。

在倉頡造字之後,姓名便通過一個個方塊字鑄造起中國人的根與魂。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姓,人所生也』

大意是『姓』是與『生』俱來,女子所生為姓。

人生下來就有了『姓』。

『姓』這個字是由兩部分構成的。

『姓』字的原始意義產生於遠古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它的創造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歷史特點,其作用是便於通婚與鑒別子孫後代的歸屬。

所以一部分姓氏能夠反映或體現這種以生母為本位、以女性為核心的特點,如:姬姓、薑姓、嬴姓、姚姓等。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私有制和貴族宗族,對於姓氏的地位提高了很多,畢竟需要它們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

所以到了夏朝,部落的氏逐漸消亡,而今大多中國人的姓,隻能追溯到西周時期。

『姓』來源大體上分為兩種。

一類是根據所在地區的名稱而來,據春秋著作《國語》中『晉語』篇記載,黃帝的姬姓源於居住地附近的姬水,炎帝的薑姓則源於薑水。

另一類是根據部落圖騰而來。

如楊姓是羊變來的;范姓是水牛變來等等。

另外學者還考證出熊、馬、牛、羊、烏、風、龍、梅、花、李、葉、林等姓都與上古氏族圖騰直接關聯。

至於說上古有多少個原始『姓』。

《國語》中記載,『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茍、僖、佶、擐、依』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認為,『言姓者,本於五帝,見於《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即:媯、姒、子、姬、風、嬴、己、任、姑、祁、羋、曹、壇、董、薑、偃、歸、曼、熊、隗、漆、允。

當代學者又根據周代文獻發現,姓氏有34種,可分為原生姓:風、薑、姬、嬴、偃等。

分化姓:姚、姒、媯等。

和尚未考證出其起源的姓:曼、歸、熊、隗、懷、允、漆等。

二、氏的由來

與『姓』相對的是『氏』。

雖然現代人看沒什麼區別,但在古人看來,這是兩個概念。

宋代學者鄭樵曾說:『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可以看出,『氏』來自於男方,也正因如此,西周作為是封建王朝的開始,姓與氏開始分立。

此時男子社會地位的提高,原本母系計算的血緣關系轉換為以父系為依據。

這也就是為什麼史書中黃帝稱軒轅氏,炎帝稱烈山氏,堯稱陶唐氏,舜稱有虞氏的原因。

與此同時,政治上天子的出現,為『氏』進行了背書。

周王室為鞏固統治,根據各自封國的名稱為同為姬姓的分封諸侯賜姓,如魯、晉、鄭、吳、蔡、魏等。

諸侯又參照此法,賜給從屬可以世襲的田邑,這些卿、大夫的從屬便以田邑之名為氏,如劉、白、崔、鮑、費、范等。

而另有一部分人將官爵的稱呼拿來作氏,史、帥、軍、司徒、司馬、司空、王、公、侯等。

於是,新的氏便不斷產生出來。

這也就是《左傳》中所寫的『天子建德,周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到了秦朝,始皇帝推行郡縣制,從上層政治改變了氏族血緣,取而代之是階級地緣,所以姓與氏的區別是從秦朝時變得模糊起來。

諸位看官可以查看下,自己的姓氏是不是出自這裡。

如果是,那麼你家的歷史可以說是淵遠流長。

三、名字是什麼?

《顏氏家訓》:『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古人的字與名雖然不同,但有聯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釋或補充,跟進一步地說,名是由父母長輩所起,而字可以是自起。

同時,古人的『字』具有階層性。

劉邦的文臣武將蕭何、韓信、樊噲等都是有名無字,是因為他們身份地位不夠無取字資格。

唯有張良有字為子房,因為張良出自戰國韓國貴族家庭。

歸根結底,名字與姓氏不同,名字代表是個人而非集體。

所以名字的由來比較自由。

名字的形式往往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

清代文學家徐珂在《清稗類鈔》:名字所取,根於心意,沿於時尚,因時變遷』。

有醋歸納了下相關的資料,大致為各位介紹下各個時代取名的一些『套路』。

西漢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向上的社會意識也反映在取名上,出現了用『超』、『彪』、『雄』、『霸』等充滿陽剛的詞語,如班超、班彪、揚雄、蘇武等。

東漢末年,道教出現,貴族階級沉迷其中,取名上多用『之』或『道』等字,如書法家王羲之家族,名為晏之、獻之、胡之、耆之、羨之等。

唐朝比較特別,表達排行的名字出現比較多,如李三郎、張十三建封等。

女子多用『娘』字,如薑三娘、江十二娘、劉一娘等等。

宋代士族文人地位赫然,舞文弄墨的氛圍極為濃厚,故作成熟穩健、悠然自得的社會心理影響到取名,所以取名時『老』、『叟』、『翁』等字用得較多,如孟元老、劉辰翁、徐榮叟等。

到了清代,嚴復的《天演論》為廣泛接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明顯影響到當時人們的名字,如天擇、竟生等名字比較常見。

新中國七十多年,中國名字也分為了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各自的特點。

歸納起來,大致為四類。

1、50年代,延續近代的起名方式,這類不太好歸總,但那個年代的人家族觀念會很重。

會根據族譜上的要求進行起名;

2、60至70年代,標語式或花草樹木,最典型的當屬桂花、芳香、建軍、建國等;

3、80至90年代,多是中西合璧、自然或某種精神,如磊、雷、峰、鋒等;

4、當代,詩意化、簡單化亦或是父母姓氏結合,如一一、子涵、子欣、昊銳等。

四、古人如何起一個好名字

古人起名是件大事,《禮記》中《內則》篇記載: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於君,擯者以其子見,君所有賜,君名之。

即便到了民國亦有卜名、撞名、借名等說法。

如魯迅小名『阿張』,就是起名的當天來了位張姓的客人。

『然後再找同音異義的字取作‘書名’,乃是樟壽二字,號曰‘豫山’,取義於豫章』當然這其中有迷信色彩,不足為取。

有醋理了理古人起名的方式,特意了四個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參考。

1、光宗耀祖與道德規范。

如德、仁、義、忠、謙、顯祖、敬先等;

2、祈求祝福。

如福壽、新科、殿魁、知榜、秉貴、運高等;

3、尊古敬宗。

如子希、希孟、希周、中旦、學朱、用晦、慕淵等。

這裡稍微解釋下,孟子名柯,字子輿;范學朱,字用晦;

4、消災添壽。

如去病、秀全、棄疾、萬年、永年、萬齡、松齡、鶴齡等。

另外,現在比較流行的《周易》取名,有醋也羅列一些。

《周易》中八卦象征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等現象。

八卦有八個方位,八卦與八方的相配是:震為東方,巽為東南,離為南方,坤為西南,兌為西方,乾為西北,坎為北方,艮為東北。

運用八卦來命名,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使用卦名。

大家可以根據父母的姓氏或孩子出生的地理方位來起名。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對照著查看相關書籍,相信會有所得。

如,南宋一名學者名叫黃震,字東發。

天明為黃,震為東方,象征雷。

明代萬歷進士高攀龍,字雲從,其名取自震卦爻辭『雲從龍,風從虎』。

唐代陸羽,字鴻漸,名字是摘取《易經·漸卦》中『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最後如果您對有醋所說還挺感興趣,那還請點贊關注支持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