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曾流傳一句俗話,叫做:『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單雄信、秦瓊、羅成等四十六個英雄在賈家樓共燒一炷香,結為兄弟,從此形成了隋末農民軍——瓦崗軍的核心力量。
但在隋末戰爭中,瓦崗寨的弟兄們卻貌合神離,最終分道揚鑣,絲毫不講義氣。
因此,後世對瓦崗寨的結義行為都非常不齒。
然而實際上,這不過是小說家之言。
在真實的歷史上,瓦崗寨的英雄們都可稱之為義薄雲天、豪氣千雲。
1969 年衛河清淤時,在浚縣城關公社羅莊西,大任山西南約2公裡處發現《李密墓志銘》一塊。
墓志用青石料作成,高63厘米、寬81 厘米。
銘文共39 行,滿行31 字。
上面有篆書『 唐上柱國邢國公李君之墓銘』 十二字。
這塊墓碑的發現,讓學者們非常驚喜,因為它的主人乃是瓦崗軍的領袖——魏公李密,而撰寫人更是大名鼎鼎的魏征。
大家都知道,魏征是以能夠直諫君王而出名。
但很少有人知道,魏征曾做過瓦崗軍的謀士,在李密手下做過文書。
魏征撰寫這方墓志銘時,他實際已經成為了唐朝的臣子。
李密,本是隋朝的大貴族,父親李寬官拜上柱國,是關隴集團重要的成員。
此人年少得志,欲以一本《漢書》平定天下。
大業九年《613》,李密隨楊素之子楊玄感造反。
誰知楊玄感不用李密奇謀,最終落敗被殺。
李密僥幸逃脫,輾轉逃亡,最終於616年投靠了瓦崗軍。
這段史實,魏征似乎並沒有錄入墓志銘中。
當時,李密因奇謀百出而被瓦崗寨首領翟讓所重用。
在他謀劃下,瓦崗軍破金堤關,殺隋大將張須陀。
十三年,讓分兵與密,別立牙帳,號蒲山公。
二月,李密與翟讓攻破隋朝最重要的糧倉——興洛倉,開倉娠濟,救活百萬饑民,因此深受隋煬帝暴政的貧苦百姓從之入流,瓦崗軍很快擴充至數十萬。
四月,各地義軍紛紛歸附,徐懋功、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士信、魏征、王伯當、王君廓、李孟常等我們耳熟能詳的豪傑,皆聚集於翟讓和李密帳下。
一時間,瓦崗寨英雄雲集,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威震四方,有氣吞萬裡之勢。
而瓦崗軍之所以強大,首先是得民心,第二就是團結,秦瓊、程咬金、牛進達、徐懋功等人更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後的戎馬人生中,他們都生死相隨。
對於瓦崗軍的盛勢,已經成為唐臣的魏征在墓志中毫不諱言地給予了贊嘆:
『 發跡誰梁,奮飛鞏洛,據敖廟而塞輯轅,杜飛狐而臨白馬。
綠林青犢之豪,蒙輪扛鼎之客,四面雲合,萬裡風馳』
然而大貴族李密,隻是將大多出身草莽的瓦崗英雄當做自己上位的墊腳石,而曾經的寨主翟讓成了他的絆腳石。
而當時,翟讓早就主動將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最終,李密設下鴻門宴,悍然殺死了翟讓。
李密的豹變,讓瓦崗諸豪傑大驚失色。
宴會上,徐懋功險些被殺,單雄信苦苦哀求,才免於一死。
李密殺死翟讓後,違背了瓦崗英雄們所崇尚的兄弟義氣,最終導致瓦崗軍離心離德,不像之前那麼團結了。
公元618年,李密東征之前曾屢次敗給自己的王世充。
沒想到的是,瓦崗軍竟慘敗於洛陽城下。
很顯然,瓦崗軍之所以輸給自己的『手下敗將』,就是源於李密的背信棄義。
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等人被迫投降於王世充,而李密帶著王伯當投靠了唐朝。
對此,魏征寫道:
』俄而慮出圖表,疊起口心,無平陰之先鳴,有迥娛之垂翅。
逐擁眾西邁,渴承明,授上柱國,封邢國公,拜光祿卿』。
在李淵那裡,李密受到了重用,被封為邢國公。
隨後,魏征揭示了一條史料中未被記錄的史料。
按照,《舊唐書》記載,李淵派遣李密前往黎陽收攏舊部;而按照志文記載,李密是隨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陽去了。
實際上,李淵此舉是為了讓李密暗中招撫身在王世充營中的舊部,而這一切在程咬金、牛進達等人的墓志銘中都有體現。
在故主的感召下,秦瓊、程咬金、牛進達等人果然積極響應。
前文也說了,他們本是重義氣之人,之所以投降王世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李密的生死。
在得知故主尚在的情況下,秦、程、牛等人竟不顧尚在王世充營中的父母妻兒,在陣前投降了唐朝。
由此看來,為了朋友,連親人都能割愛的瓦崗英雄真如小說所說不講義氣?
雖然秦瓊、程咬金等人講義氣,但李密卻不講。
魏征寫道:
『公威未振,主自為謀,蓋當世舊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後來,或居其上。
懷漁陽之憤憤,恥從絳灌為伍。
負其智勇,頗不自安』
原來,瓦崗英雄們投降唐朝後,立即受到了李淵的重用,甚至李淵感謝秦瓊說:『我能把身上的肉給你吃!』由此,許多李密的舊部都與李密平起平坐了。
因此,李密『懷漁陽之憤憤,恥從絳灌為伍』。
這兩句都是典故,所謂『漁陽』指的是東漢彭寵,此人曾是光武帝劉秀的元功之臣。
然而隨著戰事的演進,他的舊部吳漢等人在官位上超越了他,心懷嫉妒的彭寵竟悍然造反;而『恥從絳灌為伍』,是指韓信被劉邦貶為淮陰侯後,竟恥於與周勃、灌嬰、樊噲等人站在一起。
之後,李密怒而出逃。
對此魏征隻寫了四個字——『 棄軍霄遁』 ,也就是離開軍隊逃跑了。
李密隻顧自己的富貴和性命,絲毫不管剛剛為自己降唐的秦瓊、程咬金等人是否會受自己牽連。
雖然李密智謀百出,但是他心胸狹窄、薄情寡義,難怪成不了事。
正是因為有這個『無義小人』的帶領,縱使瓦崗軍能者如雲,最終也得不了天下。
然而李世民早就算到了李密的叛逃,他派出追兵截住李密,將其斬首,與他同死的,還有忠心耿耿的王伯當。
對於這個叛臣,魏征的絲毫不顧及政治正確,他的筆端充滿了對故主的惋惜:
『 借乎裡高鳥未盡,良弓避折,狡兔未獲,韓盧已亡』
魏征竟將李密比作漢朝的韓信和盧琬,暗地裡將李淵、李世民比作殺害功臣的劉邦。
在筆者看來,魏征此舉非常勇敢,是瓦崗寨的兄弟義氣,驅使他寫下了這段足以判他死刑的文字。
而差點被李密殺害的徐懋功更是以德報怨,不顧個人安危,主動為李密發喪,並痛哭流涕。
由此可見,從魏征、秦瓊、程咬金、王伯當到徐懋功,瓦崗寨的英雄們詮釋了什麼叫做義薄雲天,什麼叫做忠義無雙,小說污蔑英雄們不講義氣,完全是胡說亂編。
然而,生性涼薄、自私的李密根本不配統領這些英雄,最終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幸運的是,瓦崗寨的眾英雄遇到了明主李世民。
在他的帳下,瓦崗舊將幫助大唐掃平群豪,橫掃六胡,為後來的貞觀之治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瓦崗英豪便占了四人《魏征、程咬金、徐懋功、秦瓊》,而牛進達、李孟常等人,也被封為公爵,並得到了陪葬昭陵的獎賞。
參考文獻:
1.任思義:《李密墓志銘》及其歷史價值
2.蘇小華:傳世本《李密墓志銘》與出土《李密墓銘》的先後關系辨證
3.王興亞:李密墓銘的發現及其學術價值
4.《新唐書》
5.《舊唐書》
6.《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