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發展成因(三)。《網路歷史》

東周主要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春秋戰國與東周實際上是有一定區別的,東周被秦朝幹熄火於公元前256年,而戰國結束於公元前221年,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稱帝為標志,東周開始於公元前770年。

很多同學都覺得時間點很難記啊,雖然能記住更好,我們隻需要記住大的時間點和大的先後順序就夠了。

首先,東周大致處於西周和秦朝建立之間,其次,東周與古希臘曾在時間大致相近,然後,柏拉圖、蘇格拉底等著名思想家與諸子百家出現的時間大致相同,等等。

春秋時期雖然周王室已經衰落了,但各諸侯國之間的攻伐相對戰。

戰國還是少一些,周禮和其他貴族文化的殘存還更多,各諸侯國的體制與周王室也更近,即層層分封。

國君的實際權力受到其下級貴族的制約較多,上級基本上隻能控制自己的下一級,而對下級的下級無法直接控制,即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這一時期的戰爭以爭霸戰為主,滅國戰為輔。

受制於國家有限的動員能力,戰爭規模一般都不太大,持續時間也不太長,具體論證可以參考一下邏輯思維。

114期戰爭中,有時還能夠看到傻乎乎的貴族范,比如我們都在語文課本裡學過的宋襄公,君子不坑人於惡不谷不成列,打仗時強行向敵人楚城王放水,在戰爭來臨之時主動給敵軍列陣之機,結果大敗,己方死傷無數,真痛擊我的隊友,保護我的對手,別人都是拿著40米的刀讓你走39米,這位兄臺是拿著兩米的刀,讓人家拿著彈弓隊對手走三米。

宋襄公行為背後的邏輯其實相當復雜。

到了戰國時期,整個戰爭的邏輯變了,長期的戰爭逼著各國國君開展變法。

把君主的權利和國家對於人民的直接動員能力大大增強,各國貴族被不同程度的邊緣化,各國的封建制開始顯著衰落,新的制度開始孕育成型。

變法最為成功的秦國,最大程度的獲得了動員底層百姓的能力,通過軍工爵位制激發士兵戰鬥力,推廣、限制並改革官僚制度,擴大了君主的權力,削弱了世襲貴族的力量,然後通過長期的殘酷戰爭最終一統天下。

這些才是秦國上述的底層原因。

歷史絕對不是人物史,妄圖用這一時期活躍的說客和政治家的行為來解釋整段歷史,非常非常淺薄。

這一時期雖然中國的思想活動非常燦爛,非常活躍,但是受限於篇幅,也隻能以後再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