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之戰:20萬元軍潰敗,十幾位將領陣亡。《網路歷史》

1288年,安南之戰,20萬元軍潰敗,十幾位將領陣亡。

忽必烈很惱火,將鎮南王脫歡貶到揚州:『從今以後,你不要再來京師見我』,對這位兒子深感失望,又無可奈何。

安南,位於越南北部,宋之前屬於中原王朝一部分。

北宋時期,安南脫離中原王朝自立,經常出兵襲擾邊境。

1257年,蒙古騎兵攻打雲南,滅了大理國。

大將兀良合臺乘勢進兵,率3萬騎兵攻打安南,一路劫掠,一路追擊,安南國王遁逃入海。

濕熱的氣候,叢林密佈,瘴氣太濃,蒙古騎兵不適應。

安南國王又來派使者『請降』,按時給蒙古納貢,兀良合臺便率兵返回。

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位,安南對蒙古服服帖帖。

但是,忽必烈不滿足於現狀,他想在安南設置行省,將其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忽必烈對安南國王陳日烜提出『六項』要求:國王親自來京師朝貢;送王子當人質;在安南設置行省,位於安南國王之上,等等。

元朝的要求,陳日烜不答應,忽必烈退一步:國王可以不用來京師,但需要用黃金制作『國王』,量身定做,送來燕京,以示誠意。

陳日烜依然拒絕,但也不想激怒忽必烈,便派叔叔陳遺愛去燕京,向忽必烈說明情況。

陳日烜的意思是:『本人在深宮中長大,京師距離遙遠,一路顛沛,恐怕會病死』

陳日烜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入京。

忽必烈直言:『宋恭帝才幾歲,不也一樣能來燕京,這不是理由』

忽必烈對陳日烜不滿,便冊封陳遺愛為安南國王,派10萬大軍南下,準備滅了陳日烜,展示元朝的威嚴。

1284年,鎮南王脫歡率10萬大軍南下,唆都、李恒兩位名將追隨,浩浩蕩蕩殺向安南。

起初,元軍進展順利,騎兵一路橫掃,斬首四萬餘人,安南大將陳峻率5萬兵馬投降,蒙古鐵騎飲馬富良江。

陳日烜不敢正面迎戰,灰溜溜逃跑,元軍攻克升龍《河內》,劫掠一番,將民眾屠戮殆盡。

此時,安南宗室、大臣、南宋舊臣紛紛投降,主動來元軍大營。

可惜,脫歡犯下了一個錯誤,就是屠戮過重,激起民眾的反抗,元軍的後路不穩。

濕熱的氣候,元軍大多染上瘟疫,卻沒藥物救治,非戰鬥減員眾多。

安南地瘠民貧,元軍後勤出現了問題,糧食、物資即將耗盡,脫歡隻能撤退。

元軍撤退,安南士兵一路追、埋伏,不斷消滅元軍的斷後部隊。

崎嶇的山路,叢林密佈,蒙古騎兵施展不開,又染上疾病,死傷慘重。

李恒率兵殿後,七戰七勝,卻不幸被『毒箭』射中,傷重而亡。

唆都,在叢林中遇到埋伏,為掩護脫歡撤退,戰死沙場。

兩位大將陣亡,10萬精兵潰敗,忽必烈很惱火,決定再次出兵。

1287年,忽必烈出兵20萬,以脫歡為主帥,阿八赤為前鋒,烏馬兒、樊楫、陳鵬飛等名將追隨,分水陸兩路進攻。

元軍穩紮穩打,沒有輕敵冒進,連續奪取老鼠、陷沙、茨竹三關,大小17戰皆捷,斬首八萬人,進入安南。

水師方面,元軍以炮火轟擊,壓著安南水師吊打,擊毀四百艘,俘虜六百艘,大獲全勝,水師進入富良江。

陳日烜一如既往,再次逃離升龍,跑到海島上避難,元軍再次劫掠。

脫歡分兵行動,進山搜捕安南士兵,斬殺數萬,奪取糧食十幾萬擔。

表面看,元軍屢戰屢勝,形勢一片大好,實則不然。

張文虎率水師運輸糧食,沒有做好偵查工作,船隻被安南人預先佈置好的木樁擋住,又遭遇夾擊,損失慘重。

張文虎退回瓊州,20萬大軍的糧食補給跟不上,劫掠而來的十幾萬擔糧食,不夠消耗。

再則,後路關隘附近的『諸蠻』叛變,元軍的退路被截斷,處境不利。

脫歡再次撤退,陳日烜早已在路途埋下伏兵。

元軍受瘟疫襲擊,糧食、藥品嚴重不足,病死者眾多,士氣低落。

安南士兵占據天時、地利,熟悉叢林作戰,經常出其不意,一步步吃掉元軍的斷後部隊,取得戰役的主動權。

撤退途中,元軍大將阿八赤、樊楫等十幾人陣亡沙場。

脫歡被弓箭射中,在親兵的掩護下,從間道逃回思明州,20萬元軍傷亡過半,狼狽不堪。

陳日烜『見好就收』,一邊追擊元軍,一邊給忽必烈上奏:『願意繼續朝貢,並制作金人,送到燕京』,表示臣服。

戰場上潰敗,但陳日烜『臣服』,忽必烈面子上過得去,隻能同意。

但是,忽必烈非常不滿,將脫歡貶到揚州,直言:『從此不要再來燕京』,對兒子很失望。

1292年,忽必烈打算第三次征討安南,因駕崩而沒能行動。

元成宗繼位後,安南出兵襲擾邊境,元朝力不從心,派使者去談判,雙方各退一步,但安南繼續朝貢。

1406年,安南再次挑戰中原王朝,朱棣忍無可忍,派張輔率30萬大軍南征。

明軍一路所向披靡,以火器突擊,滅了安南,設置交趾佈政使司。

參考書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