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是否真的存在臨陣『鬥將』這種現象?單挑和群毆誰更香?《網路歷史》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大戰三百回合?

』雙方猛將單挑數十回合乃至上百回合,是古典小說中最常見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而且武將之間的單挑,通常也會改變甚至決定戰爭的走向和勝負。

那麼歷史上真的存在這種戰鬥模式嗎?

 一、何為『鬥將』?

 

首先明確何為『鬥將』?

『鬥將』是指在兩軍對陣之時,兩軍的主將之間進行打鬥,進而決定本場戰爭的勝負。

這種戰鬥模式並非我們所熟知的兩支軍隊廝殺,士兵們刀戈相見的大型戰鬥場面。

有趣的是,在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代,還真有一個將軍直接以『鬥將』而聞名:

《三國志 吳書 呂蒙傳》記載,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鬥將 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但是在現實戰爭過程中,『鬥將』的現象其實很少發生。

畢竟將在謀,而不在勇。

決定戰爭勝負的更多在於主將的謀略,而且主將身系成敗的關鍵,主將一失,必然導致全軍覆沒。

『鬥將』隻不過是匹夫之勇,還會被有識之士取笑。

 

比如,在楚漢戰爭時期,由於戰爭曠日持久,『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漕』。

此時,兩軍在廣武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

楚霸王項羽於是向漢王劉邦提出希望單挑來決定戰勝的勝負。

霸王項羽力能扛鼎,在交戰中有過多次單人殺死近百人的記錄,其武力在幾千年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

這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

劉邦自然知道不敵,笑著回答,我寧肯鬥智,不肯鬥力。

二、誰人鬥將?

從某種程度上看,古代大將單挑不是普遍現象,但也不是說完全就沒有。

比如《三國志·孫策傳》、東漢文人王粲所著的《英雄記》以及《宋史·太祖本紀》中就分別記載了孫策與太史慈,呂佈與郭汜,趙匡胤與皇甫暉,四人單挑的故事。

 《1》孫策單挑太史慈 

《三國志》中對孫策與太史慈的這場單挑記載基本上與《三國演義》裡面的描寫沒有太大的差異。

缺乏想象力的同學可以去看央視版《三國演義》第九集的內容。

 

《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

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慈便前鬥,正與策對。

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三國志.卷四十九 吳書四》

 《2》呂佈單挑郭汜

 呂佈殺董卓後,李傕、郭汜攻打長安城,呂佈看見西涼軍來了,就讓手下們先撤,他在城門口單挑郭汜。

等到呂、郭對壘時,呂佈一矛刺中郭汜,差點要了他的命。

幸虧郭汜的保鏢拼死營救,郭汜才撿了條命。

 

郭汜在城北。

佈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

汜、佈乃獨共對戰,佈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佈遂各兩罷。

——《英雄記》

 《3》趙匡胤單挑皇甫暉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春天,趙匡胤奉周世宗柴榮命令攻打南唐的清流關。

南唐軍不敵後周軍,南唐軍大將皇甫暉便於陣前對趙匡胤說:『我們各為其主,希望你給個機會,等我把陣型擺開了再一決勝負』趙匡胤笑笑答應了他。

待皇甫暉整隊出城後,趙匡胤單人單騎抱著馬脖子徑直上前,一刀砍中皇甫暉的腦袋,將他活捉。

 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清流關,擊走之。

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願,成列一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

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

——《宋史·太祖本紀》 

除了以上單挑外,其它的典籍中,也有一些關於武將陣前單挑的記載。

比如宋朝人周南撰所著的《山房集》中,就詳細描述了一場宋軍武將與金軍武將單挑的故事。

 一日,敵《金軍》出驍將,垂青絲韉,握馬槊,策馬戟手詈玠,求獨鬥,麾下良將輩出皆殲焉。

詬益甚,曰:『此犬彘何以辱我?

』,玠未以對。

有曹武者,位甚下,未嘗以勇聞,請行。

玠難之曰:『兩將猶不當,子毋重辱我』武曰:『得公所常自乘馬,則無不濟矣!』問其故,曰:『敵誠驍果,然吾視其馬於回挽間微疵,此成擒易尓.”玠解以付之,武騎而出,與之兩道驅馳,若無意於格鬥者。

忽躍身赴之,敵馬力猛驟前,幾回不能如人意,遲一二步,為無所碎,持其首以歸,三軍大噪,敵悵解而出。

——《山房集》

前面說這四個例子,其實隻是想說明一個道理:

那就是古代確實存在『鬥將』,古人在進行戰爭時,也確實有陣前單挑的現象。

單挑這個行為並非全是文藝工作者的憑空虛構。

 當然,陣前單挑雖然並非是憑空想象,但還是實事求是的說,單挑在古代仍然是屬於非主流現象。

大規模的戰役,幾乎不可能出現陣前單挑,如果有陣前單挑發生,大概率地一定是小規模,且低水平的戰鬥。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這是由古代戰爭的特點決定的必然結果。

古代軍隊中,職業官兵比較少,像世襲武將和老兵油子雖然是古代軍隊戰鬥力的核心和中堅力量,但他們數量太少。

當時真正在軍隊中占絕對數量的其實就是臨時投軍,或者臨時通過拉壯丁的方式,吸納到部隊的非職業軍人。

 

這類人因為都是臨時拉來湊人數的,沒有所謂的軍人榮譽,也幾乎沒有戰鬥力。

如果大部隊打了勝仗,這類人能添磚加瓦,如果大部隊打了敗仗,這類人肯定是逃之夭夭,擾亂軍心。

 總而言之就是說:真打的人少,看熱鬧人的居多! 

所以,古代小規模作戰時,武將很有必要在陣來一場單挑。

因為一旦挑贏了,會極大地動搖對方非職業軍人信心,鼓舞本方非職業軍人的士氣。

這是非常有效果,也很有效率的一種戰術。

不過前文也說了,單挑僅限於小打小鬧,真的大規模團戰時,單挑還是很稀罕的。

 至於原因,不用說你也懂。

大規模的軍隊能成型,這說明這支部隊已經有相當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了。

不需要再通過單挑這種低劣手段鼓舞本方、動搖對方的士氣。

這類高素質軍隊打仗靠的是陣法、軍紀。

其實在古代通俗小說中,也是如此。

比如著名的《三國演義》中,軍閥們前期之間小打小鬧時,武將單挑的描寫很多。

但後來魏蜀吳三足鼎立,大家都開始玩大戰以後,單挑的描寫就很少了。

像『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諸葛亮六出祁山』『薑維九伐中原』,都是靠的智商取勝,而不是像早期章節那樣靠武將單挑就能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