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妻子墓中,發現充滿謎團的轎子,專家說:它有個重要作用。《網路歷史》

吳王夫差的妻子墓中,曾經發現一頂特殊的轎子,可是考古專家在經過研究之後發現,該轎子並非是一件實用器。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吳王夫差,姬姓,是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也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君主,為吳王闔閭的兒子。

吳王夫差之所以能夠繼位,就是因為吳王闔閭敗於越王勾踐之手,從而飲恨而終。

夫差作為吳王闔閭的兒子,始終以報仇為己任,要將越國徹底滅掉。

在位期間,吳王夫差勵精圖治,對國內的士兵加緊操練,積極進行對外擴張,隻短短幾年的工夫,便讓吳國成為了實力超強的諸侯國。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日後的征戰中,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令其成為了自己的手下敗將。

可是好景不長,誰都想不到,在驕傲自滿的情緒下,吳王夫差很快便沉迷於酒色,最終被越王勾踐擊敗,吳國徹底滅亡,夫差也於火中自我了結。

談到吳王夫差,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女子,此人就是勾郚夫人季子。

勾郚夫人季子是宋國國君的妹妹,她被嫁給吳王夫差,其實也是政治聯姻的結果。

在當時,吳國和宋國十分交好,而夫差在掛帥出征之時,還曾攜帶妻子出征,可是誰也沒能料到,一路顛簸風寒,導致夫人病體有恙,在吳國軍隊勝利之後便香消玉殞了。

本來,吳王夫差計劃是要攜帶夫人一同前往宋國探親,可如今卻隻能是獨自回到宋國。

更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屍體的保存難以達到效果,故此吳國軍隊隻能將夫人埋在當地,使得其遠離故土。

1978年時,考古專家們在河南省固始縣候谷堆附近,發掘出一座大型的古墓,而古墓的年代正是春秋時期。

在這座春秋墓葬之內,出土了大量的隨葬物品,包括通鼎、編鐘、漆器、玉器等等,其墓中文物的考古價值斐然,令在場的專家們無不歡呼雀躍。

與此同時,考古專家還根據墓中文物的銘文判斷,墓中的女主人正是宋國國君的妹妹,其本人具有高貴的血統,並且還是吳王夫差的夫人,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勾郚夫人季子。

不得不說,勾郚夫人季子墓的出現,極大地彌補了考古歷史上對文物認知的不足,更是將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帶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考古工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考古專家們突然有了新的發現,而這樣的發現,幾乎是歷史性的。

因為就在墓中,考古專家清晰的看到,腐爛的泥堆之內,居然還隱藏著許許多多擺放整齊的木頭,而這些木頭起初被認為是墓主人隨葬的小房子,但是隨著發掘的進一步深入,隨葬小房子的說法被打破,專家們完整地給出了答案,眼前的這件文物,竟然是一頂轎子。

墓室內出現的轎子,寬94厘米,長134厘米,通高123厘米,其整體造型隻相當於現代轎子的一半。

在轎子的頂部,出現了如中國古代建築樣式的屋頂,其中間起脊,頂蓋下方還有長方形的底座,底座的面積並不大,上面鋪有用竹篾編成的席子,肩輿四周設有立柱和圍欄,前方中間位置設有小門,高度達到了82厘米,寬度為38厘米,其功能應該是供乘坐之人進出使用。

不過由於其埋在墓室之內年久日深,腐爛程度極大,最終考古專家們不得不將其重新復原。

轎子被復原之後,考古專家們才發現,原來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轎子,而是一種名為肩輿的交通工具,我們暫且可以將其視作轎子的前身。

肩輿被復原之後,考古專家還試著將其抬起,可惜的是,由於道理是四根轎桿和轎子本身的結合並不結實,所以一旦有人坐上去,轎桿便生生折斷。

所以專家們才敢肯定的說,眼前的這頂肩輿,應該是一種冥器,起的是象征的作用。

轎子是人類出行的一種工具,是古代一種出行的革命,可是到了現代,人類出行可以靠車,此事一定會讓古人羨慕不已。

想一想,我們作為現代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參考資料:《華夏考古》 張權著 江蘇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