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你知道這其中有著什麼典故嗎。《網路歷史》

提到『八拜之交』,我們從字面上就能看得出來,是結為知己、兄弟之意;同時『八拜』,指的是八個方位: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8個方向叩拜,表示著無論何地都願意同生共死之意。

關於『八拜之交』這個成語的解釋,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姐妹關系。

比喻關系極為密切。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

古代世交子弟對長輩的禮節,後世將異姓結為兄弟亦稱八拜。

『八拜之交』這個成語的出處,是中國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的一段故事。

當然,朝八個方位叩拜也不是故意弄出來的儀式感,而是這八個方位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誓約,同時每個方位也代表著一種交情。

那這『八拜之交』之中的『八拜』分別代表著哪八種交情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八拜之交』的典故都有哪些吧!

1、生死之交

如果讓你盲猜,我覺得你一定會說其中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是的,作為最被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其中的劉關張三兄弟一見如故,在桃園共同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等傳到後世,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也成為了後世效仿的對象,他們的這種交情也被稱為『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劉關張,共赴桃園三結義。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志趣相投惺相惜,生死與共的好兄弟!

2、知音之交

有一句話,高山流水遇知音,說的就是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之交』

俞伯牙是一個精通音律,琴藝高超的人,在俞伯牙來到東海蓬萊島時,伯牙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俞伯牙創作出了絕美的琴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直到一夜,伯牙夜遊泛舟,在船上彈奏起了琴聲,卻看到岸上有一樵夫在聚精會神地聽著,於是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出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

後來鐘子期早逝,俞伯牙悉知後,在鐘子期的墳前彈奏了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生再也不彈琴了。

『知音之交』謂知己,俞伯牙和鐘子期。

伯牙善琴奏感情,子期善聽品音律。

《高山流水》祭亡友,破琴絕弦、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管鮑之交

聽過名字,但是卻不知道其中的含義,看到管鮑之交時,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共識。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在一次兩人外出打仗的時候,管仲總是喜歡躲在最後面,大家都罵他是一個貪生怕死、沒有擔當的小人。

這個時候鮑叔牙就出來為管仲打抱不平:『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分離了,各為其主,管仲要為自己的主公殺掉鮑叔牙的主公,但是卻沒成功,後來鮑叔牙的主公當上了皇帝,要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推薦管仲,並為其解釋之前隻是各為其主罷了。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鮑之交情義大,齊國管仲鮑叔牙。

管仲家貧養老母,叔牙識才心寬大。

力薦管仲做宰相,世代流傳、情義佳話。

4、刎頸之交

說的是廉頗和藺相如,趙王帶著兩人出使秦國,廉頗和藺相如,一個靠著兵力武力,一個憑著三寸不爛舌,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

回國後,廉頗是越想越生氣,藺相如一個文人,就憑著一張嘴,哪有自己帶兵上陣殺敵來的功勞大?

於是廉頗開始故意找藺相如的茬。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使得廉頗開始得意忘形起來。

藺相如的門客問道為什麼,於是藺相如說,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一文一武共同守護著趙國,如果我和廉頗將軍不和,會給趙國帶來滅國之災,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刎頸之交』同生死,齊心協力保國家。

為保趙王封官爵,相如功高廉頗弱。

廉頗嫉妒,相如胸闊。

廉頗負荊請了罪,二人從此、齊心為國。

5、舍命之交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結果兩人在前往的途中遇到了突如其來的大雪,隻有少量糧食和身著單薄的兩人眼看都會命不久矣,於是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

6、膠漆之交

陳重與雷義,相互為了對方,要將已經到手的官職和功名讓給對方,誰知都遭到了上面的反對,於是兩人便想盡辦法為逃脫已經封賞的獎勵,隻為了能和對方共享榮華富貴。

陳重與雷義,如同膠與漆一樣融為一體,堅不可摧、生死相依。

7、雞黍之交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范式與張劭的故事,是一種守信之交。

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范式與張劭是很要好的朋友。

後來兩人一同請假回家鄉,范式告訴張劭,兩年後回京就去拜見他的父母,看望他的孩子。

時間轉瞬即逝,已經到了兩人約定好的兩年之後,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母親哪裡會相信兩人兩年之前定下的約定,張劭卻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

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范式真的如期而至。

8、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孔融與禰衡結為好友時,禰衡不到20歲,而孔融已過50歲。

中華民族一向是禮儀之邦,忠義、誠信、仁德、寬仁、善良等一直是古人人際交往的優良傳統美德!朋友之間情意至深至重,由此有了我們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