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寒露,天氣愈發清冷。
在冰冷幹燥的早晨,來一碗濃鬱熱辣的胡辣湯,渾身都暖和起來。
現在的胡辣湯,是河南廣泛存在的民間小吃。
而在古代,胡辣湯可是隻有皇上才能吃到的『禦用品』。
胡辣湯的來源眾說紛紜,史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大多是民間野史傳聞,目前民間比較流行的有兩種說法。
從『禦湯』到胡辣湯
圖源網絡,下同
第一個說法是胡辣湯源起明朝嘉靖年間。
民間傳說當時的皇帝明世宗沉迷道教,不理朝政,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權臣閣老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一個道士手裡得到一副可以延年益壽的調味藥獻給明世宗。
這副藥燒制成湯,美味無比,皇帝喝了非常高興,命名為『禦湯』。
後來明朝滅亡後,禦廚趙紀攜帶『禦湯』藥方逃至逍遙鎮《今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受到當地胡氏的恩情,將藥方傳授給胡氏。
因此湯香辣味美,並為胡氏所經營,後慢慢被當地老百姓傳稱為『逍遙鎮胡辣湯』。
不過也有說法是趙紀逃至周家口《今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輾轉落戶當地,有一次趙紀得了感冒,他在熬制『禦湯』時,偶然放了胡椒,發現喝完放了胡椒的『禦湯』後,神清氣爽,連感冒都好了幾分,此後『禦湯』改名為『胡辣湯』,成為當地人的獨特美食,後面才慢慢流傳開來。
從『延年益壽湯』到胡辣湯
還有一種說法是胡辣湯來源於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
傳說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喜好風雅,沉迷於吃喝玩樂,雖然沒有明世宗那樣追求長生不理朝政,不過宋徽宗這樣也使朝野上下滿是奢靡之氣。
當時宮裡有位小太監,深得宋徽宗喜愛。
有一次小太監得宋徽宗準許出宮遊玩兼省親,來到了嵩山少林寺,寺中方丈對這位皇帝眼前的紅人非常熱情,他見小太監面紅耳赤、口唇幹渴且飲食又少時,便奉上一碗少林寺特有的『醒酒湯』,小太監飲後直覺體氣清爽,甚是高興,於是連飲數日,臨行時又向方丈討要了『醒酒湯』的方子。
後來小太監又來到武當山遊玩,武當山掌門人見小太監食量很大,如廁次數多,身體消瘦,就為小太監準備了武當山的『消食茶』,小太監飲用數日之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連臉色都紅潤白皙了很多,小太監很是感激『消食茶』,又將此方討來。
回宮後,小太監將這兩個方子交給禦膳房重新研制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湯,口感更加香醇,並且還能醒酒提神、開胃健脾。
這碗湯被獻給皇帝,皇帝問湯叫什麼名字時,小太監靈機一動回答道:『延年益壽湯』。
皇帝龍顏大悅,禦封此湯為『趙氏延年益壽湯』。
『靖康之難』後,小太監流落民間,開了早點鋪,偶然一位客人將隨身攜帶的胡椒粉灑入鍋中,沒想到口感更加豐富濃鬱,後來命名為『胡辣湯』。
這個胡辣湯,意思就是『胡亂辣』,胡椒、肉桂等各種辣味混合。
除了上面這兩種說法以外,民間還有說法認為胡辣湯來自周代或者曹魏時期,不過胡椒是唐代才傳入中國的,唐朝以前傳入的說法確實不太靠譜。
也有專家認為起源宋朝的更可信一些,因為宋代官方編制的《太平和惠民劑局方》一書以及當時流行的醫藥著作都認為,在食物裡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
一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可能是胡辣湯的雛形。
從『皇家禦用』到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的胡辣湯雖然失去了『皇家禦用』的身份,變成老百姓們餐桌上常見的一道家常菜,但它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還是獲得了今天人們的認可。
2009年6月,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5月,小吃技藝《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不過別看入選的是逍遙胡辣湯,實際上河南省內的胡辣湯多種多樣。
逍遙胡辣湯是其制作者在建國以後在原來調味的基礎上,根據藥食同源的理念,添加了多味中藥調料,形成了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湯品,是知名度比較高、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
而在河南省內,還有北舞渡胡辣湯、開封素胡辣湯、南陽胡辣湯、滎陽胡辣湯、汝州胡辣湯、周口胡辣湯等十幾種各有特色的胡辣湯。
不同地區不同口味的胡辣湯,也共同組成了『河南省胡辣湯』這一靚麗的名片。
說起來,從在古代隻有皇帝才能享用『禦用湯』,到現代有編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胡辣湯也可謂是『人生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