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局勢危急。
崇禎派人去獄中,釋放被關押3年之久的孫傳庭,讓他督師西北。
孫傳庭:『隻需要五千兵馬,足以蕩平闖軍』,但孫傳庭輸給了『糧食』。
孫傳庭,山西代縣人,足智多謀,用兵以狡黠、多謀、果斷著稱。
孫傳庭是文官出身,卻是一代名將,是崇禎守住祖宗基業的希望所在。
黑水峪之戰,是孫傳庭的首秀,卻打破了後人對魏延『子午谷奇謀』的疑慮。
農民軍最強的高迎祥被孫傳庭擒拿,押送京師凌遲處死,『子午谷奇謀』行不通。
起義軍『十五路兵馬』,也被孫傳庭剿滅殆盡。
若非崇禎要求『招撫』,孫傳庭將會在靈寶全殲羅汝才、馬進忠、賀一龍、左金王數十萬兵馬,明朝也許可以延續國祚。
孫傳庭善於用兵,為人持重,不輕易出擊,一旦進攻,則必求獲勝。
1639年,孫傳庭率兵抵禦清軍,替代盧象升督師,連續五次擊敗對手,多爾袞不願意跟孫傳庭過招。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傳庭了解明軍、清軍之間的差距,也知道明軍比較畏懼清軍。
明軍畏懼,除了清軍戰鬥力強,崇禎的『猶豫不決』是關鍵;盧象升陣亡沙場,是崇禎戰和不定導致。
沒有得到崇禎表態之前,孫傳庭主張以火器兵、步兵、車兵作戰,固守城池,不輕易交戰,以免重蹈盧象升的覆轍。
對付清軍,以襲擾後路為主,將對手拖在關內,各路兵馬到齊後,待機決戰。
孫傳庭精明,不想重蹈盧象升的覆轍,跟兵部尚書楊嗣昌鬧矛盾。
楊嗣昌害怕失去兵部尚書,其職位被孫傳庭取代,便彈劾他『遷延不前』,錯失戰機。
崇禎不分對錯,清軍撤退後,將孫傳庭逮捕入獄,關押了3年。
孫傳庭在監獄關押,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再次鬧騰,明朝缺乏糧食,無法安置廣大農民軍,招撫宣告失敗。
1642年,明軍在松錦之戰中慘敗,陣亡數萬人,洪承疇投降,明朝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
此時,皇太極派阿巴泰率10萬兵馬入關,劫掠中原;李自成縱橫西北,明朝兩面受敵,處境危險。
江山社稷遭遇危險,崇禎想起了孫傳庭,於是派人去監獄『請』他出來,讓他督師河南,解救開封。
孫傳庭很自信,直言:『隻需五千精兵,可以蕩平闖軍』。
孫傳庭表態,崇禎有了信心,授予他尚方寶劍,率京師兵馬出征。
孫傳庭很快就發現,李自成今非昔比,麾下兵馬數十萬,能戰鬥不少於十萬,不容易對付。
此前,孫傳庭編練的『秦軍』2萬餘人,已經被洪承疇等人揮霍殆盡,京師兵馬腐朽不堪,戰鬥力太低。
為此,孫傳庭上奏崇禎:『編練兵馬2萬,打造火器,餉銀六十萬兩』
孫傳庭要錢、要糧,崇禎很不高興,卻還批準了。
崇禎表示,隻能給60萬兩銀子,其餘所需的糧食、餉銀,需要自籌,因為朝廷實在沒錢了。
崇禎的『困境』,孫傳庭也理解。
孫傳庭比較狠,在陜西收拾『大戶』,清理『屯田』,從士紳中得到餉銀,補充給養,卻得罪了不少人。
兵馬尚未訓練完畢,河南告急,崇禎連續催促出兵。
起初,孫傳庭拒絕,希望崇禎持重,不要輕易出戰,無奈,崇禎不同意,聖旨接二連三下達,孫傳庭隻能出關迎擊。
孫傳庭可用的兵馬不多,堪稱精銳的也就白廣恩的『火車』兵,以及高傑的數千騎兵。
即便如此,孫傳庭依然取得勝利,他在郟縣設下埋伏,派牛成虎前去引誘李自成。
李自成中計,親自率兵追擊,遭遇高傑、白廣恩、左勷、鄭嘉棟埋伏,陣亡一萬餘人,狼狽而逃。
無奈,明軍糧食不足,被迫采摘未成熟的柿子充饑,士兵疲憊不堪,無法深入追擊。
沒有糧食,士兵幹脆搶奪農民軍的輜重,以及戰利品。
李自成返回沖殺,雙方再次激戰,打得非常激烈。
明軍即將獲勝之際,羅汝才等趕來增援,孫傳庭腹背受敵,敗退潼關。
第一次郟縣之戰,明軍輸給了『糧食』,孫傳庭能打,但苦於沒有糧食,也是力不從心。
此戰,明朝損失不少,但主力尚存,關中還在手中,還有底氣。
羅汝才幫了李自成的忙,但兩人很快就鬧矛盾,李自成將其處死,吞並所部。
回到關中,孫傳庭休養生息,打造兵器、火器、戰車,訓練士卒,並再次對地主、士紳『籌款』,充當軍隊的餉銀。
如此,明軍逐步恢復元氣,李自成也不敢輕易進攻京師。
孫傳庭剛有起色,崇禎又催促出兵,讓他擔任兵部尚書,節制七省軍務,趕緊出關討伐李自成。
孫傳庭拒絕,認為糧食還沒籌集足夠,士兵也尚未訓練好,不應該浪戰。
孫傳庭需要『時間』與『糧食』,崇禎則等不及了,又派來幾批使者。
孫傳庭害怕再次被關押,隻能硬著頭皮答應出兵,私底下則說:『不欲速戰,見上意及朝論之急,不得已誓師』
即便答應出兵,孫傳庭還是很持重,他先派三千兵馬出擊,試探李自成。
與此同時,孫傳庭上奏朝廷,讓左良玉等部北上增援,三面夾擊李自成。
可惜,左良玉並不配合,這是孫傳庭慘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孫傳庭是個猛人,明軍出征後,連續奪取寶豐、唐縣,還招降了李自成麾下猛將李養純。
1643年8月,孫傳庭攻打郟縣,李自成率主力從襄城趕來增援,雙方在城郊對決,李自成再次慘敗。
高傑的騎兵沖鋒,白廣恩以火器掩護,李自成差點成為俘虜,狼狽逃回襄城。
可惜,明軍再次被『糧食』拖累了,孫傳庭欲哭無淚。
出關之前,明軍就沒有多少糧食,孫傳庭希望速戰速決,或『以戰養戰』,維持士兵的補給。
誰知,明軍攻破郟縣後,得到的是一座『空城』,而隨身攜帶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士兵開始動搖。
明軍包圍襄城,李自成堅守待援,岌岌可危。
農民軍將士很害怕孫傳庭,許多人跑出城去投降。
此時,如果孫傳庭擁有足夠多的糧食,擒拿李自成不在話下。
明軍糧食不足,補給線過長,劉宗敏聯合各路起義軍,截斷了明軍糧道。
沒有糧食吃,左良玉屯兵九江,也不配合作戰,局勢對明軍非常不利。
為此,孫傳庭留下陳永福圍城,自己率兵去打通糧食運輸線。
孫傳庭離開,陳永福約束不了部下,明軍紛紛逃離,也跟著返回陜西。
李自成乘勢追擊,明軍一敗塗地,潰不成軍。
抵達南陽,高傑、白廣恩鬧矛盾,對是否迎戰李自成,吵得不可開交。
高傑主張決戰,白廣恩主張繼續撤退,孫傳庭采納高傑的意見。
李自成部署五重戰陣:饑民、步兵、騎兵、重甲騎兵、老營,正面與明軍決戰。
高傑率三千騎兵打頭陣,連續突破李自成的饑民、步兵、騎兵,所向披靡。
可惜的是,白廣恩並不配合,而高傑所部騎兵並不多。
李自成投入重甲騎兵,高傑遭遇合圍,白廣恩幹脆丟下『戰車』,自己跑回潼關。
白廣恩臨陣脫逃,見死不救,高傑隻能奮力廝殺,突圍而出。
此時,白廣恩丟棄的『戰車』遍地都是,擋住了明軍的撤退之路,高傑所部損失慘重,與孫傳庭一起敗逃回來。
抵達潼關後,孫傳庭僅剩兩千殘兵敗將,元氣大傷,回天乏力。
此次明軍出擊李自成,也是始於郟縣,故而稱之『第二次郟縣之戰』。
此戰,明軍缺乏 『糧食』,左良玉又按兵不動,不配合孫傳庭,豈能不敗。
從兩次郟縣之戰中可以看出,李自成的戰鬥力很一般,其獲勝的關鍵是明軍沒有糧食,以及將領擁兵自重,互不配合。
後來,李自成迎戰清軍,就沒這麼幸運了。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