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聲碧波裡的鷺島
讓人愛戀無限
如足大廈之門
定有你我相知
廈門鼓浪嶼上民族英雄鄭成功
倚劍威風,引人無限景仰,津津樂道;
廈門金榜山麓愛國名將陳化成青山忠骨,相形鮮有人至,默默無聞。
180年前
一代愛國名將
民族英雄陳化成
以身殉國
青山有幸埋忠骨,廈門梧村金榜山麓鬧中取靜處,一座平面呈『風』字形三合土磚石構築的龜形墳丘安葬著英雄的遺骸。
陳化成墓 福建省文物局供圖
墓碑刻著『皇清誥授振威將軍賜謚忠愍陳公』的陳化成墓,掩映在青松翠柏間,顯得莊重肅穆。
偶有慕名者和拜祭客前來參觀和祭拜,定然對墓前一對八角形望柱對聯心生感嘆:『俎豆馨香薦忠良而易名兩字,粵閩江浙垂功烈而炳節千秋』。
陳化成像 圖源:廈門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陳化成,中國近代史上與林則徐、關天培、葛雲飛同儕並稱的一代名將,並沒有隨彈指180年光陰而逝,也沒有如那場飄散的戰爭硝煙而盡。
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陳化成故事,在歲月中輪回,在年輪中流傳。
01
戎馬伴一生 故鄉是同安
金戈鐵馬征戰一生,陳化成故事源起自廈門同安灣的一個小島漁村。
丙洲全景圖 何東方/攝
廈門同安的丙洲,與寶島臺灣的金門隔海相望,呢喃相語。
丙洲扼海口咽喉,為水路出入同安的必經之道。
《同安文史資料》記載:作為同安灣最大的島嶼,古時金門、馬巷、島內乘船到同安縣城,都要繞過此島。
丙洲素以陳姓居多,丙洲人亦被尊稱『丙洲陳』,世代傳承多以耕作與捕魚為生。
丙洲島上的陳化成雕像 陳嘉新/攝
1776年4月29日,陳化成呱呱墜地,喜添為丙洲陳氏第十五世孫,取字業章,號蓮峰。
如今,除了上海寶山區臨江公園樹立吳淞口抗英民族英雄陳化成的雕像,在丙洲島的東北部也矗立了陳化成雕像,雕塑家用了200多塊花崗巖巨石,雕塑出一個武勇剛毅,迎風前行,握鞘拔劍的高大英雄形象。
丙洲島上的陳化成雕像何東方/攝
『丙洲陳』素以民風彪悍,俠肝義膽聞名遐邇,陳化成生長在這樣的土壤環境下,從小喜歡上了讀史書贊英雄,常讀常聽伏波將軍和嶽飛將軍故事而不厭,對於他們的英雄氣概十分敬仰。
陳化成習水性,精武藝,22歲入伍清軍水師,曾率部隊駐防臺灣、金門,歷任把總、千總、參將、副將、總兵等職,一路擢升至金門總兵。
數十年間,追隨清代水師名將李長庚、王得祿征戰南北,英勇果敢,屢立戰功,被李長庚稱為『名將才』。
陳化成的刺刀 圖源:廈門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02
嚴查禁鴉片 慷慨赴疆場
同安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早在晉太康三年《282》就始置縣,吳《黃》升、陳倫炯、胡貴、林君升、吳必達……這些清代水師提督皆同出自同安,成為中國海軍史一道亮麗風景。
陳化成是同安籍水師提督群之佼佼者,清道光十年《1830年》,陳化成提升福建水師提督,駐守廈門。
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常有外國鴉片走私船出沒東南沿海,甚至明目張膽進行武裝走私。
陳化成到任福建水師提督後,督率水師,認真巡邏,嚴行堵截。
廈門鴉片戰爭場景 圖源:廈門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清政府為加強江南的防務,特派陳化成為江南提督。
此時的陳化成,已是年屆65的老者,依然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臨危受命,統率兵馬馳赴上海吳淞口,部署抵禦英軍大計。
吳淞口,系長江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顯要。
陳化成到任後五天,即親赴吳淞口視察,加緊部署防務,建立鑄炮局、火藥局,親率軍民挖戰壕、築碉堡,使吳淞口海防要塞設施得到加固和完備。
陳化成抗英事跡連環畫 圖源:廈門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1841年8月26日,英國艦隊攻陷廈門。
家鄉淪陷噩耗頻傳,僚屬都為陳化成家眷擔心,陳化成仰天長嘆:『毀家不足憂,特恨未能速剿英夷耳!』為國忘家、赤膽忠心,深深地感動並鼓舞著全體將士。
1842年6月16日清晨,英國侵略軍出動所有艦船,瘋狂地向吳淞口發動炮擊。
大戰在即,陳化成對官兵們說:『我今日極力用兵,以死報國恩,汝等幸助我全忠節焉!』說罷,昂首走出軍帳,擎起一面旗幟,登上火炮陣地。
吳淞炮臺形勢圖 圖源:福建檔案微信公眾號
陳化成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定守衛孤立無援的西炮臺陣地,燃放數千發炮火,重創英國侵略者的艦隊。
但自身傷亡慘重,彈藥補給不劑,陳化成多處中彈負傷,最後率領將士與蜂擁而至的英軍展開白刃戰,戰鬥到最後一息,壯烈殉國。
英國軍艦直逼炮臺 圖源:福建檔案微信公眾號
戰火硝煙漸漸散去,陳化成犧牲後十餘日,嘉定縣令才找到將軍遺體,並從遺體上取出數十塊彈片,為將軍遺體入殮並將靈柩運回故土。
啟運歸鄉時,嘉定當地民眾和沿途士民數十萬動情哭奠,場面感人至深。
清道光皇帝得知陳化成抗英陣亡,深為痛惜,先後誥封陳化成為振威將軍、建威將軍,在其故鄉與殉難處各建專祠,賜謚『忠愍』。
是年農歷9月,故鄉人民把他的遺骸安葬於廈門梧村金榜山麓。
《《表忠錄》卷一P1a:道光皇帝諭祭文》 圖源:廈門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03
風雨同甘苦 清風頌廉吏
《清史稿》記載,陳化成『與士卒同勞苦,風雨寒暑不避』。
清王朝的腐敗至極讓海防漏洞百出岌岌可危,廈門等沿海各處海防營寨汛口,城墻失修,軍械廢舊。
陳化成接任福建水師提督後,著手整頓加強,陸續修葺營盤寨柵,讓士兵不受風吹雨淋,朝廷撥下的兵餉皆如數發放官兵。
陳化成書法作品
官兵得到正常供給,軍心安定,紀律好轉,軍械得到及時添置整頓,福建水師面貌煥然一新。
1840年,陳化成調任江南水師提督,赴任時,他不先入官署,而是直接到了吳淞口防地。
在吳淞,他不住舒適的提督公館,卻與士兵一樣住在一頂舊帳篷裡。
陳化成使用過的木櫃,面上紅漆斑駁,四角磨損嚴重,多處有裂縫,兩邊的鐵質捉手和中間的鎖扣都嚴重銹蝕。
既是書箱又是衣櫃,一物多用,樸實無華。
圖源:廈門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江蘇巡撫梁章鉅得悉此事,對陳化成十分敬佩,派人趕做了一頂新帳篷送給陳化成,未料遭到婉言謝絕,『士兵都住著破帳,自己不忍獨居新帳』
陳化成這一番話讓梁章鉅更加感動,幹脆來了一次大動作,為吳淞口軍士全部換了新帳房。
嚴於律己,體恤官兵,廉潔奉公,愛惜百姓,陳化成贏得了廣大官兵和百姓群眾的愛戴和擁擠,追隨者眾,如影隨行。
軍民眾口贊譽陳化成對敵人是『陳老虎』,對士兵和百姓是『陳老佛』。
清監察禦史陳慶鏞在詩文中稱陳化成為『陳老佛』:君不見,陳老佛,手執紅旗呼戰士,以一當十皆奮起,炮聲人聲震百裡。
夷人當之皆披靡,火輪辟易不敢駛。
圖源:廈門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大清之末,濁世陰霾。
然而,總有一些氣節風骨者唯我獨清,逆勢而行。
如若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
』
又若陳化成『丹心未報千秋恨,白發惟餘一劍知』
陳化成一生治軍嚴明,為官廉潔,克己奉公,生活上更是十分儉樸。
他任福建水師提督時,還兼管臺灣、澎湖防務,循例每隔兩年出巡臺灣一次。
圖源:思明快報
道光十三年《1833年》,陳化成出巡臺灣,舟師過處,輕車簡從,毫不擾民,嚴拒鋪張迎送,與以往提督出巡興師動眾壯觀場面形成鮮明對比,於是有了『廉將』之稱。
兩江總督牛鑒駐師上海,想籠絡陳化成,也被陳化成婉言謝絕。
陳化成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普通民房,即使是升任提督高官後,其家眷移住廈門中山路附近的草埔埕《今草埔巷》9號。
位於廈門思明區草埔巷9號的陳化成故居 福建省文物局供圖
這座磚木結構的平房總面積隻有130多平方米,門窗樸素,別無雕飾,與普通民居幾無差別,惟有門外豎著那對旗桿石印記著這是高官府第。
陳化成會將節省下來的俸銀,用來捐助書院、義塾、育嬰堂等社會慈善事業。
興泉永道周凱曾向陳化成提議修纂《廈門志》,陳化成當即表示大力支持,可惜《廈門志》編纂出來後沒有刊行,因為周凱已調臺灣道,客死他鄉。
陳化成便用自己的俸銀資助刻印《廈門志》。
《廈門志》圖源:寶山文旅微信公眾號
廈門玉屏書院與文昌祠等處建築物,年久失修,已破損荒廢,陳化成曾先後帶頭捐款重修。
長憶英雄淚滿襟。
趙樸初先生曾題詩贊陳化成:『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
所幸,人們對於陳化成的紀念與稱頌,不僅可以詩文中尋覓,還可以在歷史遺跡遺存中流連。
丙洲陳氏宗祠 何東方/攝
在廈門的同安丙洲,有一處陳氏宗祠,保留著陳氏大祠堂、陳化成祖屋、道光皇帝親提的『提督忠臣』金匾等文物古跡。
在廈門思明區,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陳化成墓、廈門市文保單位陳化成祠、廈門市涉臺文物陳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資源。
陳公祠福建省文物局供圖
在上海,有化成路、陳公祠、陳化成紀念館、城隍廟等;
在臺灣,有化成路、化成裡等……這些都蘊含了後世對於這位民族英雄的祭奠與敬仰。
上海陳化成紀念館外觀 圖源:福建檔案微信公眾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陳化成將軍堅貞忠誠、舍身取義的愛國情操,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品格美德,可歌可泣、輝映千秋的英雄業績,為英雄故土長留一脈清風正氣,為中華民族永存一份精神瑰寶,更為實現『中國夢』匯聚踔厲奮進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
郭金銘審核:雷光美、方婷來源:『閩人智慧』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