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於謙的故事,這位於謙不是喜歡抽煙喝酒燙頭發的相聲界皇後於謙,而是明朝時期鐵骨錚錚的民族英雄於謙。
於謙從小飽讀詩書,深諳兵法,可謂是文武全才。
他在十幾歲就寫下一首名垂千古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隻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
相傳有一天,於謙在郊外散步。
無意中走到一座石灰窯前,看到一群工匠們在煅燒石灰。
他看著從深山采下的黑不溜秋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有感而發寫出了這首《石灰吟》,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他把石灰比擬成了人的一生。
前面兩句描寫了山石具有堅硬的特質,但也需要經過大火的磨煉才能成為可用之處石灰。
後面兩句借物言志,通過石灰即使化成粉末,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間,勉勵自己要做清白有用之人,即使遇到什麼困難都毫無畏懼。
這首詩真實地流露出了於謙的豪情壯志,與人生信仰,而他的一生也是恪守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公元1398年,於謙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太平裡。
少年時期志向高遠,勤學苦讀。
年僅26歲就已經考中了進士,可謂是少年得志。
一身正氣的他不畏強權,在漢王朱高熙叛亂的時候,更是出言痛斥,並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
宣德五年又以兵部右侍郎之名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時,因不向宦官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
後來得到河南,陜西兩省百姓、官吏以及藩王向明英宗請命才得以官復原職。
公元1449年,瓦剌南下來犯。
明英宗朱祁鎮受宦官王振蠱惑,禦駕親征瓦剌,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
在國家危難之際,於謙時任兵部左侍郎,毅然擔起了救國救民的重任。
土木堡一戰,英宗被俘,精銳覆滅,此時正是事關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之秋。
到底是戰是守,文武百官都是不知所措,許多官員因懼怕瓦剌軍的兇狠,主張放棄北京,南遷以求生存。
侍講徐有貞更是以星象有變為由,主張遷往南京。
此時,於謙挺身而出,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理由是北宋的南逃,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所以於謙主張保衛京師,得到了更廣泛的支持。
同時,在這緊要關頭,國不可一日無君,於謙又帶頭擁立朱祁鎮的異母弟朱祁鈺為景泰帝,史稱明代宗。
朱祁鈺登基稱帝後升於謙為兵部尚書,負責北京保衛戰。
於謙在瓦剌軍氣勢正盛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擊敗了他們,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挽救了明朝。
朱祁鈺登基稱帝以後,瓦剌覺得不是大明的對手,而且大明也擁立了新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失去了談判的價值,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朱祁鎮給放了。
明英宗被放回以後,被景泰帝尊為太上皇,實際上是把他給軟禁在了南宮。
景泰年間,於謙盡心輔佐明代宗恢復了明朝的元氣,但是於謙的剛正不阿也引起了徐有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嫉恨。
景泰八年,看見景泰帝朱祁玉病危,覺得他氣數已盡,便策劃了『奪門之變』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
朱祁鎮重新登上皇帝寶座,明代宗被廢為郕王。
明英宗為了重新樹立威信,穩固自己的帝位,開始大規模鏟除景泰帝朱祁鈺的大臣班底。
於謙是朱祁鈺最信任的大臣自然首當其沖,再加上徐有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一直想置於謙於死地,所以他們一直在明英宗面前煽風點火,添油加醋,沒少給於謙安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
最終,朱祁鎮還是賜死了於謙。
於謙死後全國為之震動,天下百姓無不為之慟哭,就連明英宗的後人也沒有忘記於謙的清廉正直和忠君為國。
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曾經說: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歷事先朝,茂著勞績。
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機奸之所害。
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所以在明憲宗即位的時候就為於謙平反。
明英宗的孫子明孝宗更是對於謙贊賞有加,他曾經說:氣稟剛明,才優經濟,兼資文武,茂著聲猷,當皇祖北狩之時,正國步難危之日,乃能殫竭心膂,保障家邦,選將練兵,摧鋒破敵,中外賴以寧謐,人心為之晏然,回鑾有期,論功應賞,不幸為權奸所構,乃隕其身,輿議咸冤。
明孝宗時期追贈於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
並在全國各地設立於謙的祠堂,由相關部門專門負責管理祭拜。
縱觀於謙一生,一直是在踐行自己曾經寫下的那兩首詩,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在權奸小人充盈的官場,在貪官污吏橫行的時代,他剛正不阿,憂國憂民。
在外敵圍城、君臣無助的時刻,他挺身而出,保衛大明,立奇功。
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詩中表述的那樣,名垂千古,受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