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一個『難』字,道出了長征的艱難險阻。
長征路上,紅軍女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懷著對共產主義事業堅定的信念,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氣概,用女性特有的堅韌與生命極限頑強抗爭,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中國革命巾幗英雄的代表。
三千多名女紅軍
參加了長征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隻是一瞬,但對那些慷慨奔赴萬裡長征的女紅軍戰士來講,卻是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數以千計的女紅軍不畏艱險參加了長征。
中央紅軍中女紅軍總數為32名,包括幹部30名、戰士2名,其中27名幹部與2名戰士走完了二萬五千裡長征。
著名女革命家如蔡暢、康克清、鄧穎超、劉英、賀子珍等都在此行列中。
她們當時都擔任著比較重要的職務:1934年,蔡暢和康克清分別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鄧穎超和劉英則在長征中擔任過中央局秘書長,賀子珍是中革軍委機要秘書。
紅二方面軍中女紅軍為20多名。
1935年11月,任弼時、賀龍率領紅二、紅六軍團,離開湘西開始長征。
其中,紅六軍團有李貞、張吉蘭、陳羅英、陳琮英、周雪林、戚元德等,其餘為紅二軍團的女紅軍。
在這支部隊中誕生了共和國第一個女將軍——李貞,她是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的唯一女將軍。
紅四方面軍是長征隊伍中女紅軍人數最多的部隊。
據不完全統計,紅四方面軍女紅軍總數約達3000人,擁有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唯一一支成建制的婦女獨立團作戰部隊,先後有2個團參與長征。
紅25軍中的女紅軍僅有7名。
1934年11月,紅25軍總醫院分院在安置好最後一批傷員後,有12名擔負看護任務的女紅軍突然接到命令,臨時組成看護班,翻山越嶺趕往軍部報到,包括周東屏、戴覺敏、餘國清等7人作為隨軍護士得到批準跟隨紅軍轉移,被稱為『七仙女』。
到達陜北時5人幸存。
寫下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女紅軍跟男紅軍一樣,浴血奮戰、艱苦跋涉。
同時她們克服了重重磨難,為部隊籌來了一擔擔糧食,救助了一位位傷員,唱響了一支支催人前進的戰歌,寫下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行軍打仗,沖鋒陷陣。
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在1933年4月與川軍的對戰中一戰成名。
當時,軍閥劉漢雄率領的川軍一個獨立師,進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與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500名奉命轉運傷員和運輸物資的女紅軍遭遇。
時任團長張琴秋深知敵強我弱,不可暴露火力,決定智取敵人。
她指揮官兵們迅速占領制高點,一槍不發,靜等敵人靠近,進入最佳射程時一聲令下,女戰士們火力全開,打得敵人暈頭轉向。
敵人以為遇上紅軍主力,頓時亂了陣腳。
張琴秋趁機率團沖進敵群,處決了敵指揮官,繳獲一個團的槍支彈藥。
這場戰鬥讓全川為之大震。
女戰士們還參與了攻克劍門關的城關,為後續部隊開鑿爬雪山的『天梯』以及隨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等戰鬥。
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的女紅軍數量最多,但因戰鬥任務犧牲很大。
原本約3000人的隊伍,最後隻剩下幾百人。
中央紅軍的女紅軍相對較少,為了便於統一行動,出發不久便將女紅軍集中起來成立了一支婦女隊,劉群先任隊長,金維映任政治委員。
在艱苦卓絕的轉戰環境中,組織上沒有給予她們太多照顧,她們的待遇和男紅軍基本一致。
康克清曾親自指揮紅軍作戰,殲滅敵軍20餘名。
在行軍中,她經常肩扛三四支步槍,以幫助勞累的戰士。
賀子珍曾冒著敵機轟炸救護傷員,導致全身中彈17處。
籌集物資,保障後勤。
紅軍長征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後,女紅軍籌集物資、保障後勤的優勢很快顯現出來。
在中央紅軍初次經過馬爾康地區時,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二團就肩負起籌糧工作。
為了能讓部隊吃得上飯,她們堅決執行命令,努力籌糧。
但國民黨在當地進行反共宣傳,對土司們威逼利誘,向群眾鼓吹紅軍非常『危險』,稱若有紅軍到來,任何人不得提供幫助,如若違反,軍法重處。
當地老百姓也不會講漢語,交流中面臨語言障礙。
為此,籌糧團隻能找懂漢語的生意人當翻譯。
這時女紅軍的性別優勢起到了作用,當地百姓看到跟隨翻譯過來的是柔弱的女性,便不那麼懼怕了。
最終,女紅軍們不僅宣傳了紅軍的政策,還籌到了不少糧食。
紅二方面軍的20多名女紅軍被編入各個部門。
其中有的被安排負責籌糧做飯當炊事員,也有從事軍需被服工作的。
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第二團的主要任務是後勤保障,保衛後方機關、紅軍醫院、倉庫,運送彈藥、轉運傷員、籌糧運糧等。
紅25軍的7名女護士主要負責照顧傷病員,也負責他們的夥食,她們把飯讓給傷病員吃,缺少糧食,就到山上尋找野果、樹皮,摻上米糠,給戰士們充饑。
醫療救護、照顧傷員。
長征途中,女紅軍往往還擔負著在戰鬥中冒著炮火到一線搶救傷員、將受傷的戰士轉移到安全地點的任務。
紅25軍的『七仙女』醫護小組擁有相對專業的醫護知識,對傷員進行醫療救治、包紮治療等工作,用鹽水和自制的高錳酸鉀溶液給傷員消毒,行軍途中藥品緊缺,一到駐點就想盡辦法四處搜集、購買。
藥品缺乏時就在行軍路上采集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熬成湯,給傷員清洗傷口、治病。
她們日夜輪流守護在傷員們身邊,精心照顧,幫助傷員解除傷痛,對吞咽困難的重傷員,就一口一口喂藥喂食,挽救了不少紅軍的生命。
其他部隊的女紅軍也負責照顧傷員工作,中央紅軍的危秀英,是出了名的『小個子』,卻是抬擔架最多、救人最多的一位。
文藝創作,鼓舞士氣。
文藝工作是女紅軍們的長項。
長征中湧現出一批有文藝才華的『戰地百靈』。
李伯釗是紅軍中的藝術家,長征之初她擔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幹事,按照時間先後隨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進行長征,三過草地,一路行軍一路演出,率領紅星劇社在戰鬥間隙給紅軍戰士們演出精彩的文藝節目,創作了話劇《幹人當紅軍》,歌曲《打騎兵歌》《兩大主力會合歌》,編演了舞蹈《紅軍舞》等。
紅軍戰士們在行軍的夜晚宿營時唱起《打騎兵歌》:『敵人的騎兵不需怕,沉著勇敢來打它。
目標又大又好打,排子槍齊放易射殺……我們打垮它!』這些優秀作品鼓舞了士氣,擴大了紅軍的影響力。
中央紅軍的蔡暢,也是長征中的文藝骨幹,她常常給戰士們講她在國外留學的經歷,甚至還會高唱《馬賽曲》。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首《紅色娘子軍》主題歌,正是參加長征女紅軍的生動寫照。
在這個本來隻應屬於男性的漫長征途中,女紅軍們克服生理上、環境上的困難,在鬥爭中不怕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從不以自己的女性身份搞特殊,更不以職位高低謀特殊,始終自覺遵守革命紀律,自警自律;常常冒著被敵人追捕的危險舍身救護戰友。
經過長征的女紅軍,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當代女性的先驅和榜樣。
來源:學習時報
責編:姚潤萍
編審:陳衛平 陳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