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濬是明朝初期的一個知名將領,出生在和州,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和縣。
他的父親李旺,在洪武年間,擔任了燕山左護衛副千戶。
後來父親病逝後,按照當時軍中子承父職的慣例,李濬得以嗣官,當上了燕山左護衛副千戶的官職。
當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份宣佈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身為燕山左護衛副千戶的李濬自然第一時間就選擇站隊在朱棣這邊,跟著他一起控制了北平的九座城門,並在接下來的短短幾天時間裡,迅速實控了城內的每一個角落。
有跟著一起招募了薊州和永平兩城的數千壯勇,隨後一起南下在真定一帶,同由於老將耿炳文所率領的朝廷軍展開決戰,成功將其擊潰。
就在真定之戰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時,江陰侯吳高和遼東總兵楊文也帶著一支軍隊去騷擾永平,鎮守永平郭亮將軍,防守得當,成功抵擋到朱棣率軍回援。
在打跑了吳高和楊文之後,朱棣順勢從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在此期間李濬都緊緊地跟在朱棣的大部隊裡,效犬馬之勞。
當時大寧方面的都督劉真、陳亨和都指揮卜萬,引了一隊人馬,出松亭關、駐紮沙河一帶,準備對遵化發動襲擊。
所以,當時留守大寧的隻有朱棣的十七弟寧王朱權。
來到大寧城下的朱棣,詐稱自己是因為窮蹙方才前來求救,朱權沒有多想,便讓其一人一騎進入城中。
在接下來的時候,朱棣一面想盡辦法地騙取朱權的信任,一面不斷地對守城將士進行滲透,最終成功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大寧城。
朵顏、泰寧、福餘三衛的精銳騎兵就這樣被朱棣收入囊中。
緊接著,朱棣帶隊南下,去馳援已經被李景隆大軍圍困多時的北平,雙方在鄭村壩一帶展開大戰。
在此戰中,李濬發揮出色,帶著一對精銳騎兵突入敵軍陣營之中,成功將地方陣形擾亂。
使得這場兵力懸殊的戰爭,以朱棣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在接下來的若幹戰役中,李濬也大多是充當一個前鋒,去浴血奮戰。
比如在建文四年四月份上小河之戰中,燕軍和朝廷軍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
在激戰中,李濬帶著一批死士率先砍斷河橋,讓南軍不能爭。
等到朱棣帶著大部隊趕過來支援的時候,就順利地將其給擊敗了。
到了朱棣入主南京當上永樂皇帝之後,李濬就提拔為都指揮使,並加封為襄城伯,年俸祿一千石。
其本人最終於永樂三年十一月,便草草地去世了,但是其襄城伯的爵位卻得以順利傳承至明末,整個家族十一代人可以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