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明白唐太宗李世民設置凌煙閣功臣的意義是什麼?
凌煙閣功臣一共有24人,是唐太宗在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修建的,唐太宗一共當了23年皇帝,差不多就在他在晚年才想起要修建這麼一個供奉功臣的場所。
唐太宗修建凌煙閣有兩個目的:一是緬懷過去、展示功績。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已經45歲了,已經當了17年的皇帝,人一到老年就容易懷念過去,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太宗又是一個傳奇的皇帝,他是通過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然後逼迫唐高祖李淵讓位而登上皇帝寶座的。
唐太宗李世民
凌煙閣功臣中幾乎全部是開國功臣,與唐太宗一起打天下,一起參與玄武門政變,一起參與漢理天下,共同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需要向後人展示功績的。
二是拉攏功臣,樹立典范。
凌煙閣功臣主要有三種身份,一是宗室外戚,二是文臣,三是武將,這些人構成了唐朝初年的核心政權,唐太宗為了穩定唐朝的統治,需要拉攏這些功臣,為後人樹立一個典范。
凌煙閣功臣主要展示的是名譽上的榮耀,是一種影響後世的無形資產,哪怕功臣們去世了,只要凌煙閣還在,對於功臣的後世子孫和唐王朝的後世皇帝來說,就是巨大的榮耀,是一種政治上無形的影響力,能夠恩澤後代。
接下來再來看看凌煙閣功臣的具體組成人員:
長孫無忌排第一,他是唐太宗皇後的兄長,也就是唐太宗的大舅子,一直為唐太宗出謀劃策,屬外戚,也是文臣之首。
長孫無忌
李孝恭排第二,他是唐太宗的族兄弟,也是堂兄弟,在唐朝統一戰爭中,多為一路唐軍的總指揮,立下不少功勞,屬宗室,地位特殊,他也是凌煙閣功臣唯一的宗室,也是唯一有王爵的功臣。
杜如晦排名第三,他是唐太宗的謀士,玄武門之變的首席功臣,屬文臣。
魏徵《魏征》排名第四,他是唐太宗的謀士,也是貞觀一朝有名的宰相,屬文臣。
房玄齡排名第五,他是唐太宗的謀士,也是貞觀朝的宰相,屬文臣。
高士廉排第六,他是唐太宗皇後的舅父,玄武門之變的功臣,屬外戚,歸於文臣。
尉遲敬德排第七,驍勇善戰,對唐太宗忠心耿耿,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居首功,屬武將。
李靖排第八,是唐朝初年第一名將,文武雙全,是韓信般的謀將,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戰役,還有兵書留傳下來,屬武將。
尉遲敬德
蕭瑀排第九,南朝梁皇族後裔,隋煬帝蕭皇後的弟弟,唐朝著名宰相,屬文臣。
段志玄排第十,從晉陽起兵跟隨唐朝征戰,曾經擒獲名將屈突通,身經百戰,功績累累,屬武將。
劉弘基排第十一,跟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屬武將。
屈突通排第十二,奚族人,唐朝名將,跟隨唐太宗參與統一戰爭,屬武將。
殷開山排第十三,唐朝名將,跟隨唐高祖李淵太原起兵,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在討伐劉黑闥的戰爭中死於途中,屬武將。
柴紹排名第十四,唐高祖的女婿,唐太宗的姐夫或者妹夫,跟隨唐高祖太原起兵,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屬外戚,也是武將。
長孫順德排第十五,唐朝名將,跟隨唐高祖太原起兵,參與玄武門兵變,屬武將。
張亮排十六,他是房玄齡推薦給唐太宗的,在玄武門事變中,為唐太宗在洛陽暗中募兵,屬武將,但在貞觀二十年,因參與謀反被殺。
侯君集排十七,唐朝名將,跟隨唐太宗參與統一天下的戰爭,參與玄武門事變,屬武將,貞觀十七年因為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事被殺。
張公謹排十八,他是秦王府幕僚,參與玄武門事變,跟隨李靖討伐過東突厥,屬武將。
程知節《程咬金》排名十九,唐朝名將,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及玄武門事變,屬武將。
程知節
虞世南排名二十,唐初著名書法家、政治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為人剛烈敢諫,其成就多是文學與政治上的,屬文臣。
劉政會排名二十一,跟隨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為唐朝鎮守太原,是唐太宗的兒女親家,屬外戚,也是武將。
唐儉排名第二十二,參與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經常作為使者出使敵軍,也是唐太宗的兒女親家,屬外戚,也是文臣。
李勣《李世勣》排名第二十三,唐朝名將,以瓦崗軍身份降唐,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參與攻打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政權,屬武將。
秦瓊排名第二十四,唐朝名將,勇武過人,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多為先鋒大將,屬武將。
從凌煙閣的人員組成來看,幾乎都是唐朝的開國功臣,都對唐朝建立有著不同的功績,這24人中隻有一個李唐宗室成員,就是李孝恭,事實上,唐朝初年,李唐宗室並非隻有李孝恭一人有功,比如李道宗和李神通,為何他們不能成為凌煙閣功臣?
李孝恭
唐高祖李淵的家族屬關隴貴族集團,是一個超大的世襲貴族家族,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有8個兒子,14個孫子,其後裔龐大,錯綜復雜,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後,隴西李氏也被迫跟隨。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族兄弟,跟隨李淵參與了太原起兵,平定了割據南方的蕭銑政權,打敗江南地區的起義軍首領輔公祏,是李唐宗室中除李世民之外最會用兵的人。
李道宗是李淵的堂侄,也是李世民的族兄弟,他還是文成公主的父親,跟隨李世民參與了柏壁之戰,提出了李世民同樣的謀略,還參與虎牢關之戰與平定劉黑闥之戰,隨後不久,李道宗作為靈州總管,鎮守邊境,多次擊退了突厥大軍,並與李靖一起俘虜突厥頡利可汗,李道宗還參與攻滅吐谷渾、攻打高句麗及滅亡薛延陀的戰爭,都立有功勞。
李神通是李虎的孫子,算起來與李淵同輩,也是李世民的族叔,李淵在太原起兵時,李神通在長安響應,並與平陽公主等人聚集了一萬餘人,與李淵一起平定長安,作為唐朝的山東道安撫大使,李神通在攻打宇文化及時失敗,被竇建德俘虜,直到唐朝消滅竇建德才被救回,後跟隨李世民一起攻打劉圓朗和劉黑闥有功。
凌煙閣24功臣
之所以李孝恭被排入凌煙閣,而李神通與李道宗沒有,有以下原因:
1、宗室身份特殊。
貞觀17年,公元643年唐太宗除了建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外,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太子李承乾的造反,唐朝歷來有太子造反的傳統,起因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後世的諸多太子及宗室成員企圖通過造反的手段成為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皇族宗室成員一直是身份較為敏感特殊的,歷朝歷代都有不重用宗室人員的習慣,秦二世即位後,殺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曹丕當了皇帝後,把所有的皇族成員都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西晉重用宗室,結果引發了八王之亂。
唐太宗深知這一點,宗室成員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旦握有兵權及政治權力,又有非份之想的話,就會造成政治的混亂,所以歷朝歷代都是排斥宗室參與政治中心的,至於紀念功臣的凌煙閣可以有宗室成員,但不能過多,李世民隻選了李孝恭一人進入凌煙閣。
李神通
2、以功勞來劃定,同時參考能力。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到,進入凌煙閣的人員必須得有功勞,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三人中,除了李神通功勞不足之外,李孝恭和李道宗功勞其實是夠格的,李孝恭其實是文武雙全,並且多次作為軍隊的主將率軍出戰,而李道宗則多是與其他將領一起出戰,或者作為副將出戰。
比如公元621年平蕭銑之戰,李孝恭是主將,李靖是副將,而公元634年攻吐谷渾之戰,李靖是主將,李道宗和侯君集是副將,也就是說李孝恭早就做了主將,而十幾年後的李道宗仍然沒能做主將,隻是個副將。
從人事安排來說,足以說明李道宗的能力不如李孝恭,雖然李道宗直到公元646年還在對外征戰,但他仍然不是主將,雖然李道宗的功勞很多,但是從征之功遠不如主將之功,能力也是如此,所以李孝恭能進凌煙閣,而李道宗不能。
李道宗
3、權衡利弊的結果。
凌煙閣功臣總共隻有24人,但是唐朝初年的功臣顯然不止24人,總要權衡利弊選擇一些人,而放棄另一些人,李孝恭雖然進了凌煙閣,但從公元624年開始,他就沒有對外征戰的記錄,意思就是唐太宗解除了他的兵權,沒讓他繼續征戰,而是給他榮華富貴,讓他享受。
李孝恭的後宮有一百多人,他也開始奢侈享樂,這其實是君臣之間的默契,也是權力的平衡,有能力的不給兵權,能力差一點的就繼續征戰,比如李道宗,一直征戰到646年,然後也開始了富貴的生活。
另外,李道宗與長孫無忌、褚遂良、尉遲敬德等人有過節,尉遲敬德曾經因為李道宗的座位在自己之上,而打了李道宗一拳頭,李道宗好歹是宗室還是功臣,尉遲敬德為何敢如此?
而且事後唐太宗也隻是警告尉遲敬德,沒有任何處罰,這事都古怪,唐太宗不是公私不分和偏袒部下的人,這事總透露出唐太宗對李道宗的某種不滿。
李世民
李道宗後來在政治鬥爭中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因為雙方有過節,過節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也是唐太宗的心腹,唐太宗在選擇凌煙閣人選的時候,也要參考部下的意見,很有可能這個原因導致李道宗沒有進入。
至於李神通,雖然是唐太宗的叔叔輩,但李神通嫉妒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地位比自己高,唐太宗還親自勸說李神通,明確告訴李神通的功勞不如房玄齡和杜如晦,至少在唐太宗眼中是如此,所以李神通進不了凌煙閣。
最終,在權衡利弊之下,唐太宗隻選了一個宗室成員李孝恭進入凌煙閣,李道宗和李神通則沒有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