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媽媽沒死的話,就沒有宋高宗寫的這塊石碑了。
1136年3月26日,嶽飛媽媽死了。
嶽飛他們一家當時都在湖北武昌。
嶽飛就把他媽媽運到廬山安葬,然後給朝廷寫了辭職信,住在廬山東林寺裡,打算給他媽媽守喪三年。
按照孔子那時候就流傳下來的觀點,父母去世,當官的得辭官在家三年,這叫丁憂。
可是,南宋那時候跟金國打仗打得熱火朝天,戰神嶽飛怎麼可以回家歲月靜好呢。
於是,宋高宗派人快馬加鞭,除了安慰嶽飛之外,又額外賞賜了銀子一千兩,捐一千匹。
同時,又給嶽飛帶口信,國難當頭,你趕緊回戰場來。
這叫起復。
國家離不開你,皇上直接叫你出山,你沒時間守孝,以後誰也不許拿這當小辮子。
晚清時期,曾國藩李鴻章都起復過。
嶽飛其實有點心灰意冷,不肯去。
宋高宗又派人請了一次,嶽飛還不去。
於是,宋高宗來了個大招,親手寫了一封詔書,請嶽飛回到戰火紛飛的前線去吧。
來人還帶了幾句狠話。
這次,嶽飛不敢再端著了,於是,又投入到轟轟烈烈地戰鬥裡去了。
嶽飛被宋高宗毒酒賜死後,嶽飛後人還是把宋高宗寫的起復詔,壓箱底,當成傳家寶,代代相傳,不過秘不示人。
到了乾隆年間,有個浙江佈政使來嶽王廟參拜嶽飛。
此時,嶽飛的後人跟佈政使出示了起復詔。
這是文物啊,佈政使高興壞了,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稀世珍寶,發現已經缺了五六個字,以免越來越破損,佈政使叫人找了一塊上等石頭,把起復詔刻了下來。
這個佈政使實在心情歡快,還寫了一首詩,又寫了二百來個字的讀後感,又把起復詔裝裱了起來,而且在後面接上了長長的一卷白紙,以備後人看完心情澎湃,立馬可以在上頭題詩寫字。
佈政使還真是料事如神,從他那兒一直到民國期間,前後一共有六十多個人在起復詔上寫了字,包括吳昌碩,康有為,張大千這些名人。
後來,起復詔原件在文物時常輾轉,最後到了一個香港藏家手裡。
2016年,曾經借來杭州展覽過。
原件我們買不起,就去嶽王廟裡看看刻在石碑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