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餘靄:年僅二十五歲,他憑什麼成為了『地中海霸主』的克星?
羅馬帝國,這個在地中海可以止嬰兒夜啼的名字,在中世紀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它的極盛時期,羅馬帝國的劍鋒所指,雖然不能說是寸草不生,但絕對可以說是廢墟一片。
在歷代羅馬帝國執政官勵精圖治的領導下,這個把地中海當作『內陸湖』的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征服與毀滅』的代言人。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在軍事上無往不利的『征服者』,卻也有它的『憋屈往事』。
迦太基雄獅
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將領,雖然隻有二十五歲,卻是整個羅馬帝國都不願意提及的噩夢。
他不僅多次擊敗了所向披靡的羅馬軍團,還像《西遊記》裡的齊天大聖一樣《《西遊記》裡孫悟空因不滿天庭的輕視與管制,而大鬧天宮》,率領著忠心於他的軍團在羅馬帝國內大鬧了一場,四處討伐。
不僅如此,他還斬殺了一位代表羅馬共和國最高職位的執政官,以及八十位高高在上的元老。
他是整個羅馬帝國都不願意提及的噩夢,更是羅馬帝國軍事上的『最大敵人』
因為他對羅馬帝國造成了巨大的困擾,他也獲得了羅馬帝國所有軍人的『尊敬』。
羅馬帝國咬牙切齒地稱呼他為『惡魔』。
他的名字叫做『漢尼拔』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2年)
漢尼拔到底是個什麼人?
他又到底做了什麼?
出身軍事世家,年少便嶄露頭角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的父親米哈爾卡·巴卡曾是迦太基陸軍最高統帥,更是親歷迦太基與羅馬的『第一次佈匿戰爭』。
受其父親的影響,漢尼拔自幼便視羅馬帝國為『勢不兩立的仇人』《據史學家蒂托·李維的記載,九歲時米哈爾卡便讓漢尼拔跪在祭壇前發誓:長大成人後,一定要讓羅馬血債血償》。
隨後,米哈爾卡便因為在一次對抗羅馬帝國的侵略中喪生。
國恨家仇,不共戴天
這也是後來漢尼拔與羅馬帝國不死不休的對峙局面的由來。
米哈伊爾以及女婿哈斯魯達八能《米哈伊爾之後,迦太基的最高軍事統帥》死亡之後,迦太基軍隊群龍無首。
看到天賜良機,羅馬帝國不顧大國威望,趁機入侵了正處於虛弱時期的迦太基。
就在城破家亡的危難時刻,『迦太基雄獅』漢尼拔終於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天生奇才,迦太基最後的希望
面對羅馬帝國來勢洶洶的大軍《羅馬帝國當時正處於全盛時期,地跨三路,水兼四海,軍事能力極其強大》,漢尼拔敏銳地意識到正面對抗隻是死路一條。
怎麼辦?
要麼投降為奴,要麼戰死沙場。
面對亡國的威脅,漢尼拔冷靜地想出了最後的也是最完美的方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戰火遷移,遊擊作戰
背負迦太基最後希望的漢尼拔最終選擇了一條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道路:直搗黃龍
率領迦太基最精銳的軍隊歷經萬難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空襲羅馬帝國本土。
神兵天降
公元前217年春天,經歷了整整一年的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險,在付出三分之二軍隊人員生命的巨大代價下,他們終於到達了羅馬帝國本土。
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羅馬貴族們拉下了『不可一世』的神壇。
大義為名,遊擊為術
為了凝聚反羅馬帝國的力量,漢尼拔公開宣稱『與羅馬人為敵,不與意大利為敵』,為此,他更是高舉起『為了意大利人民自由而戰』的旗號。
於是乎,剛剛被羅馬人武力征服的高盧人紛紛叛變,羅馬人一時間顏面掃地,成為眾矢之的。
面對巨大的統治壓力,不可一世的羅馬元老終於開始慎重對待這個把他們耍得團團轉的青年。
公園前216年春,羅馬出動了共和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羅馬聯軍』。
兩名羅馬最高執政官更是親自上陣,企圖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殲滅漢尼拔。
新月戰術,世界矚目
面對素質精良,武器先進更是數倍兵力的羅馬軍隊,迦太基再一次展示了他那令世人驚嘆的軍事才華。
通過新月戰術《在戰鬥的初期,漢尼拔將軍隊部署成中鋒凸起的圓月形,交鋒之後又變成了凹陷的玄月型,最終將羅馬帝國主力包在其中。》,漢尼拔斬殺並俘虜了近八萬名羅馬軍人,其中更是包括一名執政官以及八十名元老。
這一戰徹徹底底的讓漢尼拔的威名響徹整個地中海,也徹底擊垮了羅馬軍團不可戰勝的謠言。
盛極而衰,月滿而缺
雙拳難敵四手,勢單力孤的漢尼拔在盟友東努米底亞王的背叛後,最終還是戰敗了。
英雄不死,奇跡猶存
即使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漢尼拔還是沒有忘記自己年少時的誓言,他選擇四處流亡,幫助一些受羅馬帝國壓迫的國家反抗暴權。
隻可惜,這些國家卻沒有漢尼拔萬分之一的膽識與才能。
他們懼怕羅馬帝國的強大,不敢反抗。
漢尼拔因此而心灰意冷。
樹欲靜而風不止
就在漢尼拔逐漸想要回歸平靜生活的時候,羅馬帝國卻沒有忘記這個曾經令他們聞風喪膽的『迦太基雄獅』。
於是他們強兵壓境,要求漢尼拔流亡的所在國引渡『惡魔』。
英雄遲暮,一曲悲歌
人與人之間的悲喜從來就不是相通的:不堪受辱而又萬念俱灰的漢尼拔最後在絕望中選擇了服毒自盡,而羅馬終於除掉了心頭大患,迎來了長達兩百年的『羅馬和平』。
當真是:幾家歡笑幾家愁
今天的內容介紹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關注我,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意見
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 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史記》《戰國策》《二十四史》《晉書》《後漢書》《莊子》《逍遙遊》等
本文為一點兒歷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