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龐國翔:『天下第一院』與四名『留洋』學生。《網路歷史》

『天下第一院』與四名『留洋』學生

龐國翔

江津區白沙鎮清末所建的朱家洋樓,又名朱家大院。

從這幢宅院裡竟然走出過四位留學生和兩位留過學的『姑爺』。

——作者題記

《鳥瞰白沙鎮朱家洋樓 楊琳 提供》

《朱家洋樓內院 袁鳳冰 攝》

今年7月初,江津區委副書記秦敏安排我調查和挖掘白沙鎮朱家洋樓的前塵舊事。

朱家洋樓又叫朱家大院,該樓現為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中等師范學校陳列館。

我冒著酷暑四次到白沙采訪了92歲高齡的老鎮長、地下黨員劉子華和朱家大院所處陳家坡107歲的劉陽玉老太太,采訪了江津部分朱氏族人和『中師館』相關人員。

江津區檔案館幹部陳大清,重大教授、市文史館館員趙有聲給予鼓勵支持。

在白沙鎮原黨委委員王順琴牽線下我聯系並采訪了『朱家洋樓』嫡後即朱芾煌四弟朱廣才之孫朱斌。

朱家大院的前塵舊事慢慢被翻揀出來,這裡藏著太多的秘密——它的主人親歷了一些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議和、川渝兩地進步學生赴法勤工儉學等。

一:『朱家洋樓』今昔

朱家大院位於白沙鎮東華街陳家坡。

是一幢中西風格結合的殖民式建築。

始建於清末,原為白沙鎮朱氏家庭住宅。

朱氏為有名塾師,與長子朱芾煌同為秀才。

坐東南向西北,兩層土木結構,建面1935平方米,分前後廳和左右廂房。

此處曾辦過私塾,抗戰時期為陸軍第十六後方醫院、第二陸軍醫院等。

宋美齡曾組織白沙新運紡織廠女工來此慰問傷員。

解放後為江津縣法院、民辦中學等。

現改為『中師陳列館』。

屬市級抗戰文物保護單位。

此支朱氏在清中期由廣東梅山縣遷來江津縣白沙高屋一帶插占為業,入川始祖為朱芾煌祖父。

傳說他攜妻艱難而行,登山踄嶺,篳路藍縷。

籮擔一頭為三歲小孩即朱芾煌父親,一頭為家什。

朱氏初通文字,來白沙鎮後一邊做小本生意,一邊教子苦讀,兒子20歲考中秀才,於是設館教書。

老先生逝世後,秀才繼承家業,同時仍教私塾,家境漸豐裕。

後來秀才結婚育四子兩女,遂在白沙修建豪華洋樓。

四子和兩女婿均留學。

個個精英,實屬罕見。

二:朱氏六兄妹

朱氏『四男兩女』六兄妹均出生於『朱家大院』。

長子朱芾煌曾兩次留學日本。

下有兩妹三弟。

大妹廣聰、二妹廣馨。

三個小弟分別為廣儒、廣相、廣才。

三人小小年紀居然隨兩個姐夫於1912年留學法國。

1927年回國後,其父母已逝,並由長兄芾煌厚葬,此時朱芾煌已到四川和北京為官。

他們就再沒回過白沙鎮。

《一》長子朱芾煌,曾任孫中山秘書員、辛亥革命南北議和促成者、川渝赴法勤工儉學組織者、著名佛學大師。

朱芾煌生於1885年,原名朱廣德,後改朱黻華,再改朱芾煌,此是廢除皇帝之諧音。

16歲考中秀才,此乃父子兩秀才。

朱芾煌兩度留學日本。

1906年入上海中國公學。

1909年在日加入同盟會。

辛亥革命時回國。

因與袁世凱之子袁克定有交好,穿梭南北,調停和議,有功於民國建立。

曾在袁授意下持汪精衛書信到武昌議和,被馮國璋抓獲,險些喪生,為袁子克定馳電所救。

胡適日記記載:『在叔永處讀《朱芾煌日記》,知南北之統一,清廷之退位,孫之遜位,袁之被選,數十萬生靈之得免於塗炭,其最大之功臣,乃一無名之英雄朱芾煌也』

朱芾煌之功績,一是進行和平談判調停議和,南北雙方施壓,逼清帝退位。

他長袖善舞,左勸右說,發揮重大作用,加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二是推動建立民國,確立中國政體為共和國。

此朱可謂功不可沒,居功至偉。

三是使中國免於戰火,使四萬萬民眾免於生靈塗炭。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幾乎不流血的和平變革,其意義超過任何時期的改朝換代。

在結束帝制、創建劃時代的『共和政體』以及後來社會的所有進步均是由『共和政體』帶來的。

鑒於朱芾煌在辛亥革命中的特殊作用與貢獻,孫中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第四天,頒發第一號委任狀,任命他為總統府秘書員,若將此委任狀放大後仔細審看,就能看到此狀編號為『第壹號』。

當時朱芾煌的名氣和作用,可與黃興相同,他被稱為『遺忘的共和政體幕後隱形巨人』。

孫中山發給朱芾煌的委任狀》

朱芾煌是『留法儉學會』發起人之一。

《吳玉章年譜》中有明確記載。

受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中法大學』創始人李石曾委托,他與吳玉章一起回川渝組織四川省儉學會。

1919年8月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成立,經費不足,朱芾煌進行捐款,鄧不平為第一批學員。

時全國勤工儉學1560人,而受惠者最多為川渝,有包括陳毅、聶榮臻、趙世炎、鄧小平等近500人。

而江津就43人,為全川之最,此與朱芾煌是江津人關系很大。

後來,朱芾煌的四弟、留法生朱廣才還娶了李石曾的女兒,成了李石曾女婿即李鴻藻孫女婿。

1922年朱芾煌隱退,居北京,醉心佛學,追隨與歐陽漸齊名的韓清凈等,組織了『法相研究會』『三時學會』等,著有三百萬字的《法相辭典》,為匯集大小乘阿毗達磨等諸論有關名詞之辭書。

抗戰時南京內學院遷於江津,應與朱芾煌有關。

早前他在北京組織了『法相研究會』『三時學會』,骨幹成員後來成為南京內學院骨幹成員。

《二》朱廣儒,次子,著名法語教授。

曾多次為毛澤東、蔡和森等的聚會做服務工作。

1899年生於朱家大院。

1912年年僅13歲的朱廣儒與三弟朱廣相、四弟朱廣才、大姐夫胡鄂君、二姐夫何魯一起赴法國勤工儉學。

為節省開支,五個人使用三份公費獎學金。

初高大學均在法國畢業。

1927年28歲時回國,先後在北平多所大學任法文教授。

在教育家李石曾創辦的『北平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前身》任研究員。

李石曾位於北京西山碧雲寺附近的故居小南園是當時中國革命活動場所之一,毛澤東、蔡和森等多次去小南園與李石曾商討湖南籍學生赴法國勤工儉學事宜,另外中法交流場地也設在小南園,朱廣儒常在小南園做翻譯工作。

朱廣儒幾十年教授法文桃李滿天下,培養的法文專業精英遍佈全國,他的學生們成為外文、教育、外交、科學等領域的棟梁。

朱廣儒生育四個兒子,在其養育下均成為國家棟梁。

《三》朱廣相,季子,娶『同仁堂』樂家小姐。

中國百年西醫先驅者。

1902年生於朱家大院,1912年11歲時與二哥朱廣儒、四弟朱廣才赴法國勤工儉學。

畢業於法國醫學院並獲醫學博士,1927年回國。

他是當時最早將西醫西藥引進中國的醫學專家之一。

他除在北平開設私人診所外,還任北平研究院醫藥組會員即院士。

該院理化組院士有朱廣才、嚴濟慈等,地學組有李四光、翁文灝《曾任行政院長》、竺可楨等,生物組有李石曾《北平研究院創建人》、童第周等,文藝組有吳稚暉等,社科組有顧孟餘《原民國鐵道部長》、王寵惠《原民國外交部長、國務總理》、朱廣儒《法文教授》等。

上述大多數人同時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廣相任中法大學醫學院院長、萬桑醫院《法國醫院》院長。

他法文學得很好,回國後反而要自修中文。

有數十年開診所的臨床經驗。

在臨床醫學上給後人留下巨大財富。

一百年前人們不相信中醫,而朱廣相將西醫引入中國,解決一些中醫治不好的病。

他還是婦產科醫生,接生大量嬰兒,對提高嬰兒出生存活率卓有貢獻。

『同仁堂』樂家後代多由朱廣相接生。

1982年朱廣相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葬禮萬人空巷。

《四》朱廣才,四子,國民黨元老李石曾女婿《清朝軍機大臣、總理衙門李鴻藻之孫女婿》

1903年生於朱家大院,9歲進與其兄朱廣儒、朱廣相和大姐夫胡鄂君、二姐夫何魯一起赴法國勤工儉學。

為留法勤工儉學年齡最小者。

畢業於法國第一名校『綜合科技大學』,其後主修橋路工程學。

1927年回國,曾先後在中法大學、輔仁大學、女子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原北京工業大學》任教授。

長期在北京理工大學《前身中法大學》任教。

中法大學是中方為主的國際學校,眾多法國人參與辦學,整個教育體系采用中法兩國之優點。

中法大學在北京有三所附屬中學,在上海有一所附屬中學,另有三所附屬小學並有附屬幼兒園,有三所附屬農林試驗場,有三個療養院,鐵工廠等。

董事長李石曾,校董有李石曾、蔡元培、孔祥熙、吳稚暉、沈尹默等多人。

法國校董有韋爾敏、『法國白求恩』貝熙業、鐸爾孟、韓德衛等。

中法大學歷任校長有蔡元培、李石曾、李書華、李麟玉。

中法大學的著名教授有朱洗、李宗偉、朱廣才、朱廣儒、沈尹默、朱廣相、嚴濟慈等。

曾在中法大學兼職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吳晗等。

中法大學三十年來為中國培養的人材有陳毅等。

中法大學附屬中學培育的人材有陳香梅、吳祖光、李亞梅等。

解放後,人民政府接收了中法大學,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

1988年升級轉型為綜合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朱廣才是中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翻譯家。

編著有《運動幾何學》等,翻譯有《理論力學》等,多用於當時的高校教材。

朱廣才夫人李亞梅是國民黨元老李石曾女兒,是中國早期婦女解放運動、女權主義運動先驅之一。

1947年朱廣才攜全家去臺灣觀光,受時任臺灣省主席魏道明贊揚推舉,被著名留法建築家汪申伯挽留在臺,朱廣才出任鳳梨公司總經理。

時臺灣盛產熱帶水果鳳梨,為臺經濟四大支柱之一。

解放後,朱廣才攜全家離開臺灣,經香港返回大陸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當時李石曾已為李亞梅全家買好赴南美洲船票。

但朱廣才一家還是放棄了去南美洲,最後回到北京。

朱廣才曾參與武漢長江大橋的方案審核工作。

他先後提出旱路立交橋的理論與實踐,促進了中國進入旱路立體橋梁與高鐵高架橋梁時代,對現代高樓大廈設計、橋梁設計起到推動促進作用。

《五》朱廣聰,長女《排行二》,生於朱家大院。

嫁胡鄂君。

胡鄂君,曾留學法國,化學家。

胡鄂君英年早逝。

《六》朱廣馨,次女《排行三》,生於朱家大院。

嫁著名學者何魯。

何魯與江津籍著名『白屋詩人』吳芳吉是清華預科班同學。

因何魯被英籍教師辱侮,吳芳吉等發起學生運動而被校方默退。

何魯是重慶大學第五任校長、該校理學院首任院長。

2022年7月13日,重慶大學演出大型原創話劇《何魯》,引發戲劇界熱評。

何魯系四川廣安人,1894年出生。

娶白沙鎮朱家洋樓二女朱廣馨為妻。

1912年與江津白沙鎮妻弟朱廣儒、朱廣相、朱廣才共同赴法勤工儉學。

1927年學成歸國,後先在東南大學、大同大學、中央大學、重慶大學等任教授、教務長。

後曾任重慶大學校長、科學出版社編輯。

早前何魯在重慶創辦載英中學《原重慶四十六中》。

另在廣安創辦一所中學。

新中國成立後,何魯曾任西南行政公署文委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何魯為中國著名教育家、數學家、書法家。

曾培養了嚴濟慈、吳有訓、錢三強等三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何魯一生不畏權貴,淡泊名利,曾公開指責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開頂撞四川軍閥劉湘,拒絕時任教育部長陳立夫的拉攏。

他一生著作頗豐,著有《行列式詳論》《虛數詳論》《二次方程式詳論》《初等代數倚數變跡》《變分法》《微分學》等。

1973年在北京逝世。

享年79歲。

全國各界人士均深表哀悼,極盡哀榮。

《朱芾煌年輕時照片》

《左朱廣才,中朱廣儒,右朱廣相》

三:隱退『江湖』的朱芾煌

關於朱芾煌在辛亥南北議和中的貢獻,除了胡適有文所記外,時四川民政長張培爵也給予高度肯定。

他在致黎元洪的電文中說:『朱芾煌君於南北統一之際,奔走調和,屢瀕危難,卒奏膚功,大局底定,其勞不減精衛、石曾』在總統府的召開『評功會』上朱芾煌被保薦為有功人員。

那麼他的功績為何後來鮮為人知。

原來在1917年他就辭去公職,專事研究佛學,這使得他將功名利祿看成是世俗羈絆,決不宣傳。

他已用坦然和淡然的心境對待後來發生的事,他認為這一切都是俗世之事,他是看破了紅塵。

其實,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原因:因為袁世凱後來背叛了中華民國,朱芾煌非常懊悔當年冒著生命危險勸說袁家父子的一番苦心。

少數人後來還認為這是一樁貽患國家的行為。

這也是他後來心歸佛門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2年7月17日,朱芾煌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葬北京西山寺旁。

在他的墓碑上,關於辛亥革命的經歷僅有『辛亥歸國,以參加革命有功、歷任要職』15個字而已。

參考文獻:

① 《胡適留學日記》《上冊》安徽教育出版社,107頁。

② 《中國共產黨江津地方歷史》第一卷36頁,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③ 《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委員會·革命人物志》『朱芾煌』《57—64頁》,作者周開慶

④ 《兩岸關系》雜志2011年第八期文章《辛亥南北議和和朱芾煌》作者如如、建華

⑤ 《歷史教學》雜志2021年22期《總第875期》專稿《朱芾煌與辛亥南北議和》作者尚小明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津區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