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穿披風真的隻是為了耍帥嗎?還是有其它的作用呢?《網路歷史》

在影視劇中大家可以看到將軍穿著鮮艷的披風,騎著戰馬高大的身軀再加上酷酷的披風簡直不要太帥。

那在古代,將軍穿披風真的隻是單純為了帥嗎?

答案:當然不是。

竟然不是用來耍帥那他的作用是什麼呢?

首先得先了解一下披風到底是什麼。

披風

披風在古時被稱之為鬥篷,最早出現在漢朝,屬於漢服的一種。

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披風其實是為了方便從而簡化了的,實際上披風的樣式是直領對襟,頸部系帶,腋下開叉的衣服。

披風的作用

一、防寒保暖

披風也分春秋裝和冬裝,春秋裝就是用一塊厚佈做成的,而冬裝就是在佈的基礎上填充了一些保暖用的物料,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穿的棉襖,但它是披風樣式的。

二、辨認《信仰披風》

在古代,披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小兵是不能穿披風的,所以在戰場上看見穿披風的一般都是將軍或者地位高的。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打仗講究排兵佈陣,各種各樣的戰法不斷的湧現出來。

而這些陣法在施展的時候是需要有人指揮的,但是烏泱泱一大片的軍隊光靠喊可不行畢竟在古代是沒有擴音器這種東西的。

所以在指揮士兵時會有多個指揮官站在高處打著旗語,士兵根據旗語來變化陣法,然後向前推進。

而行軍打仗總會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指揮官死了或者旗幟斷了,又或者戰陣被敵軍所擊破。

戰陣被擊破的話,陣型就會崩塌從而軍隊大亂。

此時將軍的披風就起到作用了,將軍穿的披風一般都是非常鮮艷的,所以士兵一眼就能看到離得近的將軍,從而向將軍靠攏形成多個小型戰陣而不至於軍隊大亂,各自為戰。

靠攏後,這鮮艷的披風就充當了指揮的戰旗,士兵會跟著這鮮艷的披風進行沖鋒或者撤退。

反之如將軍沒有身穿鮮艷的披風,大亂之中士兵第一時間沒有看到將軍的身影,就會以為將軍跑路了,導致沒有戰心。

打仗是非常講究戰心與士氣的,特別是在古代戰爭,士氣尤為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在古代這麼多皇帝禦駕親征的緣故,皇帝都在前線了,士兵會沒士氣嗎?

再加之戰前動員,皇帝宣言一番,士兵就會跟打了雞血一樣。

一件披風除去自家士兵可以看到,敵方也可以看到,不僅增強自家的士氣,也可能會成為敵方的噩夢,以此來打擊敵軍的士氣。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名將『陳慶之』他就很好地詮釋了披風作為自家士兵的信仰,敵軍的噩夢。

陳慶之一生戰功赫赫,多次以少勝多,打得敵軍膽寒。

當時還有兩句童謠用來形容陳慶之的英勇事跡:『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陳慶之的白色披風成為了敵軍的噩夢,毫不誇張說,就算陳慶之沒有親自上陣,只要他的白色披風出現在戰場上都能讓敵軍膽寒。

三、戰場上瞬息萬變,如果在戰場上將軍受傷了,披風可用於緊急地包紮止血。

如不幸在戰場上死去,這件披風就是包裹他的的榮耀。

結語

所以披風可不單純隻是為了耍帥這麼簡單,它既可用於禦寒保暖,在戰場上又可變成士兵的信仰,敵軍的噩夢。

也可能成為一位將軍一生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