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遷徙海州三槐堂王氏宗譜。《網路歷史》

目前已有10萬王氏宗親關注加入王氏宗族人

《王祜【手執三槐】》

同治七年,歲在戊辰,孟春之初,餘甥沛時王廣澍以原敘宗圖譜牒請餘修輯。

餘反復檢閱,尋流務得其源,攀枝必求其本。

其有節烈堪嘉者,則賴賢達以表揚之;其品行可述者,則隨文人以稱道之。

閱一再年,編修將竣,無何,澍忽染疾,至己巳孟秋中元後二日,則就木焉。

遂寢其事。

既而思之,功僅虧之一簣。

事難廢乎半途,復與王氏治平、官儀、壇增、慎言諸君並同舉之,茂三、奮揚等會敘於伊蘆山陽,共成五卷,纂輯貳本,一樣抄寫三部,祈各珍藏,以為後之續修者鑒。

歲次同治九年庚午《1870》季冬望日伊蘆居士曙村陳開三謹序

大清國江南淮安府直隸海州,離城二十裡雲臺山西當路居住東六裡六甲人氏,又於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九日九世長子錫斧公分新壩鎮王新蕩六裡加二級上八甲人氏,海州回龍庵有王姓神像供奉香火,因海漫潮浸,庵倒僧逃,移神像於紫竹庵。

原施香火田地貳頃八十三畝盡歸紫竹庵,以作香火之資,因在前錢糧尾欠盡在王姓原戶完納。

萬歷三十六年歲次戊申《1608》仲春月立

羽卿王鳴鶴謹志

欽命賜湖廣荊州府知州王成宇因回家祭掃先曾祖明鶴公墳墓修理,今同合族老幼共立碑門以垂永久。

崇禎十三年歲次庚辰《1640》季春月吉日立

闔族人等仝叩

王氏族譜序

竊聞譜者,普也。

合族而編修,家置一書,普之意也。

抑又聞,譜者,補也。

繼世而增修,以迄無窮,補之意也。

粵稽周禮,立宗正、宗大夫之官,又有大宗,人以別本支,小宗人以奠世系,蓋慮後世丁多派繁,親疏莫識,是以極為詳慎,以重一本,其意深且遠也。

王氏自漢唐而後,由宋至明,門第科目之盛,代有傑人。

而朐陽一支,自前明由河南開封府升遷海州守禦,歷三百馀年,世族繁衍約數百戶,且簪纓文物,卓然不群,鄉郡稱為世家,推為巨族,其斯之謂,與今觀王氏譜牒,始有達夫、教五諸君倡修於前,繼有官儀、治平諸君分校於後,沛時輯而成之,分別支派,源源本本,無遺無紊,又復垂訓示,立條約,以日用常行之道為世守不易之規。

至若敘祖功,溯宗德,表揚節孝有美必彰,無善不揚,上可為門第增光,下為後昆作式,何莫非仁孝之心所醞釀而成者與斯譜既成,時稱盛舉焉。

餘因素有投分,謹書數語,志以欽佩。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之吉州庠生七十有五老人德川卞志中敬撰

題王氏重修譜略

王氏宗譜,秩然有序,大明初年,興公始祖,原籍河南,住開封府,鹿邑世家,封正千戶。

二世安公,功微齊魯,隨駕出征,平胡掃虜,升授將軍,海邦守禦,卜宅雲臺,爰居爰處。

三世讓公,才兼文武,四世寶公,克纘前緒,五世鎧公,封西海所,六世七世,位繼祖父,八世羽卿,功多德晉,升授指揮,愛憐卒伍,將才第一,報捷屢屢,平交定黎,苗蠻克取。

每戰必勝,事難枚舉,九世六人,首推錫斧,兄弟怡怡,俱襲皇佑,十世而下,分門別戶,或徙龍苴,或居板浦,世傳十五,達夫教五,有懷先人,創修草譜,閱一再傳,振貴振禹,十八世孫,士玉玉富,世傳十九,裔孫廣澍,同編家乘,彝倫攸敘,探本窮源,其功良苦。

昭穆既分,請序於予。

檢閱凡例,條約訓詁。

首重孝悌,嚴戒酗賭。

惟讀惟耕,其次工賈。

法則昭然,功非小補,世系永垂,昭茲來許。

堂號三槐,足傳千古。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之吉州庠生介軒陸永番拜撰

重修族譜跋

昔王祜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果如其言,遂銘其庭曰『三槐堂』。

今按王氏族譜,其先河南開封府鹿邑縣安童營人,世襲千戶所。

洪武三十三年,王安遷授武德將軍宏農衛正千戶。

宣德二年,調授守禦海州中前千戶所,世襲正千戶,遂家於海州焉。

厥後世澤相承,家聲大振。

督紅旗都司者,有人;世襲正千戶者,有人;替職正千戶者,有人;或生參將軍,或升總兵,或掛將軍印,為天下將才第一者,又有人。

難未至於三公而亦不讓於三公,安知不能復至於三公乎?

意者槐蔭復蔭,在之將與王氏也。

謹序。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之吉州庠生陳開三拜撰

王氏重修族譜後跋

朐土王氏者,州之舊族也。

約隸州籍二十一世,其間鴻功駿業,赫赫聲名,半載州志。

樹一方之重望,洵所謂世德永昌者矣。

道光癸卯,餘司鐸浦東劉宅,當與立達仁弟訂莫逆之交,結車笠之盟,及解館歸,約二十年,道經王氏山莊,過訪,已作故人矣。

餘甚悲之,致奠於其墓,當作祭文以志不忘伊子沛時殷勤留款出所族譜請跋於餘。

反復檢閱,讀其訓約、凡例,不惟見敦本訓族之志,亦且知王氏家政之謹嚴,法制之周密,籍令後昆,遵為世守,以之教於家,以之訓於族,以之表范於鄰裡鄉黨,推而廣之,移風易俗,上可助熙朝教化,下可端海國儀型,何莫非仁孝之心所醞釀而成者,與斯譜之作所關,豈淺鮮哉?

至若重本源,不忘所自出,詳世系不混所從來,凡為譜者,莫不皆然也。

昔人言之熟矣。

於王氏之譜又何庸贅焉。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既望日州庠生魯南曾殿鄉拜撰

題王氏族譜贊

粵稽王氏,代有傑人,祖功宗德,矯矯絕倫,時遷世易,世系沉淪,孝哉後裔,崇本篤親,重加修輯,秩然一新,昭穆既定,尊卑以分,不紊不妄,名實俱陳,於萬斯年,譜牒永存。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之吉厚邱理問聽泰臨呂和陽敬撰

題王氏族譜序

間嘗稽州志一書,記載王姓功績甚眾:若王安,則寄禦千戶者也;若王鎧,則世襲正千戶者也;若王藩,則國朝吏員者也;若王錫印,又世襲千戶職事者也。

而言之最悉者,莫如羽卿王鳴鶴公也。

公以武進士出身升本衛指揮同知推湖廣勛襄守備提陜西遊擊提響馬功提升清浪參將,又升狼山總兵晉都督同知一品掛征南大將軍印,為天下將才第一,身在諸邊三十馀年,征寧討播,剿苗功緬,定交平黎,大小數十戰,每戰必勝,未嘗挫失。

著有《登壇必究》、《唯間問答》以及《訓兵說》、《行兵圖》等書並行於世,誠永垂竹帛矣。

然第載其起家西海所,而未詳所由來也。

今觀王氏家乘,始知公之原籍固河南開封府鹿邑世家也。

逮至明初,其遷海之始祖則自興公,始卜宅於雲臺山西當路,居住焉。

數傳至公已八世矣。

公有子六人,錫斧,其最長者也,襲千戶所,遷居新壩鎮,即今王新蕩,皆其裔也。

至錫印、錫封、錫鉉、錫瑜、錫路俱各封蔭。

其後,散處四方,而板浦伊蘆山等處,又較著者也。

今當貴族重修宗譜,窮源追本,謹述以志書之載,夙昔所聞者為之序。

太學生劉卓然拜撰

重修譜贊

惟我先人,武功駭異,始祖興公,千戶職事,原籍河南,鹿邑人氏,二世安公,將軍車騎,永鎮北方,分防海□,卜居雲臺,此焉宅筮,世襲指揮,押屢蒙思,賜支分派,繁廿一世,諸父諸昆,編茲譜系,敬承祖考,前修上企,整派依源,燦然大備,圖繪邱封,歲招旹祭,堂仍三槐,永傳勿替。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之吉十八世孫玉階敬撰

重修譜序

蓋聞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一本散為萬殊而萬殊歸於一本,厥緒然可得詳矣,原我王氏,代有偉人,唐宋以前,荒邈難稽,所可殊者,始祖興公,原籍河南,二世安公,升遷海境,南征北伐,名揚車騎,之威紫電,清霜功耀,將軍之武,厥後支更,分支派別,衍派城市,環居望衡,對宇鄉村,散處棋佈星羅是以嘉慶年間先高叔祖宗有宗成等倡修家乘,繪圖繪像,歷有明微,迄今代遠年湮,隸朐土者,或二十一世,居州境者,數百家於是則有族叔祖官儀治平暨堂叔馥香與增祿諸君,慨念祖功,恐昭穆之迷錯,命漱纂修譜諜,作為序文。

澍才疏學淺,蠡測管窺,愧未屆乎前光,竊有獲於古訓。

書曰:親族。

禮曰:敬宗。

孝經著和睦之訓,周禮設宗正之官,可知帝王化民必先睦穆聽賢,維世亦重親仁。

澍承命果輯夙夜經營,尋流務得其源,攀枝必知其本,敬編世系,恭書年表,上知吾身所自出,下識支派所由分,近而居相親相睦,遠而遷徙不紊不遺,無長幼,不失其倫,名號無從,相混矣。

至若述祖功,敘宗德,傳記孝友,表揚節壽則惟諸叔祖諸伯叔,並請親友賢且達者是賴。

澍宴不敢妄有與焉。

謹附凡例條約於左。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孟春既望日十九世孫廣澍薰沐敬題

會一公行略

書雲:五福時詠,九如要皆,以壽為先。

吾於迭膺,恩來粟帛。

王太姻翁得之矣。

公名萬元,字會一,行二,享壽八十二歲,配聞孺人,享壽八十有七,子四人,孫九人,曾孫十九,世居伊蘆山北牛頭山東,其懿行嘉言,原難盡述,而周規折矩,俱有傳聞,生而穎悟,雅有不羈之才,而經營非無鄉曲之舉,重孝弟而篤天倫,始終不怠,樂介隨成家,道內外咸臧其行已也。

璞玉混金,其待人也,光風霽月,創業維艱,當躬備當辛苦,守成不易,訓子各戒奢華,年逾杖國,爾壽爾康,老為持之,克勤克儉,名載登乎仕版,鷺序初聯慶更卜夫寢床,螽斯曼衍,其殆可謂齒德兼優,言行俱懋者歟!茲因貴族榮修家乘纂輯,譜牒示以傳世,予之景仰,夫公者,有素因述所聞者為之行圖備以垂不朽爾。

旹同治七年歲次戊辰上元之吉姐再侄裕函陳開三謹撰

咸宜翁傳

從來家有族長,亦猶國有官長族長,所以表正乎?

闔族者,非徒年之高亦且德之厚,故家齊而後國治也。

吾黨若王太時翁字咸宜者,誠不愧王氏之族長矣,其持躬民勤,有補拙其處出也。

靜以養廉鄉鄰有爭鬥,時為排難而解紛,裡黨有困窮,亦且憐孤而恤寡,德配汪氏內助多方一堂二老舉案齊眉,最可嘉者,兄弟六人,翁居行五,怡怡如也。

且曰興於至講明家訓備述條約即此一端翁之賢大略可知矣。

太學生徐延璧謹撰

王官儀翁行略

翁名振貴,字官儀,萬友公之子也,萬友公之為人也,忠厚存心,和平涉世,雍雍乎有古人風,迄今裡黨猶樂稱之,翁遵而行之,未敢或加焉。

最可述者,年逾七十,既壽且康,榮膺恩賚,二老一堂,其平日興諸子至聚處,惟敘宗功述祖德,殷殷勤勤,以族譜為重,念翁蓋無一日或望忘本源了,予雖未識翁之面而慕翁之名人矣。

戊辰春,偶過伊蘆南鄉,宿於姐兄陳裕函之處,幸值伊甥王子沛時同居,既而以所輯宗譜出示並述翁之行略,索序於予,因受筆為序,更為之詩以志欽佩。

不尚浮誇,不尚文耆英會上孰如君年逾杖國神猶健,第為齊家意,最勤瞿鑠於今真罕見,豐標自古,轉稀聞,專心致心,惟宗譜富貴榮華何足雲天保詩篇即壽篇,此翁福澤最綿綿家規,莫肯同流,俗人品何甘讓昔賢立志未當忘,裕後存心地事,不遵先名推族長,夫何愧,爭羨兒孫繞膝前。

歲次同治戊辰孟春之吉州庠生張福田敬撰

治平翁傳

蓋聞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

如竹如松,懷南山之詠。

杖朝杖國,承北闕之恩亙古如斯也。

惟我治翁王老先生者,朐陽世家,伊蘆舊族,年屆古稀,康健逢吉內助陳氏舉案齊眉稱為吾黨鄉耆固矣,然而人第知先生年之恐未知先生之德也。

其起家也,耕讀為懷,深知稼穡之艱難,能守先人之統緒,非特晏安之不懷,亦且荼藥之間茹此先生之克勤於家者,德之一也。

及其立身也,則又儉焉。

淡泊為懷,居然北山之樂叟,寧靜自守,倔然東海之逸民,非特老成之望重,謎語堪稱儒素之風,此先生之克儉於身,得德之一也。

而其為人也,則又忠且厚焉,不以氣節自誇,不以刻薄成家,裡黨有爭端時,為理紛而解難鄉鄰,有苦獨亦堂推食而解衣,此先生之忠而且厚者,德之一也。

吾因知先生之所以享□齡蒙恩寵而幾等於古之所謂鄉先生者,宜乎其宜也。

郡庠生嶽南張儒鮮衡拜題

王氏族譜三槐堂四修謹志

閱家譜,查歷史,自唐宋以來,我王氏族譜中,簪纓繼美,人才輩出。

為國為民,赤膽忠心。

族中治理有條有序,稱得上名門世家,永垂不朽。

公元1017年,大宋真宗在位,古文史記,晉公堂下植三槐,相臣地位,王祜知子必貴,手植三槐,王祜有功於朝不得相,謂人曰:『我不做相,郎必做』乃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王旦果相,東坡為作《三槐堂銘》。

河南開封府鹿邑縣安童營府第即我王氏一世祖興公府第,官居正千戶之職,二世祖安公隨駕出征,平胡掃寇,功高授武德將軍之職,三世讓公,四世寶公,五世鎧公,六世讓公,七世世祿公,才兼文武,具皆世襲正千戶之職,八世鳴鶴公世襲正千戶之職,武進士之職,明萬歷丙戌年,升本位指揮同知,推湖廣守備,奉旨柳州,陜西捉響馬有功升參將,後升狼山總兵,晉都督一品同知,掛征南將軍印,天下將才第一,身在諸邊三十馀年,征寧討叛剿苗攻緬定交平黎,每戰必勝,未嘗挫失。

著作有《登壇必究》、《帷間問答》、《訓兵說》、《行兵圖》等書並行於世,公誠永垂竹帛,四海皆知,雖未至三公,也不讓三公,固三槐堂記,意指槐蔭復蔭,天之將興王知。

洪武三十三年,二世祖安公官授武德將軍,守備海州,卜宅於雲臺山西當路居住,傳至八世鳴鶴公,生六子,長子錫斧公襲正千戶之職,居住新壩鎮,今王蕩、王堆、小伊山皆其後裔,錫印、錫封、錫鉉、錫瑜、錫路五公俱各封蔭,其後裔,散居四方,今山東石門、雲臺山當路、沭陽、伊山、板浦、伊蘆、下車、同興、圩豐、沂北較明顯,族中人才輩出,位居政府部門、中高級職稱數不勝數,實是先祖之蔭功。

今重修王氏宗譜,實是王氏子孫的天職。

此次修譜,遵先祖譜系為經典,不妄自議動,隻能把後輩加以補續,擬好排行字樣,其目的是:正源追本,光宗耀祖。

自古國中有史,家中有譜,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王氏族譜子孫後代應視國法家訓為座右銘,繼承先祖遺願,守祖宗之清白,教子孫務耕讀,樹尊老愛幼世風,講文明道德禮貌,立時代新風,弘揚三槐之志,恪守譜約八則,行德於四方,積蔭功於寰宇,創偉業於民族,造福於子孫,為譜系樹楷模,為後人樹導向,此乃萬年大計,古人雲:創業莫忘先世德,守成唯忘後人賢,此聯應作為王氏子孫後代做人的格言、警句。

二十一世孫王汝鐵二十二世孫王承業

2000年10月10日

海州開封王氏世系班字排列總表

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輩興安讓寶鎧選世鳴錫思宇永浦三宗萬振士廣春汝業以德來

世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輩學邦乃其昌家仁自碩堯舜光華弘福吉祥文景善清才高立曙

三槐堂•海州開封王氏歷次修譜時間:

明萬歷四十六年首修草譜

同治七年二修

光緒廿八年三修

2000年10月四修

王鳴鶴,字羽卿。

明朝南直隸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大約生活在明後期嘉靖、萬歷年間,武科進士一生從戎,編著有《登壇必究》一書,在軍事上有卓越的貢獻。

《明史》和《淮安府志》、《山陽縣志》均無傳。

但從與其同時期的人寫的序中可知,他『出自將門,少負偉志』,『故棄青衿,襲千夫長,丙戌(明萬歷十四年,即1586),舉進士高第,……』(明東海張朝瑞萬歷二十七年《登壇必究•敘》),從此,被授淮安衛指揮同知,升湖廣鄖襄守備,平定鄖縣軍變有功,晉任湖廣行部司僉事;兵部選將才得中,升陜西遊擊;累遷官至五軍營左副將,廣西總兵,驃騎將軍,南京右府都督僉事。

來源:網絡

凡是王氏的宗親們,將這篇文章傳揚出去,

遠播王氏文化,弘揚王氏精神,

攜起手來,團結一致,共創王氏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