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賜自盡後,能不能跑路?《網路歷史》

被皇帝賜自盡後,能不能跑路?

當然可以啊,你隻需要手撕傳聖旨的小太監,搶了他的拂塵,然後用滅絕師太獨創的打狗棍法,消滅門前的禦林軍,最後騎馬沖進皇城篡位奪權。

一般情況下,賜死是皇帝對大臣的恩典,兼具『禮』與『刑』,讓你體面地來體面地走,而且這個一般人還享受不到,怎麼也得是皇親國戚或有功之臣。

如果賜死時不乖,派去的禦林軍會幫你體面,但這個體面就變味了,好點的按原先方案整死,不好的直接酷刑招呼,或者株連和連坐,讓你知道什麼叫生不如死。

古代賜死的花樣很多,比如先秦賜劍,讓罪臣找個僻靜的地方抹脖子,白起、伍子胥都是這樣死的。

秦始皇一統後,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在這種制度下,臣子更加不敢反抗,因為自己死了,家人還能保全,子孫還有機會。

到了漢朝時期,有明詔賜死和暗示賜死等形式,不管怎麼裝傻,總會有一種適合自己,聰明人都會主動接受。

東晉劉彧病重後,為了給小兒子鋪路,開始大開殺戒,作為外戚的王彧成為首選,因為他們不僅名字相同,老王還是國舅,這個威脅太大了。

劉彧派人給老王送去手詔,大致內容是:『我說不出來你有啥罪,但我一個人死實在不放心,你先去探探路』手下都勸王彧謀反,但老王是個明白人,深知如果自己不乖乖受死,全家百餘人都將難以幸免,寫了封感謝信後,拿起毒藥一飲而盡。

那有沒有不肯死的?

你別說,歷史上還真有人這麼幹過,北魏孝文帝的皇後馮氏是個狠女人,出軌、逼公主出嫁、畫小人詛咒皇帝,這些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全幹過。

事情敗露後,孝文帝雖然傷心,但還是給她留足了體面,允許馮氏死後和自己合葬。

當王爺帶著毒酒到達廢棄的庭院,馮氏不肯就范,邊跑邊叫,最後一群人把她按住,強行灌了下去。

漢文帝想賜死親舅舅薄昭,但礙於權勢、名聲以及母親的幹涉,無法直接下達詔令。

於是文帝用了個損招,安排公卿大臣到薄昭家蹭吃蹭喝,然後勸他自殺,薄昭又不傻,肯定不願意接受。

文帝緊接著派群臣換上喪服去薄昭家門口哭,一邊哭一邊喊著來生再見,讓薄昭社會性死亡,通俗點說就是惡心死你,最後薄昭選擇了自殺。

所以賜死並不是想象中得那麼簡單:『皇帝提前通知你或者直接扔一道聖旨過來,死不死可以自己決定』,那樣確實有機會逃跑。

然而事實上,『送葬團』各項設施完備,計劃周全,足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隻有體面地死,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