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商鞅變法後,因為六位秦國君主打下的基礎,秦始皇嬴政得以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
也即商鞅變法後,秦國歷任君主的踔厲奮發,成為秦朝一統天下的關鍵。
不過,在戰國七雄中,韓國雖然開啟了申不害變法,但是,這場變法後的6位君主,卻沒能將韓國推向巔峰,反而導致韓國走向了覆滅。
一、韓昭侯
韓武《?
-前333年》,姬姓韓氏,韓懿侯之子,戰國時期韓國第6位國君。
韓昭侯在位初期,韓國內部混亂,律令前後不一,群臣吏民無所適從。
公元前355年,韓昭侯決定變法圖強,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主張以『術』治國。
誠然,申不害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稱『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但是,申不害變法遠遠不如商鞅變法徹底,也即主要是策略層面上的小修小補。
所以,韓昭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41年》,申不害去世後,這場變法的效果也逐漸減弱。
韓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軍攻占韓國的宜陽,打開了進入中原地區的門戶。
韓昭侯三十年《公元前333年,一作前337年去世》,韓昭侯就去世,其子韓宣惠王繼位。
二、韓宣惠王
韓宣惠王一開始被稱之為韓威侯,公元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對方為王。
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韓威侯正式稱王,史稱韓宣惠王。
在位初期,韓宣惠王曾聯合魏國、趙國、楚國、燕國攻打秦國,不過合縱攻秦之戰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反而讓自己損兵折將。
於是,韓宣惠王後來開始依附於秦國,還曾聯合秦國一起進攻楚國。
三、韓襄王
公元前311年,韓宣惠王去世後,韓襄王即位。
韓襄王在位時,秦國多次攻打韓國,後者連續吃到敗仗並丟失城池。
對此,韓襄王也聯合齊國、魏國反擊秦國,不過收效甚微,也即沒有讓秦國元氣大傷。
四、韓厘王
公元前296年,韓厘王即位。
韓厘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韓厘王派將領公孫喜率領周朝、魏國軍隊攻打秦國。
秦軍在伊闕打敗聯軍二十四萬,俘虜公孫喜,史稱伊闕之戰。
伊闕之戰後,秦國繼續蠶食韓國的疆域。
公元前284年,韓厘王參加了五國伐齊之戰,也即聯手燕國、趙國、魏國、楚國攻打齊國,差一點就徹底滅亡齊國。
韓厘王十五年《前280年》,韓非子出生於韓國。
韓厘王二十年《前275年》,韓國又被秦國擊敗,韓軍被秦軍斬首四萬餘。
公元前273年,韓厘王去世。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韓厘王依然沒能守住韓國的疆域,也即無法對抗強大的秦國。
五、韓桓惠王
韓桓惠王在位時,韓非多次要求推行變法,不過沒有得到采納。
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這就是鄭國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求和。
但是,郡守馮亭則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
於是,趙國接受韓國的上黨郡,從而引發了長平之戰。
此戰,趙國元氣大傷,而韓國自然也更加畏懼秦國了。
公元前239年,韓桓惠王去世,他的兒子韓安即位,這就是韓國的亡國之君——韓王安。
六、韓王安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遣內史騰進攻韓國。
此時,韓國的大部分疆域已經丟失,更不能指望魏國、趙國等諸侯國相助。
於是,韓王安開城投降。
在被秦軍俘獲後,韓王安一開始被軟禁起來。
公元前226年,韓國宗室發動了叛亂。
於是,在平定叛亂後,秦始皇為了以絕後患,就將韓王安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