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切二斤肉來』梁山好漢們大塊吃的肉,究竟是什麼動物的肉?《網路歷史》

讀《水滸傳》時,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梁山好漢們在外下館子,總喜歡說上這麼一句話:『小二,切二斤肉來』。

似乎生活在宋代他們,經常下館子是生活標配,店小二上一壺酒,再來兩斤肉,這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不要太愜意!

那麼,小說裡酒肆中售賣的『肉』,到底是什麼動物的肉呢?

翻開史料你會發現,相比於唐代,宋朝的民眾對於肉食的消費更多了。

《東京夢華錄》裡就描寫了一幅北宋開封趕肉豬進城的壯觀場面:『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南熏門》入京。

每日至晚,每群萬數……』

再如當年的蘇東坡,仕途坎坷、四處貶放,估摸他生活得十分淒涼吧?

其實,雖然他身在偏遠『農村』,但好歹是個官,也是有肉有酒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更是‬流傳至今‬!

作為‬紅燒肉‬的‬祖師爺‬,蘇東坡‬吃的‬肉‬是‬豬肉‬,為什麼他‬‬不愛‬吃‬牛、羊肉‬呢‬?

不是‬哥‬不想‬,是‬真的‬窮‬‬啊‬!且‬看‬他寫的‬《豬肉頌》: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豬肉在宋朝時候是排在最下等的,便宜但是腥騷,所以隻得想方設法去調味,這才成就了蘇子瞻的千古名肉。

再看《水滸傳》中各路綠林好漢在酒家大快朵頤的『二斤肉』,卻多半是牛肉。

武松在景陽岡山腳下的酒店裡,連喝18碗酒,用了4斤熟牛肉下酒。

阮小七兄弟幾個招待吳用,酒家說新宰了一頭黃牛,便讓切了10斤來吃。

在十字坡,被發配的武松和兩個公人,叫母夜叉孫二娘藥倒,她說武松這等肥胖,可以當成黃牛肉賣,那兩個瘦的,隻好做水牛肉賣。

其實,不管是黃牛還是水牛,真正在宋代,宰牛的禁令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擅自宰牛,如果是在元朝,可能就對當事人打100大板。

但是宋朝的皇帝對牛羊的屠宰管理相當嚴格,甚至買牛肉的人都要被判刑、流配千裡。

比如北宋初年的《宋刑統》中,有明確記載了『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的法令。

在官府的管理制度當中,隻有病死的牛經過審批以後才可以屠宰。

所以宋代的牛肉可不是像《水滸》裡一般,動不動二斤起步那樣廉價,反而是很難吃到的『高價貨』!

牛命珍貴,是因為它是農耕時代最重要的勞動力。

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時代,一頭耕牛市場價大概在5貫錢,但如果病死了,審批通過,將牛殺了賣肉,一頭牛可以賣到25貫。

『蓋一牛之價不過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二三百斤,肉每斤價值需百錢,利入厚故,人多貪利,不顧重刑』——《宋會要》

以當時一個七品縣令的收入來對比看看,縣令一個月的收入僅僅12貫錢。

所以說,隨便就切二斤牛肉來吃,對於普通人來說,那真的是奢望。

《水滸傳》寫的雖是宋朝的故事,但卻成書於元末明初。

所以小說中提及的生活場景,很多是基於施耐庵的經驗想象。

元代也曾出臺不得宰殺牛馬的禁令,為何還會出現宰牛的情況呢?

原來元朝出臺這樣的禁令不假,但當時的法令非常寬松,執行力根本不到位,因此民間經常不管這樣的禁令,老百姓會偷偷宰殺牛馬。

所以你看《水滸》裡,像史家村、草料場‬、景陽岡、石碣村、十字坡‬、揭陽‬嶺‬……這些‬荒郊野外‬的‬村‬店裡‬,都‬大搖大擺‬地售賣‬熟牛肉‬!天高皇帝遠‬吶‬!反而‬江洲‬城‬裡‬的‬高檔‬酒店裡‬,酒‬保‬卻‬說‬:

『小人這裡隻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

酒保這麼說,一是規定,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李逵,看他一個蠻橫魯莽的粗人,直接將手伸進湯碗裡撈魚吃,連骨頭全囫圇個嚼了。

狼吞虎咽吃相極盡難看,宋江再讓『大塊肉切二斤』時,酒保估計這幾人消費『層次不高』,特地強調『隻賣羊肉』。

李逵那麼神經大條的人,都氣得將魚湯潑了酒保一身,大怒道:『這廝無禮,欺負我隻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吃!』

因為兩宋將近300年裡,當時的上流社會流行的不是牛肉,而是羊肉。

擺明了歧視李逵『鄉下人』吃不起嘛!

看高檔酒樓裡主賣魚和羊肉,正是印證了『鮮』這一字。

據說宋朝歷代皇帝,都喜食羊肉。

《宋史·仁宗本紀》記載過宋仁宗一件有趣的小事,有一天晚上他很想吃羊肉,結果半夜被饞醒了,搞得翻來覆去『無心睡眠』。

在宋神宗時期,皇宮可以算是消費羊肉的頂級大戶了。

據《宋會要輯稿》記載,禦膳房每年消耗的羊肉多達43萬斤以上,豬肉4000來斤,豬肉還不到羊肉的百分之一。

宋朝還有一個奇葩的操作,為了給官員『補貼』,皇帝曾下令用羊肉給官員送去,權當福利或者加工資。

宋真宗年間,外任的官員每個月可以享受2至20頭羊,按這樣的算法,大宋給予這些官員的福利,一年大概就要發出去幾百萬隻羊了……

所以朝廷官員,吃羊成為了一種時尚之風。

北宋有一個名叫蒲宗孟的高官,最喜歡吃羊肉,每年他們家要吃掉4000隻羊,成為『吃羊一族』當中的佼佼者。

至於當時的士大夫們,每次舉辦各種宴會,酒桌上的硬菜一定會有羊肉,這是用來撐場面的硬食材。

所謂上行下效,在如《水滸》江洲城這樣的大城市裡,很多大型的酒樓飯店都有由羊肉制作而成的名菜,作為飯店的招牌。

羊肉雖然好吃,但在當時來說,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

宋朝大部分羊肉供給來自遊牧之地遼、西夏等國,由於供不應求,很多地方的羊肉,甚至賣到了900文錢一斤,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一斤羊肉簡直就是『天價』!

陸遊曾經擔任『副省級』的領導幹部,但依然『饞羊肉』,源於他收入太『低』,也不敢敞開了吃。

所以宋江看穿酒保顧慮,豪氣道『你去隻顧切來,我自還錢』,就有了《水滸》中第一盤『二斤羊肉』。

宋江雖是個小吏,但一直非常豪橫,見著哪位落魄的弟兄都能一送十幾二十兩銀子,咱也不知道他錢哪兒來的。

這普通老百姓對於羊肉,基本上隻有想象的份。

你看書裡寫潘金蓮嫁給三寸丁武大郎,就被這一幫閑人不時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

好漢們似乎隻愛點牛肉,那《水滸》裡的豬肉都賣給了誰?

像『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裡,鄭屠就是個殺豬的,開一爿豬肉鋪,規模挺大,店裡有十來個刀手賣肉。

魯智深為給金翠蓮討公道,故意讓鄭屠剁了10斤瘦肉沫、10斤肥肉沫,鄭屠問是不是『府裡要裹餛飩』?

再有石秀上梁山前,結拜兄弟楊雄的嶽丈給他開了間肉鋪,壘豬圈養了十幾口大肥豬……

有賣就有買,說明在市井之間,豬肉才是普羅大眾餐盤裡的主要肉食。

細看《清明上河圖》,大家就能夠看到『生豬招搖過市』這一幕。

除了做餛飩、東坡肉,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關州橋夜市篇,寫了旋炙豬皮肉、煎夾子、豬下水等許多豬肉美食。

北宋時期的都城汴梁,大名鼎鼎的大酒樓就多達72座,其中最大的一家酒樓高達三層,可同時容納上千人用餐。

至於那些類似現在『大排檔』的飲食店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這就能理解,為何單單一個晚上,便有幾萬頭豬進入汴梁,主要用於供應國都的大小店鋪。

不吃‬豬肉的‬梁山好漢們‬,每每‬一句‬『切二斤熟牛肉來』,都透著一股快意豪爽。

他們‬故意吃朝廷禁屠的牛肉,甚至‬出家人‬魯智深‬大快朵頤‬嚴戒的『五葷』之首的‬狗肉,都是‬以微知著,來表達他們對於‬既有秩序的‬抗爭‬、對不公‬‬現實的反叛!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