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為什麼失敗了?原因主要有4個。《網路歷史》

黃巾起義,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百姓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紮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東漢朝廷發動了猛烈攻擊。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對朝廷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諸侯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那麼,問題來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為什麼會以失敗而告終?

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黃巾軍面對的敵人十分強大

黃巾起義爆發後,漢靈帝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並且,漢靈帝還采納皇甫嵩的建議,大赦天下,鼓勵各地的士族豪強組織兵馬對抗起義大軍。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起義爆發後,鎮壓黃巾軍不僅有龐大的朝廷兵馬,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

比如大家熟悉的劉備,就在起義爆發了組織關羽、張飛等人前去平定叛亂。

中平五年《188年》,劉備參與鎮壓張純叛亂的戰鬥,因為立下戰功,所以被封為安喜縣的縣尉。

所以,對於黃巾軍來說,最終因為寡不敵眾,這才走向了滅亡。

二、計劃被提前泄露

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東漢朝廷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的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由於起義計劃被叛徒出賣,促使起義不得不倉促發動,各地起義軍之間的相互配合發生了極大的困難。

尤其是洛陽起義流產,促使東漢朝廷解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將主力調往各地,從而全力對付起義軍。

三、黃巾軍缺乏有戰略眼光的頭目

和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起義一樣,黃巾軍的頭目也沒有什麼戰略規劃,其起義計劃的制定極不完備,起義後各地起義軍沒有迅速地集結起來,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動,甚至不進行相互支援配合,終於被東漢朝廷各個擊破。

眾所周知,劉備有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得以建立三國之一的蜀漢,而走一步看一步的黃巾軍,自然是一團散沙了。

並且,起義軍首領缺乏軍事指揮才能,張角、張梁、張寶、波才、張曼成、趙弘、韓忠等,個個都是隻知固守一城一池,或者是和東漢朝廷的兵馬拼消耗,這都是戰術和打法被動的體現。

四、東漢朝廷擁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

最後,相對於聲勢浩大,卻沒有優秀指揮人才的黃巾軍,漢靈帝麾下卻有皇甫嵩、朱儁、曹操等優秀的人才。

其中,皇甫嵩先以火計在長社大破黃巾波才部,斬殺數萬人,趁勢與朱儁平定汝南、陳國等地,並在蒼亭擊敗黃巾卜已部。

隨後他受命接替盧植《劉備的老師》圍攻廣宗,閉營示弱,趁黃巾首領張梁放松警惕後,攻克該城,殺死張梁,使黃巾軍受到沉重打擊。

廣宗陷落後,皇甫嵩又麾兵攻克下曲陽,殺死張角弟張寶,俘殺十餘萬人。

至此,黃巾主力被消滅殆盡。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些東漢將領的統兵作戰的能力,軍事指揮的才能、戰術計謀的運用,都高於黃巾軍首領,因而往往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終擊敗黃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