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古人,特指春秋時期的古人。
春秋之前的西周,作戰想必也很紳士,但那時候受經濟條件限制,還沒有大規模的車戰。
所以《封神演義》裡的薑子牙等人,騎的都是各類怪獸,馬匹都很少。
騎兵要等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在中原才逐漸出現;而大規模應用騎兵,要到秦漢之交了。
比較擅長運用騎兵的是項羽,劉邦曾經在彭城一戰中,五六十萬大軍被項羽3萬精銳騎兵擊得潰不成軍。
戰爭的『紳士時代』,就出現在戰車時代。
此前可能也有,但此後肯定沒有。
為什麼兵車作戰時代,作戰比較紳士呢?
有兩點原因。
其一,兵車作戰,以春秋戰國時期為主。
從階段上來看,依然屬於東周時期。
周朝制定了繁瑣的禮儀制度,對作戰也有嚴格要求。
春秋時期雖然『禮壞樂崩』,但影響力依然存在。
第二,兵車作戰,一般一天就能結束戰鬥,你也沒機會搞什麼戰術、謀略,快得很。
兩國的車隊,互相對沖一番,幾匹馬拉著一輛車,受到戰鬥的驚擾,發瘋似的往前沖,戰士們既剎不了車,也很難操縱馬兒調頭。
有好幾個君主,就是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馬車沖進了敵人的戰車群,成了或者差點成了俘虜。
兩軍對壘,互相一沖,敗了的很難重整旗鼓,贏了的也要用鞋底板剎車才能停住,你贏我輸,簽字畫押,回家幹飯。
戰鬥的過程太簡單,有鬼點子的,還來不及用計,自家就敗了,所以不如大家打明牌,一是一,二是二,定好規則,說好怎麼打,咱再幹架。
於是就有了被恥笑的宋襄公。
宋國,是商的後裔;周滅商,把一部分商人安置在宋,後來成了宋國。
所以宋襄公很以貴族自居,打架也格外紳士。
敵人沒列好陣勢,不能打;敵人逃跑超過100步,就不能再追了——所以往回逃跑了50步的,會嘲笑逃了100步的:瞧瞧,你多怕死,我不怕死!
敵人受傷了,不能打;敵人裡面如果有白發的,不能抓……
宋襄公嚴守規則,堅持紳士,結果敗了,被後人好一通笑話。
其實打仗紳士的,不僅僅是他。
有一年楚國和晉國交戰,晉國大將每次在戰場看見楚王,都摘下頭盔,趨避一旁,表示尊重。
——顯而易見,這樣的場景,也隻能出現在戰車上。
晉將看見楚王的車,連忙讓自己的車讓一讓,『讓領導先走』。
話說這哪像打仗啊。
但這畢竟是戰爭。
如果晉將想要抓楚王立功,先要行禮,然後大喊一聲:『對不起,我要射您了!』然後射出一箭。
楚王如果僥幸躲過這一箭,會大喊:『客氣客氣,這回該我了!』然後用自己的弓,也向晉將射一箭。
如果晉將不講武德,連續射出兩箭,那是不紳士的。
大將更喜歡和自己級別相同的將領單挑,如果對方比自己級別高,大概率會將其車馬困住、手下殺死或者俘虜,然後畢恭畢敬地作揖行禮,說:『外臣這廂有禮,麻煩您做我們的俘虜吧,一定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讓您受一絲委屈!』
這就是國君的待遇。
別說春秋時期的君主了,明朝的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瓦剌首領也先,對他也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比後來軟禁在京城強多了!
更有趣的是,晉國這員大將的紳士風度,讓楚王很感動,竟然派人到敵營,送了一把弓給他,表示感謝!
您說這打的啥仗啊?
春秋時期,楚國和晉國經常打仗,雙方也習慣了。
有一次,晉軍敗退,很多戰車陷入泥坑,進退不得,楚兵追了上來。
然而,追上來的楚兵不是一頓砍殺,而是指點晉國士兵:『喏,把車上這個橫木撤掉,就能逃出泥坑了!』
晉兵照做,果然很快出了泥坑,順利逃走。
臨走不僅沒說再見,反倒揶揄楚國人:『還是你們逃跑比較有經驗啊!』
到戰國時期,戰車笨拙的短處日漸明顯,靈活的步兵、騎兵成為作戰主體。
步兵打仗,最核心的問題就成了如何殺人。
殺人可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誰都怕死,誰都不想死。
於是,戰術日漸復雜,後勤補給變得極為重要,戰鬥的時間,也從一天解決,逐漸演變成了幾個月甚至幾年。
紳士風度從此全無,戰爭除了血腥,什麼也沒剩下。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6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