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10本書揭露10個王朝興衰更迭的秘密。《網路歷史》

唐代詩人杜牧,在著名的《阿房宮賦》中留下了讓人深省的警世恒言。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後來人總是為秦朝滅亡感到惋惜,但是卻從來沒有吸取秦亡的教訓,導致陷入興衰更迭的歷史循環。

本期書單關鍵詞:【興衰書單】,透過10本歷史好書,跳出歷史教科書的陳規舊律,揭秘秦漢、隋唐、元明清等10個王朝覆滅的原因。

1秦朝《秦崩》

戰國時代,天下陷入連綿不絕的戰爭中,屍山血海之中,人心渴望統一。

這時的中華大地上,誕生了傳奇帝王秦始皇,他結束了春秋以來500餘年的戰爭割據。

假如沒有秦始皇,假如戰國七雄的局面延續下來,也許中華大地從此分裂成了七個國家,就會變得像歐洲一樣零散。

但是,令秦始皇意想不到的是,終結他輝煌時代的人,是他的同齡人:劉邦、項羽、陳勝、吳廣。

更讓我們驚奇的是,這些人的一一出現,似乎印證著戰國末年的一句讖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句讖言的意思是,即使楚國隻剩下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

陳勝和吳廣,在楚國舊地大澤鄉起義,建立政權張楚,取『張大楚國』的意義。

項羽,本身就是楚國的名門望族,號稱西楚霸王。

劉邦,江蘇沛縣人,戰國末年也是楚國的領地,他被尊稱為『沛公』,意思是楚制的沛縣長官。

冥冥之中,秦朝的命運似乎自有天定,然而事實上又不止於此。

2新朝《祥瑞 :王莽和他的時代

公元9年1月15日,西漢的外戚王莽以『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的名義,廢除漢帝,自立新朝。

都說王莽是西漢政權的顛覆者,野心勃勃的陰謀家,而《祥瑞》則告訴我們,王莽其實是一位理想主義的改革家。

王莽就像一位穿越者一樣,他主張人權,要求徹底廢除奴隸制。

他推廣國營企業,禁止商人過度剝削。

他甚至想用孔子推崇的周禮,徹底取代漢朝先前的法制。

可是,步子邁得太大終究會出事,由於漢朝政令繁瑣,導致王莽激進的改革,造成了天下大亂。

王莽從一介儒生,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步步高升,建立了新朝。

最終,又在短短的十五年裡,就從『天下歸心』的『賢人王』成為了一個『天人共棄』的篡漢者。

3隋朝《大隋興衰四十年》

隋文帝楊堅可能沒有劉邦的灑脫、李世民的英武、朱元璋的霸氣,但他的成就足以使其成為千古一帝。

楊堅取得天下,隻用了九個月的時間。

他統一全國,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而且,楊堅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自律、最苛刻的皇帝。

他不僅一生堅持一夫一妻,而且還要求自己的兒子們也是如此,這裡面就包括處處迎合父皇但包藏禍心的楊廣。

即使是饑荒之年,為了保障國庫裡有規定的糧食存量,他寧可與臣民一起挨餓。

他希望天下臣民、萬物運行都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過於嚴厲苛刻,不講人情和實際。

結果,導致大隋王朝陷入了一種隻有氣度而沒有溫度的迷局。

隋文帝楊堅死後,大隋王朝被壓抑的氣氛瞬間得到暴力釋放,兒子楊廣奢靡享樂、縱淫無度,一步步把隋朝推向了深淵。

4唐朝《危機與重構》

大唐,一個讓多少人魂牽夢縈的時代。

為什麼一場明明被平定了的安史之亂,會被很多人認為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命運關鍵?

原來,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

但是,之後導致的軍閥林立、藩鎮割據,不但讓大唐的國力一次次消耗,最終走向滅亡,更促成了後來大宋重文輕武的思想。

中央與地方鬥智鬥勇的內耗,才是徹底改變整個帝國走向的根本原因。

5五代十國《帝國的崩裂》

五代十國並不是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中國歷史上比較大的割據時期,除了東周時期的春秋戰國、南北朝時期,就數唐朝之後這個五代十國了。

五代十國,五十四年亂世,十五個王朝統治天下,五十多個皇帝,十幾個割據政權……

這是真正的亂世,百姓如螻蟻,連皇帝也隨時可能被取代。

在這種朝不保夕的年代,皇帝們過得醉生夢死。

而普通百姓只要能活著,就屬於萬幸。

天下終歸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天下百姓都渴望穩定、希望和平的時候,五代十國的分裂格局也就即將消亡。

6北宋《汴京之圍》

欲問大宋興衰,先數汴河船帆。

大宋定都於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

汴河就是汴京城南斜穿而過,斜貫京城,西接黃河,東連淮泗,向南直通長江,天下財貨十之五六都由汴河輸送至汴京。

1123年的大宋,正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寫的時代。

看似一片繁華,實則暗流湧動。

當時的北宋帝國,外部金、遼、西夏、高麗四國掣肘;內部方臘作亂、群雄四起,國勢岌岌可危。

郭建龍《汴京之圍》,正是從這個看似最繁華的年代開始著墨。

這是的大宋滿朝文武,誰也不會想到,僅僅3年後,繁花似錦的都城汴梁會被異族圍困。

他們的皇帝會被俘,妻女會受辱,王朝會一夕傾覆。

在歷史的車輪面前,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好大喜功、不學無術的宋徽宗,最終將北宋帝國拖入了滅國的無底深淵。

7金朝《隳三都》

蒙古帝國的崛起,是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關鍵一環。

隨著蒙古鐵騎四處征戰,成吉思汗的勢力范圍迅速吞沒大半個歐亞大陸。

中華文明與地中海文明這兩大歷史文化,也因此進行了第一次深度接觸。

至此,人類文明方才真正進入世界史的時代。

這一切的開端,當然繞不過歷史很少聚焦的大金王朝。

12世紀發祥於東北一隅的大金王朝,卻曾經一度躍居東亞霸主地位。

大金王朝崛起後,迅速滅了大遼國,又令西夏和高麗俯首稱臣,還使北宋蒙受『靖康之恥』。

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他留給這個女真族王朝的時間不多了。

1211年,蒙古軍隊南下侵襲開始,二十多年間,金國接連喪師失地。

大金的疆土不斷從中都收縮到汴京、蔡州,最終蒙宋合圍蔡州,金哀宗上吊自焚,大金用慘烈的告別消失在歷史裡。

《隳三都》這本書,就是以蒙金戰爭期間幾場重要的『圍城戰』為主線,把歷史的聚光燈照在了大金王朝的最後一刻。

8元朝《蒙古帝國》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

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無數個民族碰撞、融合、新生的過程。

元朝的歷史,也不例外。

北方遊牧的蒙古民族,如同一股湍急的山洪,或者說是巨大的泥石流。

他們從漠北草原上,洶湧地沖向內地,與頗趨沉寂的漢文化主流碰撞、搏擊、滲透、交融。

終於一個制度上糅合漢、蒙傳統文化的元王朝建立了起來,完成了全國空前規模的大統一。

但是,現在我們在講述元朝歷史的時候,心情總是復雜且矛盾的,既令人血脈沸騰,又使人毛骨悚然;既具有時代性,又充滿血腥味。

蒙古鐵騎在四處撻伐、開疆擴土的同時,卻忽視了基層百姓的生計。

正如元代戲曲家張養浩說書: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受盡折磨,受夠顛沛流離的百姓終於爆發了,1368年,朱元璋帶領一群窮苦百姓推翻元朝,創立了明朝。

9明朝《錦衣衛》

揭露明朝興旺最好的一部書,其實是黃仁宇《萬歷十五年》。

僵化腐敗的文官集團、被壓抑的資本主義萌芽、日益加劇的貧富分化、虎視眈眈的外部列強……這一切在黃仁宇的筆下都如小說演義一般深刻且有趣。

但是,今天推薦易強的《錦衣衛》,一個微小的視角切入一個王朝的興亡盛衰。

『錦衣衛』這三個字,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武俠小說或電視電影中的某些精彩場面,或者想起歷史小說中的某些悲慘情節。

其實,最初的錦衣衛,僅僅類似於現在軍隊的糾察或者憲兵,每天忙於忙於禮儀方面的事務,比如糾治文武大臣在朝堂上的失儀過錯等等。

但是, 隨著皇帝越來越懶,賦予錦衣衛這個皇帝爪牙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大。

從反腐及鏟除後患的需要,開始治理詔獄;到外交與政治的需要,開始受降、出使和監督邊關;再到掌管京都的五城兵馬司。

以至於權力大到後來的皇帝專門設立東廠,來監管錦衣衛。

但這兩個機構之間的關系並非監督與被監督、制約與被制約那麼簡單,孰強孰弱,取決於掌事者才幹的高下,以及他們與皇帝間關系的親疏遠近。

以致於連明末史家沈起都說,『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

末代皇帝崇禎在歪脖子樹上自縊殉國的最後一刻也哀嘆:『皆諸臣誤朕!』

10清朝《天朝的崩潰》

大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多,國力也最強盛的超級帝國。

但是,即便是超級帝國,到乾隆在位末年,大清已經外部列強四起、虎視眈眈,內部起義不斷、餓殍遍野。

轉瞬之間,大清帝國的國勢岌岌可危。

到1840年鴉片戰爭的時候,大清帝國竟然頃刻之間分崩離析。

僵化的制度,欺上瞞下的官員,沉浸在天朝美夢裡不願醒來的統治者們……合力將帝國帶向了滅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如果不願意一一正視歷史,就失去了以史為鑒的意義。

一個失敗的民族在戰後認真思過,幡然變計,是對殉國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