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公主遠嫁蒙古,究竟是喜是悲?
至少對太後來講是摧心肝之事。
當年皇帝初初登基,為邊疆穩定,高斌提出將端淑公主嫁去蒙古準葛爾,太後萬般不舍也隻得舍了,心裡頭卻恨上了高斌——你讓哀家母女分離,你的女兒,也就別想有母子緣分了。
就此一張『高冷藥方』,絕了高晞月一生子嗣。
後來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向大清求娶嫡公主,這位欲迎娶嫡公主的輔國公色佈騰巴勒珠爾來頭可不小,他是科爾沁親王滿珠習禮的玄孫,滿珠習禮是孝莊太後的四哥,要說愛新覺羅氏與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的聯姻,可謂源遠流長。
當時皇帝有意將太後次女柔淑公主許嫁蒙古,太後憂心如煎。
電視劇裡,為了究竟是遠嫁柔淑,還是遠嫁璟瑟,太後和皇後這兩個全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差不多要擼起袖子幹一架了。
後來還是傅恒入宮,向皇後姐姐力陳璟瑟許嫁蒙古對富察族的好處,逼得皇後同意了將膝下僅剩的女兒遠嫁蒙古。
電視劇要追求強烈沖突,改編了一些情節。
原著中是嫻貴妃如懿,為了討好太後打擊皇後,在皇帝面前進了讒言——太後的長女端淑公主已經遠嫁驍勇善戰的準噶爾部,若是柔淑再嫁富庶尊貴的博爾濟吉特部,那麼蒙古宗親中最大的兩個部落,都成了太後的倚靠……既然博爾濟吉特部一直是至親,那麼與至親聯結,由自己的女兒嫁去,才是最好最穩當的。
皇帝動心了。
那麼原著中的富察皇後,二度喪子的她對膝下唯一的女兒嫁去蒙古是什麼態度呢?
默許。
嫡子永璉永琮接連夭折,瑯嬅的伯父兩朝重臣馬齊也已去世,富察氏聲望雖在,內裡卻已空了。
璟瑟嫁去蒙古,將科爾沁博爾濟吉特部的勢力與富察族遙相呼應,這是對富察族最大的扶持。
這一重原因,瑯嬅告訴了璟瑟,看著女兒失魂落魄地離開,瑯嬅滿心淒楚,其實還有一重原因她未說出口。
瑯嬅自知已是油盡燈枯,來日無多,她很怕自己一死,璟瑟無依無靠,到時後宮這群妾婦,指不定怎樣給璟瑟下絆子呢。
不如趁自己還有口氣,把璟瑟嫁去科爾沁,雖遠了些,畢竟尊貴,還離了宮中是非。
嫡公主的身份可以保住璟瑟在蒙古不被輕視,而蒙古王妃的身份又可以保證璟瑟回宮時的超然地位。
一位老母親的殫精竭慮啊!
端淑公主改嫁事件,已經成為繼後的如懿站隊皇帝,得罪了太後,這也是後來太後選擇扶持魏嬿婉的原因之一。
在端淑公主改嫁之後,皇帝曾對如懿表示,這是最後一次了,以後再沒有公主和親的事了。
這就意味著如懿生的五公主不會被安排和親了,當時如懿的反應是歡喜又感動。
可見從太後到皇後,除了被迫無奈,沒有一個願意自己的女兒遠嫁,哪怕是世代通婚的蒙古。
但有一個妃子,她的女兒許嫁蒙古,原著中的描寫是『這一喜非同小可』,這個人是穎貴妃。
因著魏嬿婉之母謀害皇十三子永璟,魏嬿婉也未能洗凈嫌疑,因此她剛產下七公主,皇帝就命李玉將七公主抱去讓當時的穎嬪撫養。
七公主成人後,她的婚事,皇帝一言不與魏嬿婉商議,隻與穎貴妃定了,將七公主許配穎貴妃的母家,蒙古親王拉旺多爾濟。
穎貴妃出身蒙古,膝下並未有親生兒女。
得以養育七公主,十幾年來母女情深。
如今皇帝親上加親,將七公主許嫁回她母家,還在七公主成婚前封為和碩和靜公主,這份體面既是給了穎貴妃,又是全了蒙古的面子,從此滿蒙聯姻更深,穎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更是穩若泰山。
因著穎貴妃與七公主母女情重,皇帝特意恩許七公主可以隨時進宮看望穎貴妃。
因此與太後和兩任皇後不同,七公主遠嫁蒙古,於穎貴妃是真正意義上的恩典,她數度垂淚,感激皇恩深重。
當年瑯嬅要璟瑟嫁去蒙古,她雖然勸說著女兒,心裡也是萬般無奈不勝淒楚,其實她是認可璟瑟說法的,蒙古就是個荒蕪之地,她也憂心嬌生慣養的璟瑟如何去適應那個荒蕪之地。
可蒙古對穎貴妃的意義完全不同,那是她出生長大的地方,那裡有她記掛的父母親人,如今能把最寶貝的女兒嫁去母族,讓她生活在自己最記掛的親人中間,穎貴妃一則放心,二則也有彌補自己遠離父母家人的遺憾之情。
因此於太後、瑯嬅、如懿而言,嫁女蒙古是一樁流淚的傷心事;於穎貴妃而言,卻是數度歡喜垂淚,真心感激皇恩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