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撰稿: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8分鐘
在如今的國際上,各國互派駐使節是一個慣例,但當年的大清接受這個,經歷了異常痛苦的過程。
不但洋人進京是離經叛道,自己也沒培養專業的外交人才。
等需要搞外交的時候,又不得不尋求洋人的協助。
◇ 到了19世紀後半葉,大清終於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專門處理洋務及外交事務、派出駐外國使節,並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事務。
這就有了一段非常尷尬的歷史,大清對外派駐的第一個使節是一個美國人。
此人的中文姓名叫蒲安臣,他不但是大清第一個駐外使節,更是一個影響了中美兩國乃至世界的人物,那麼他到底有什麼故事,為啥有這麼大影響力?
今天,就來聊聊他的故事。
蒲安臣是哈佛法學院的高材生,1854年,他聯合志同道合的政界人士成立了一個新的政黨,這就是現在美國兩黨之一的共和黨。
後來共和黨出身的林肯當上了美國總統,並在1861年委任蒲安臣為駐華公使,任期六年。
◇ 蒲安臣畫像
當時的美國共和黨非常充滿理想主義,具體來說,除了人人平等之外,各國也應該是平等的,畢竟你美國怎麼說也是反抗壓迫建立的國家嘛,所以對於國際上的恃強凌弱,共和黨人士看不下去。
具體到對華政策,時任國務卿西華德提出『對華合作政策』,開展公正的外交活動,以取代『武力外交』。
蒲安臣自己作為共和黨的元老,當然更是身體力行地去實踐這個理念。
1860年代,英法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蒲安臣覺得美國跟大清打交道不能這麼來,一則跟自己的政治理念不符,二則美國在中國也沒什麼特別值得捍衛的土地利益。
所以,無論怎麼看,美國都要跟大清建立平等關系。
俗話說『知行合一』,蒲安臣不但這麼想,也在身體力行,有一次一個美國人在中國為非作歹,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不少麻煩,蒲安臣在聽了中國受害人的證詞後,立即以公使身份命令將那位美籍犯人處以死刑,拖出去吊死。
大清滿朝文武一看,這蒲安臣跟其他國家使臣太不一樣,人家講道理,講平等,當時大清被各路列強按在地上摩擦那麼久,都快不知道『平等』二字咋寫了,蒲安臣這麼做當然給自己贏得了很多好感。
當時,蒲安臣一直主張美國盡快跟大清訂立書面的平等條約,但當時美國在打內戰,這事兒實在顧不上,就拖了好幾年。
◇ 恭親王奕䜣
等到1867年,蒲安臣在中國呆滿六年,卸任回國。
恭親王奕䜣在總理衙門親自設宴給蒲安臣踐行,席間奕䜣問他:您回美國之後準備幹啥啊。
蒲安臣說自己得先把平等條約的事兒給落實了,然後準備去歐洲,增長閱歷,會見朋友。
奕䜣聽聞,就有了個不情之請,希望蒲安臣替清朝去英法兩國解釋外交上的一些誤會,簡而言之就是給大清當使者。
一個外國人怎麼能當大清的使者呢,這也是迫於無奈,首先,當時大清滿朝文武對外國的了解太有限,會英文的幾乎沒有,這麼一來出使外國,人家在翻譯上給你做做手腳,你被人賣了都得幫人數錢。
其次,那就是一個禮節的問題了,天朝上國,面子比天還大,大清真要派使節出去的話,見到人家的君主王公大臣,我是跪拜呢,還是鞠躬呢,這些東西對於滿腦子三綱五常的士大夫們太難應付,那還不如直接找個外國人去以夷制夷呢,自己也省事。
如此一來,大清的官員難道不怕蒲安臣勾結外國,出賣國家利益麼,還真不怕,人家蒲安臣在華六年,幹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大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打定主意此人靠譜,就他了。
面對大清的要求,蒲安臣一口應允。
1868年2月,他帶著中國的隨從三十人從上海出發,開始給大清當外交官。
當時外交慣例,到哪兒都得有國旗,大清哪有這玩意兒啊,於是蒲安臣自作主張,給大清設計了黃龍旗,這雖然沒有被官方欽定,但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
蒲安臣為各國中外交涉事務大臣任命諭旨
◇ 蒲安臣使團
◇ 三角黃龍旗
蒲安臣先回到美國,面見政府高官,並數次面對人群發表演說,指出中國其實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平等相處的國家,兩國應該睦鄰友好合作。
在他的極力促成之下,中美兩國的簽下了平等外交協定,這份條約被後世稱為《蒲安臣條約》。
◇ 中美會商《蒲安臣條約》圖
◇ 《蒲安臣條約》的部分內容
這可是大清跟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後來的梁啟超評價說這個條約『實為最平等最自由之條約也』。
條約尊重大清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一切外國割讓租界的行為,而且兩國民眾可以到對方國家旅行並長期居住。
就是在這個條款之下,大清派出了赴美留學幼童,而大量的中國窮苦民眾,得以去美國打工,改變命運,這些故事之前的節目裡也都提到過《詳情參見:
晚晴赴美華工:待遇比黑奴還低,為何得不到尊重?
| 循跡曉講
》。
可以說這個條約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近代的命運。
美國這邊的事情搞定,蒲安臣一行馬不停蹄,橫渡大西洋來到英國。
當時的英國可是世界老大,能讓英國對大清態度轉為緩和的話,那麼各國肯定會有樣學樣,大清在國際上就能獲得更多的尊重。
蒲安臣的頭銜是『中國欽差』,而他自己又是美國共和黨的元老,這雙重身份讓英國政府非常重視,維多利亞女王在溫莎宮親自接見這位洋欽差,而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頓更是數次會晤蒲安臣,商討中英關系的前景。
最終,克拉蘭頓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英國願意跟大清『以和濟事』,過去的條約沒法改了,只要大清遵守過去條約裡的義務,英國絕對不會幹涉大清的自由和獨立。
能讓世界老大說出這樣的話,蒲安臣可以說是絕對超額完成了任務。
◇ 1868年的漫畫《美國把中國帶給世界》圖中蒲安臣坐在最右邊,也是唯一坐著的人。
女主Columbia代表美國,正把清政府的官員介紹給各國,包括英、法、德、意、西和教廷。
教皇躲在柱子旁,神情有些驚異。
英國人都這態度了,其他歐洲國家也都紛紛跟進。
蒲安臣周遊列國,像什麼法國丹麥普魯士,在他的努力下,歐洲各大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好轉,有不少國家公開發表照會,表示不會謀求中國領土,並且願意跟大清平等對話,蒲安臣這位洋欽差在這個過程中,無疑是幫大清改變形象的最大功臣。
等到了1870年初,蒲安臣一行在歐洲大陸各國呆的差不多了,啟程前往俄國。
本來按照常理,當時的俄國跟美國關系還不錯,蒲安臣自己又是美國政壇上的風雲人物,說什麼俄國也得對他客氣一點,但沒想到蒲安臣在聖彼得堡吃了癟。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接見蒲安臣的時候,對大清的領土問題堅決不松口。
俄國過去強占大清的土地,不可能吐出來,至於您讓我保證俄國以後不去進一步侵占大清新的土地?
對不起,想都別想,滿洲將來遲早是俄國人的,華北也得是俄國的,您讓我立這樣的保證,這不是違反俄羅斯人的天性麼?
不行,這種違背祖宗意願和俄國人本能的事兒,自己絕不幹。
沙皇陛下這麼軸,談判特別不順利。
蒲安臣直接給氣出了肺炎,當時這病算是不治之症,沒過幾天,他就在聖彼得堡突然去世了,終年五十歲。
◇ 1870年2月24日《紐約時報》關於蒲安臣病逝的訃告
蒲安臣從來到中國開始,一直兢兢業業給大清辦事,這一死,算是因公殉職。
大清朝廷上下特別惋惜,清政府追贈蒲安臣一品官銜,撫恤金一萬兩銀子。
他的遺體被運回美國之後,美國政府給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當時現場掛著兩面旗子,一面是星條旗,一面是代表大清的黃龍旗。
當時的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給蒲安臣寫悼詞,說他的博愛超越國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公民。
蒲安臣的確人格高尚,能力超群,他幾乎憑著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對大清的態度,大環境改變了,後來洋務派才能在國內有個比較安穩的發展環境。
但不幸的是,蒲安臣這樣的人並不常有,他這一死,世界列強,尤其是沙皇俄國,就愈發對大清貪得無厭。
而從此往後,大清和外國有摩擦沖突,也沒有這樣的人居中調和,最終,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而大清也在列強蠶食中走向滅亡,這實在是可悲可嘆啊。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