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有哪些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細思恐極的細節?《網路歷史》

史書中有哪些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細思恐極的細節?

《元史》中記載『關中大旱,饑民相食』,一個書生親眼見到這一幕,寫了一句更加輕描淡寫的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書生名叫張養浩,那一年他去關中地區賑災。

《資治通鑒》作為中國第一本編年體通史,全篇300多萬字,記述了中國自前403年起1363年歷代王朝的興衰,被譽為"帝王教科書"。

書中『大饑』出現了41次,相當於每33年就會發生一次足以寫入史書的大饑荒,而『人相食』出現了33次,也就是百分之八十的饑荒都會出現這個場景。

《探索歷史》中記載『在一個村子裡,有人發現一個母親正在煮她的兩歲孩子的肉吃。

另一個例子是,有一個父親被控為了吃自己兩個孩子的肉而把他們勒死』

《資治通鑒》中有句話『春燕歸,巢於林木』,翻譯過來就是燕子原本的家被毀了,隻能到樹林重新築巢。

在我老家,祖輩都有個習慣,春天家家戶戶不關門或打開個窗戶,這樣燕子尋家時才不會被擋在外面。

有一年春天,媽媽經常站在門外向南方望去,眼神中充滿期待。

我問她在看什麼,她說:『燕子每年這時候都該來了,估計是路上出了事,今年沒辦法回家了』雖然語氣很平靜,但我能明顯感受到她的失望。

又過了一周左右,我放學回到家裡,媽媽生氣地說:『燕子回來了,還帶回來一隻母的,你看這一地屎,打掃起來真費事』但我感覺到她的心在笑。

再去品味下『春燕歸,巢於林木』這句話,看似十分唯美,細細品味卻十分揪心,讓人無法讀下去。

這句話的前綴是:『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殺掠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

所過郡縣,赤地無餘』

《後漢書》中有句話:『是歲大疫』,聽起來可能輕描淡寫,但這場瘟疫殺死了建安七子其五,豪門大家不是滅門,就是滅族。

《史記》中有句話:『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前序是齊桓公和夫人蔡姬坐船遊玩,蔡姬十分調皮,一直在晃船,齊桓公是個旱鴨子,看著船動非常害怕,勸阻無果後非常生氣,便把夫人趕回娘家。

蔡穆侯也很有脾氣,欺負妹妹就是看不起自己,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國君在那個時代多了去了,便把蔡姬改嫁給楚成王。

本來是小兩口吵架,齊桓公本意是讓古靈精怪的小媳婦回家反省,並未打算真休了她,不料被戴了綠帽子,臉上實在掛不住,於是派兵攻打蔡國和楚國,最後遭殃的還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