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寶四川岷江底300年,萬件寶物值90億,是農民挖出來的?
——引言。
在四川岷江裡隨便撈撈的農民,就撈到了一個52的大銀錠?
一個小偷後來又在同樣的位置,撈出來了個52的大金錠?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明末『農民皇帝』張獻忠留下的隱秘寶藏?
難道在成都當地流傳300年的藏寶童謠是真的?
童謠:
石龍對石虎,黃金萬萬五
誰人解得開,買下成都府。
一時之間,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裡炸開了鍋,無數村民拿著工具都來岷江裡撈金摸寶來了。
張獻忠是誰?
他是中國歷史上非常不起眼的一個叫做『大西政權』的皇帝,作為明朝末年的農民領導人,張獻忠曾在四川地區登基稱帝。
在他短暫的皇帝夢裡,有一個傳說,一直流傳在四川當地,那就是張獻忠虜獲了無數價值連城的寶藏,最後沉寶於岷江江底。
張獻忠寶藏地位到底如何?
有一種說法,說論藏寶數量來說,它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多年以來,無數人對張獻忠的寶藏垂涎欲滴。
在2002年公佈的『世界年鑒』之《中國寶藏之謎》裡,張獻忠寶藏和西夏王陵寶藏、樓蘭王寶藏、李自成寶藏、太平天國石達開寶藏,一同入選。
而在這其中,藏寶最多、尋找的人最多的就是張獻忠的寶藏。
關於張獻忠隱藏的寶藏這件事,專家們也有過論證。
2016年年末,由四川省文物考古專家為主,組成的考古團隊,進入到岷江彭山段勘察,最終,專家們一致認為,寶藏可能位於岷江江口段。
考古發掘就此展開。
專家在岷江江口段北邊的山間密林裡,驚奇地發現,有一具石虎矗立在巖石之上,還有一條石龍,蜿蜒盤旋在懸崖邊。
『龍虎』出現,說明,此地屬於非凡之地。
虎頭、龍頭的方向,正好朝向岷江江口處,這個地方,恰好就是專家裁定的寶藏可能存蓄的片區。
張獻忠的寶藏,莫非真的隱藏在這水流湍急的岷江江口處?
江水混濁到水下的能見度幾乎為零,考古面臨巨大困難,隻好另辟蹊徑——圍堰築堤。
什麼叫圍堰築堤?
說通俗點,就是圍出大面積的堤岸,然後用抽水機將圍起來的堤岸裡的水徹底抽幹,看看江底到底能露出什麼東西?
如果過濾泥沙後還是沒有寶物,那可能還會再擴大圍欄的規模。
這次圍堰築堤的作業面積是兩萬平方米,這個面積在國內國外的考古史上,都是破天荒的。
考古專家們憑什麼花費如此巨大,就認定此地有寶物?
難道僅憑村民和小偷此前發掘出來的金錠和銀錠嗎?
在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存放著的村民從江邊撿來的金色金幣銀錠,或許可以證明,考古專家們的賣力,並不是盲目的。
金錠和銀錠放到現在,到底值多少錢?
拿在文保所裡存放的凈重740克的純金冊和重1860克的銀錠來說,放到當年,也就是明朝,這個重裡的銀錠可以購買一萬公斤大米。
放到當代,這個重量的純金金幣和金冊,在香港文物拍賣場裡,賣出過大約270萬人民幣。
如果這些金幣、銀錠再配上一些花紋和雕刻,那價值可以翻至少10倍,有一枚名為『虎鈕』的金印,被小偷挖出來之後,以800萬賣給了文物販子,下家一倒手,最後賣出了3200萬的驚人天價。
而民間有人估算,說這批已經被挖出來的文物,至少值三個億。
事實上,考古專家和四川岷江邊的村民不是第一批『接觸』過張獻忠寶藏的。
早在咸豐、袁世凱、軍閥割據和蔣介石的時期,都曾有人先後說自己看到過張獻忠的寶藏。
第一次是在清朝的咸豐三年,有大臣說,他曾親眼看到有村民打撈到疑似張獻忠的寶藏,顏色是黑色,寶藏也是銀錠。
彼時,咸豐需要這筆寶藏,來補充軍費,應對各地四起的太平天國反軍。
成都將軍玉瑞,接下了這個重擔,但派出去打撈寶藏的人,空手而歸。
袁世凱稱帝時,也覬覦過張獻忠的寶藏,大坑挖了70多個,河淘幹了幾十條小河,最後啥也沒撈到,還不如咸豐那時候,至少能撈到一枚銀錠。
此後,四川的軍閥楊森、外國傳教士、蔣介石都曾想方設法找過張獻忠藏在岷江中的這筆天價寶藏。
到了這裡,大家難免又有了疑問,倘若岷江底下真有寶藏,我們何以判定它們一定就是張獻忠留下的呢?
他隻是明末農民軍的領導人,就算他一路燒殺搶虜,又能搶來多少財寶維持自己的軍費開支呢?
有資料顯示,在張獻忠轉戰四川、陜西、湖北、安徽各省時,他每到一地,就會搶奪明朝當地的藩王和官吏,連富人家女子耳朵上的耳環也會被他們扯下來,融化做成金錠、銀錠、金冊。
也有一種說法,說張獻忠連普通農民的財富也不放過,所以,他才能在短期內積累巨額財富。
這也是他後來不得民心,落得人毀國滅的原因之一。
為何外界如此篤定張獻忠寶藏就埋藏在岷江江底?
那是因為當年,明朝政府派名將楊展到四川攻打張獻忠時,就是在岷江設下了埋伏,一舉殲滅了張獻忠運送寶藏的船隊。
楊展眼見裝滿了張獻忠寶藏的巨型寶船的沉入江底,卻沒有派人第一時間打撈?
至今,這成了一個謎團。
有人說,當時的戰況,不允許楊展立刻派人去打撈;也有人說,楊展故意沒去撈,是因為他事後想私吞這筆寶藏?
想想看,如果你面對這些巨額財寶時,會真的無動於衷嗎?
大概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同吧。
說回我們視頻開頭提到的四川考古專家進行的『圍堰築堤』。
作為國內考古史上最大規模的灘塗考古,專家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文物陸續破土而出,金鐲、金簪、金耳環、金鎖……甚至還有一個個被泥沙掩藏著的價值連城的聚寶盆。
最讓人驚喜的是,在一眾文物中,還有一份明末的文獻檔案,記載著崇禎作為皇帝,對於後代的各種冊封。
名冊裡寫道:眾子必封為王,王之仲子封為郡王,世代相傳,永世不絕。
就連朱元璋為他的孫輩以下的子嗣制定的輩份表也有,比如,朱棣的子孫制定的輩份表為——高、瞻、祁、見、佑,第二個字是輩分,第三個字以木、火、土、金、水作為偏旁。
可現實是什麼,最後大家也都看到了,李自成打進了紫禁城,大明朝亡了,崇禎吊死在了景山上,皇家珠寶被一搶而空。
為何張獻忠如此迷戀金色和銀色?
為何他搶來的金銀,都會把它們重新融化鑄成其他物件?
也許這是他的小農意識造成的,又或者,這是他的『大西政權』的特色。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存在的第一年,被他稱為是——大順元年,他在成都稱帝。
考古專家們在出土文物裡發現了兩枚專屬於『大西政權』流通的錢幣——銀錠,還有一系列銀飾品,包括大量的銀簪子、銀戒指、銀耳環和銀手鐲。
這極有可能是張獻忠在征戰過程中,還沒來得及讓人融化鑄成物件或者銀錠的儲備。
經過數個月的發掘,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三萬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民間保守估值要90億。
果然,四川民間的童謠是真的。
隻不過,考古的最後還有相當大的遺憾,因為四川岷江的水位突然上漲,導致考古用的『圍堰築堤』被迫中斷。
至此,關於『岷江到底是否藏著張獻忠巨額寶藏以及寶藏到底都是什麼』這件懸案,終於大白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