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遊擊軍的小八路,到第三縱隊的主力團。《網路歷史》

冀中軍區九分區三十三團簡況

在抗戰時期,冀中軍區共分五個軍分區,而各分區都有自己的主力部隊。

其中的第四軍分區《後來改稱第九軍分區》三十三團,就是一支戰功卓著的抗日英雄部隊。

一、西北軍出身的老紅軍團長孟慶山

說起這個冀中軍區九分區的三十三團,那就得從全面抗戰初期、我黨在河北組建的抗日武裝說起了。

這支部隊最早的歷史,其實是來自於全面抗戰開始後,由保屬特委的領導的人民武裝。

而其主要領導人之一,就是原紅軍團長孟慶山。

在1937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瘋狂向我華北地區進犯,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望風難逃,淪陷區人民慘遭禍害。

先是北平天津落入敵手,緊接著保定石家莊也相繼淪陷,冀中平原很快成了敵人的後方。

當時的冀中大地是潰兵搶劫,土匪四起,漢奸橫行,人民陷入了苦難的深淵。

在此危急時刻,中國工農紅軍在陜北舉起抗日大旗,號召全國人民組成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

毛主席根據敵我形勢,組織了一批在延安抗大學習的紅軍幹部,提前進入即將淪陷的河北、山西等地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

當時正在抗大學習的河北籍紅軍團長孟慶山,就光榮地接受了在河北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任務。

這位孟慶山同志,是一位西北軍出身的老紅軍了。

他在1906年出生於河北蠡縣萬安村,1925年他來到北平,參加了馮玉祥的國民軍。

因軍事素質過硬和作戰勇敢,很快便被提拔為班長、排長、連長,直至副營長。

北伐戰爭之後,其所屬部隊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

1931年12月14日,駐寧都縣城的部隊共17000餘人,在該部中共地下特支趙博生、進步軍官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嶽等領導下,舉行了舉國震驚的『寧都起義』,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在加入紅軍後,孟慶山隨紅五軍團南征北戰,並在歷次戰鬥中屢立戰功,而且多次身受重傷。

1934年10月,滿身傷病的孟慶山隨部隊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征。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同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孟慶山也堅持著走完了艱難的萬裡長征之路。

而在長征以後,正在延安抗大學習的孟慶山,又接受任務孤身一人深入敵後,開始了創建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開創工作。

二、河北遊擊軍中的『小八路』

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孟慶山終於於1937年8月5日保定失守前,及時抵達保定白洋淀,並和保屬特委取得了聯系。

在地下黨的幫助下,他發動群眾,在安新、高陽等地區開辦了黨員遊擊訓練班,進行軍事訓練和實施教育,培養開展遊擊戰的黨員骨幹,大力發展武裝。

在白手起家的情況下,保屬地委發出了『有槍出槍,有人出人』的有力號召,廣泛發動群眾參軍參戰,並且四處收集民間武器,並收繳國民黨軍散兵的槍支。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在高陽、蠡縣等地的工農群眾發動起來了,終於拉起了一支隊伍,抗日烽火迅速延燒。

到了1937年10月14日,原東北軍的呂正操率第53軍第691團所屬的第1、3營《2營留在井陘執行任務未歸》和4個直屬連、1個通信隊共1000餘人,在晉縣小樵鎮舉行了抗日誓師大會,決定脫離國民黨軍的53軍序列,改稱抗日『人民自衛軍』。

而在10月底,呂正操領導的人民自衛軍攻占了高陽城,與保屬省委及孟慶山領導的人民武裝會合。

兩支部隊在高陽進行了合編,主要組建了三個步兵團、一個特種兵團和一個特務營。

其中的第3團就是來自於保屬地委發展的抗日武裝,團長就是孟慶山。

其後在1937年12月初,人民自衛軍主力2400餘人《主要為原691團部隊》,即第1團、第2團、特種兵團、特務營奉命赴平漢路西晉察冀軍區整訓。

留下的第3團、模范營和各遊擊師、遊擊支隊組建了人民自衛軍遊擊司令部,由孟慶山擔任遊擊司令。

不久之後經保屬省委決定,人民自衛軍遊擊司令部改為河北遊擊軍。

到了1938年初的時候,部隊擴大到3個獨立師又12個路,1個獨立團、3個直屬團、1個暫編遊擊師和1個回民教導隊,總兵力共計6.7萬餘人。

這支武裝遊擊兵團在黨的領導下,同敵人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並取得了大莊、三臺等多次戰鬥的勝利。

其中的河北遊擊軍第八路軍,就是其中的主力之一。

該部是由冀中地區的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學生為骨幹,以白洋淀一帶的抗日群眾為基礎組建起來,並在新安縣自衛團基礎上擴編而成,是一支與群眾血肉相連的人民子弟兵。

在鼎盛時期,『河北遊擊軍第八路軍』的番號十分強大,下轄5個師又1個旅,為了和當時紅軍改編而成的『八路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相區分,又被稱為『小八路』。

而僅從番號來說,當年真正的『八路軍』也不過隻有三個師,這五師一旅的『小八路』還更勝一籌。

當然實際上,該部隻有5000餘人,有輕機槍十三挺,步槍三千多支。

整體實力也就隻有一個旅的水平。

三、冀中軍區四分區三十大隊

到了1938年1月末,呂正操領導的路西人民自衛軍主力返回冀中,通過收編地方遊擊隊,爭取聯裝會門武裝,進行擴大整編部隊,當時的人民自衛軍編成了12個團,即第1、2、3、4、5、6、7、8、9、特務團、獨立1團、獨立2團,另有回民幹部教導隊等部,總兵力約3萬人。

除此之外,還相繼建立了38個縣的抗日政權。

與此同時,孟慶山領導的河北遊擊軍也進行了精簡,改編為9個團、4路,全軍共約3.6萬人。

1938年4月,冀中區黨委在安平縣召開第1次代表大會,決定將河北遊擊軍和人民自衛軍合編,成立八路軍第三縱隊,並建立起一、二、三、四共4個軍分區,各部隊隨後進行了再次整編。

1938年5月,原河北遊擊軍第8路軍《小八路》奉命由新安鎮開往河間,該部的一團、四團、獨立團、特務營的一部分,和河北遊擊軍的獨立二團、獨立十二團,合編成為第四軍分區第三十大隊,大隊長劉亦珂。

到了1940年3月,又變更番號為第33團。

團長為萬振西,政治委員鐘洲。

1941年9月,該團改稱第42區隊(亦稱雄新霸區隊),區隊長劉子儀,政治委員劉光裕。

而這個時候的孟慶山同志,則擔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其後又擔任冀中軍區九分區司令員一職。

後來在1940年4月,孟慶山離開冀中赴延安。

其後直到日本投降後,他才又回冀中九分區任司令員,並在1947年1月調冀中區任黨委武裝動員部部長、冀中軍區副司令員。

1949年省軍區成立後,任石家莊軍分區司令員。

在1955年授銜時,孟慶山同志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同時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授銜之後,孟慶山繼續擔任河北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另外還兼任體委的領導工作。

因為長年的戰鬥生活,身體累積的各種傷病太多,孟慶山同志於1969年2月17日不幸在天津病逝,享年僅63歲。

經周恩來總理特批,1969年2月22日,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四、兵強馬壯的四分區三十三團

後話不提,單說今天的主角——冀中軍區九分區三十三團。

在成立時的三十三團,那可謂是兵強馬壯,兵員都是優中選優,武器裝備也精良,而且組織架構完整。

其歷任團長分別是劉亦珂、萬振西、劉秉彥。

政治委員是鐘華農、鐘州。

副團長是齊棟材、賈桂榮。

歷任總政治部主任是石以銘、汪礪峰、劉光裕。

參謀長先後是程鶴齡、王仰軍和鐘英。

總支書記是韓培義,副主任兼總支書記是李靜。

供給主任是劉子鳴、王子修。

衛生隊長是陳繼興,管理主任先後是李壬林、周繼發。

組織部長先後是劉瑩《世遠》、孟慶章。

青年股長崔永恭、民運股長齊抗。

宣傳股長崔林、劉水。

鋤奸股長李蔭森、敵工股長徐英。

當時的三十三團的組織編制健全,全團共有1600多人,團機關有參謀處、政治處、供給處、衛生處。

團以下則是三三制編制,團下轄三個營,營下轄三個連,另有團直屬的特務連、機炮連,偵察連和通訊連,全團共13個連。

其下屬的三個營主要幹部分別是:

一營營長田園、石金彪。

副營長李景富,教導員崔克己、郭景儀、王增福。

二營營長孫鐵民、塗雲山。

副營長王朝興,教導員陳其峰、劉光裕、陳伯先。

三營營長李世隆,教導員張根廷、王子珍,副教導員李幻明

在武器裝備方面,全團擁有迫擊炮兩門,重機槍每營一挺,捷克式輕機槍每連一挺。

平均每挺輕機槍有50多發子彈,在當年的冀中軍區,那可是妥妥的『富戶』了。

不過在其他武器方面,三十三團由於是民眾武裝出身,這裝備的各式槍械就雜了,其各式步槍五花八門,主要有水連珠、漢陽造、老套筒等舊武器,好多都是用了幾十年、膛線都磨禿了的舊武器。

不過這步槍雖舊,平均每人仍然能有大約30多發子彈,4個手榴彈。

在武器配備上,是妥妥的頭等主力了。

如此兵強馬壯的隊伍,在經過整編後投入到抗日戰場上,不久以後就屢立戰功,給予敵人了不斷的沉重打擊。

參考資料:

《冀中軍區第九分區三十三團史料》

《冀中軍區九分區大事記》

《寧都起義》

《冀中抗日名將孟慶山》

《冀中人民抗日鬥爭資料》

《孟慶山在白洋淀》

《無銜將軍張仲瀚》

《一代儒將劉秉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