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中央軍委委員,掌握山東軍政大權,1979年被開除黨籍。《網路歷史》

青州,舊稱益都,是山東省轄縣級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為中國古九州之一,被稱為東夷文化的發祥地。

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歐陽修都曾在這裡任職,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曾在這裡居住二十年,當然,青州也出了一些富有爭議性的人物,比如說我們今天所講的王效禹。

1915年,王效禹出生在山東益都《現在的青州》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曾用名趙堯卿,當時的中華大地戰亂紛飛,軍閥混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由於家庭貧困,王效禹很早就出來打工了,曾經在一家紡織廠工作。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不斷蠶食中國的土地,占領東北之後,又策劃『華北五省自治』,在這種情況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傷透了萬千老百姓的心,包括王效禹在內的中華兒女認識到,隻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趕走侵略者,才能帶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於是,王效禹決定加入我黨,1938年,也就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第二年,王效禹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此後,王效禹一直在家鄉任職,先後擔任中共山東省博興縣委書記,清河軍分區十四團政委,中共清河地委副書記等職。

在我黨的帶領下,終於趕走了日本侵略者,隨後王效禹見證了一個偉大國家的誕生,她就是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王效禹繼續留在山東工作,於1954年擔任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不過,在接下來的『反右』中,王效禹被認定為『右傾』,並受到批鬥,並被下放到德州國棉一廠擔任副廠長,看起來,王效禹將會走向下坡路,令人沒想到的是,隨後降臨的『風暴』讓王效禹『重獲新生』。

1965年,王效禹走馬上任,出任青島市副市長。

1966年8月25日,青島發生了震動全國的『825』事件,當時,職工與紅衛兵發生沖突,職工保青島市委,紅衛兵『造青島市委的反』,隻有王效禹一人公開支持紅衛兵,此時的王效禹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左派』人物,憑借此事件,王效禹一夜成名,開始發跡。

當時,曾在山東擔任省委書記的康生的兒子張子石,在青島擔任教育局局長,王效禹緊緊抓住這顆稻草,再加上之前本來就與康生結識,一時之間,王效禹竟然成了山東『造反派』響當當的人物,甚至被稱為『山東小太陽』。

在康生、王力等人的支持下,王效禹先後奪取了青島市委和山東省委的『權』,於1967年初成為山東省革委會主任兼山東省軍區第一政委,掌握了山東省的軍政大權。

已經身陷『權力』旋渦的王效禹早已迷失了自我,這段時期,他利用手中權力,做了許多壞事,犯下嚴重錯誤,還曾調動『造反派』去徐州『奪權』,把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鼻子都氣歪了。

1969年的『九大』上,王效禹當選為中央委員,並在隨後的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職業生涯達到頂峰,但此時的王效禹已是四面楚歌,卻沒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沒有充分的認識。

果不其然,就在『九大』結束後不久,王效禹就被停職檢查,隨後被下放到遼寧盤錦農場進行勞動改造,王效禹的政治生涯基本算是終結了。

1979年,王效禹被組織開除黨籍,於1995年病逝於青州,終年80歲。

王效禹的一生,雖然前半生在我黨的指引下,為革命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十年特殊時期,面對權力的誘惑,他卻迷失了方向,沒有守住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原則,站在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受到懲罰實在是罪有應得,希望他的故事能夠給後人帶來警示。